角落里的青春困局

发布者: 一代好贼 | 发布时间: 2025-4-28 16:59| 查看数: 3498|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海滨大道的夜幕刚刚降临,远远传来引擎的轰鸣。当城市在晚风舒展筋骨时,总有一群身影逆着光游荡——染着夸张发色的“黄毛”跨着改装摩托或者电动摩托车呼啸而过,化着浓妆的“小太妹”倚在便利店门口吞云吐雾。本地老人们总用带着叹息的方言感慨:“好的‘妻’无半个,‘死港仔’‘妻’论大吨。”这句俚语背后,藏着的是对街头乱象难以言表的无奈与痛心。


他们像城市肌理中滋生的黑色藤蔓,肆意蔓延在社会的角落。三五成群的少年在路灯下吞云吐雾,啤酒罐碰撞的声响混着污言秽语刺破夜空;引擎的嘶吼声总在深夜撕裂寂静,他们骑着轰鸣的摩托在街道上横冲直撞,将交通规则踩在脚下,把行人的安全抛诸脑后;而当晨光初现,他们又瘫坐在家中的沙发上,心安理得地啃食着父母的血汗钱。不读书、不工作,他们将青春消耗在无意义的游荡中,用抽烟、喝酒、打架填充空虚的生活,在犯罪的边缘试探,活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死港仔”。


这些少年如同断线的风筝,在社会的浪潮中失去方向。他们或是课堂上的“边缘人”,早早放弃学业,在知识的殿堂外徘徊;或是职场上的“逃兵”,嫌弃工作辛苦,不愿用汗水换取生活的尊严。他们用叛逆的外表包裹脆弱的内心,用嚣张的姿态掩饰对未来的迷茫。飙车时的风驰电掣,不过是他们寻找存在感的方式;打架时的血气方刚,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将自己的人生推向深渊,更给社会带来了无尽的隐患。


然而,当我们愤怒地指责这些少年时,是否想过他们为何会走上这条歧途?在这些畸形生长的青春背后,家庭教育的缺席无疑是最致命的根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可有些父母,或是忙于生计而疏于管教,让孩子在放任自流中迷失自我;或是自身价值观扭曲,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榜样;更有甚者,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包庇。他们或许不曾意识到,自己的失职,正将孩子推向堕落的深渊。当这些“问题少年”在社会上惹是生非时,我们不仅要谴责他们,更要追问:他们背后的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


这绝对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不应该让整个社会共同承受他们缺乏教养的恶果!我们无需与他们的父母共同面对那些人的人生所需要补习的课题。学校的教育已经足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了,只是我们这里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气以及社区彪悍个性为那些青少年提供了不够健康的影响和熏陶,社会的正能量价值导向给了他们正确的引导,他们不肯接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又让我们无奈。每一个“死港仔”的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失败的家庭、一段缺失的教育、一个被忽视的灵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模样,就是未来社会的模样。我们不能任由这些青春在黑暗中凋零,不能让这些少年继续成为社会的“毒瘤”。家庭不教好、在学校不学好、出来体会自然有社会好好教他们做人,如果用温暖照亮不了他们前行的道路,那么透过铁窗的月光一定能洗白他们的泪痕。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迷失的少年找到回家的路,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少一些“死港仔”,多一些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