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不容易

发布者: 银玫瑰 | 发布时间: 2025-7-10 16:03| 查看数: 16285|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这几天汕尾风雨多,周末只好蜗居在家里叫外卖。以为这么恶劣的天气,外卖会推迟,哪知道,他们照样按时送到。暴雨如注的街头,外卖骑手披着湿透的雨衣,在积水里拧动车把的画面,成了城市雨季最刺眼的注脚。他们弓着脊背穿透雨幕的姿态,不仅是对职业的坚守,更藏着被系统算法与生存压力双重裹挟的无奈。当惊雷在头顶炸响时,他们抬头看的不是乌云,而是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倒计时——那是比风雨更沉重的枷锁。
外卖3.png
外卖行业的时间规则,本质上是数字时代的生存悖论。平台用精准到分钟的配送时限划分服务等级,却鲜少为突发天气预留弹性空间。暴雨中模糊视线的雨帘、湿滑难行的路面、突然抛锚的电动车,都是系统预设路径外的“意外”,却往往需要骑手用血肉之躯消化后果。迟到扣款、差评处罚、优先派单权丧失,这些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们在雷雨中不敢有片刻迟疑。雨衣能挡住雨水,却挡不住因超时预警而加速的心跳。
外卖2.png
骑手们的风雨兼程,映射着服务业底层劳动者的集体困境。他们穿行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中,连接起千家万户的餐桌,却难以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风港。有骑手在采访中说:“下雨时订单费能多几块,但不够换一双防滑鞋。”这句朴素的话道破了现实:所谓的“天气补贴”,不过是用风险兑换的微薄溢价。当我们在暖室内等待热餐时,很少会想:那份准时送达的温暖背后,可能是有人在积水中摔倒后,爬起来继续赶路的狼狈。
外卖4.png
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对“准时”的执念正在无形中加剧这种困境。当系统将“超时”与“服务差”直接挂钩,当消费者习惯性地因几分钟延迟给出差评,整个行业便陷入了“越快越好”的恶性循环。暴雨中的骑手不仅要对抗自然,还要对抗被数字技术放大的焦虑——既是平台的考核焦虑,也是用户的等待焦虑。
外卖1.png
雨停之后,街头的水迹会慢慢蒸发,骑手们的故事也会被新的订单覆盖。但那些在雷雨中紧握车把的双手,那些被雨水模糊却依旧紧盯导航的眼睛,不该被轻易遗忘。他们的“风雨无阻”从来不是英雄主义的注脚,而是生存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或许当我们在特殊天气收到外卖时,一句简单的“路上小心”,比五星好评更能传递温度——因为对他们而言,被看见、被理解,远比速度与效率更重要。
外卖.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1)
回复 流山 发表于 3 天前
的确不容易。大家不要随意给他们打个差评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