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三年解放战争辉煌征程

发布者: 无脚蛇 | 发布时间: 2025-8-17 14:03| 查看数: 1519|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25-8-17 14:27 编辑

微信图片_2025-08-02_215821_375.jpg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的南门红色文化街,正以"红色热土、英雄人民"主题刊栏,静静讲述着海丰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2421_605.jpg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2406_308.jpg

从大革命时期说起,以彭湃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扎根这片土地,带领劳苦大众掀起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亲手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烽火延续至抗日战争时期,海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赓续革命火种,以热血与赤诚投身抗日救亡洪流,用不屈的斗争精神延续着红色血脉。
解放战争年代,海丰革命力量如星火燎原般蓬勃壮大。在党组织的引领与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下,革命者们前赴后继,最终在民族解放事业的征程中赢得全面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无数海丰儿女接续奋斗,投身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如星河群星般绽放光彩,成为国家发展栋梁。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2415_229.jpg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2359_712.jpg

这些厚重的历史片段,生动镌刻着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钢铁意志与无私奉献。铭记这段峥嵘岁月,既是对为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的先辈们的深情致敬,更彰显着海丰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如今,这条红色文化街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正分段铺展讲述着海丰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拼搏奋斗的红色故事,让初心与使命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微信图片_2025-08-11_091302_400.jpg

(六)海陆丰三年解放战争辉煌征程

从二十二人的海陆丰人民自卫队,到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一支第五团、第六团,海陆丰地区的武装斗争在艰苦卓绝中壮大发展。

掩蔽山区,坚持斗争

1946年6月,东纵第六支队临北撤前,根据广东区党委和东纵司令部指示,留下一挺白朗林轻机枪及二十几支长枪,交由海丰县大安峒上田心村地下党组织掩蔽。同时留下一小股武装力量,包括原第六支队政治处保卫股长、武工队指导员吴江(庄岐洲),班级武装人员朱韬、赖熙、陈世扬,卫生员廖英,抗日民主乡政府干部李民(均为共产党员),配备长枪4支、短枪8支、手榴弹4个。这股武装在海(丰)、惠(当时属惠阳,现属惠东)交界山区陈寮肚村掩蔽。另有原海丰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区长、东纵队六支队政治负责人蓝训材带领部分同志到香港掩蔽,两部分人员保持直接联系。
彼时,海陆丰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地主恶霸的矛盾日益尖锐,已到一触即发之势,群众迫切盼望人民武装前来保护。
庄岐洲等六位武装人员就在这样恶劣的形势下,在陈寮肚村坚持掩蔽。先在张娘珍家住了约一个月,后在村后树林里搭寮安营。大家始终牢记东纵北撤前支队领导的嘱托:要保持部队光荣传统,坚守艰苦生活;若地下党受迫害,需以灰色面目打击敌人;要有准备进行十年八年长期掩蔽斗争的思想。小分队坚决执行指示,互相勉励,密切联系群众。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0900_119.jpg

庄岐洲等六人到海丰县赤石乡属的大安峒、热水峒,梅陇区属的埔仔峒一带活动,以探亲名义走访各村群众。所到之处均受热烈欢迎,群众纷纷表示愿意提供住处,并鼓励他们不要怕。在热水峒田心村地下党员何灶娘家时,恰逢赤石圩地主派人收租,小分队便掩蔽在小屋内。收租者态度凶狠,强要足额粮食,还翻箱倒柜查到小屋。当他们推门看到屋内挎着长短枪的六位青壮年怒目而视时,立刻改口妥协,随后仓皇离开。何伯欣慰地说:“你们早该来了,以后他们不敢再来峒内收租了。”消息传开后,大安峒、热水峒、明溪峒一带的地主果然不敢再强行收租。这次武装活动不仅赢得群众支持,更让大家看到了党领导的武装保护群众的决心。
9月中旬,武装小分队接到香港蓝训材的来信,催促前往联系。下旬,庄岐洲抵达香港,经蓝训材介绍见到梁嘉。梁嘉听取斗争情况汇报后表示满意,并指示:蒋介石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挑起全面内战,要求大家做好恢复武装斗争的准备,一是筹款筹粮,为部队集结准备物资;二是选定人员集结地点。同时说明香港的人员将陆续返回,由蓝训材安排。
庄岐洲返回陈寮肚村后,召开会议传达上级任务,决定立即转移到海丰县大安峒开展准备工作。这股坚持斗争的武装不仅安全保存了力量,还筹集到部分物资,为恢复武装斗争奠定了物质基础。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党组织生活和政治思想工作,让每位同志深刻认识到作为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责任——无条件服从党的需要,艰苦奋斗、生活俭朴。

微信图片_2025-08-07_205633_046.jpg

海陆丰人民自卫队的建立和发展

1946年12月,中共广东区党委根据中央指示,作出“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提出“不违反长期打算,实行‘小搞’,准备‘大搞’”的方针和“避免打硬仗,以保存力量为主”的军事原则。1947年2月,中央进一步指示:从布置分散的武装据点到建立成块的武装根据地,需要一个过程,不宜急于打大仗或过早集中武装;应广泛发动群众,从消灭乡、村地主反动武装入手,在农村站稳脚跟,避免引起保安团队过早“清乡”。
按照上级部署,1947年1月2日,蓝训材带领着陈惠良、江国新等五、六人从香港回到大安峒,与留下坚持斗争的武装人员会合。此前庄岐洲已吸收部分青年参军,此时集合人员共二十二人(含两名女同志),随即转移到黄山峒畲钟杜村召开会议。会议内容包括:蓝训材传达中共广东区党委关于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并作政治形势报告;庄岐洲部署武装斗争计划及分析海丰敌情;姚山介绍民运工作开展方法。与会同志群情振奋,经讨论作出决定:1.成立“海陆丰人民自卫队”,蓝训材任队长,庄岐洲任副队长;2.蓝训材带领七、八名短枪武装人员,到海丰各区联系第六支队复员人员和民主乡村干部,向群众开展宣传;3.庄岐洲带领十几名武装人员在大安峒北坑肚山坑搭建营地,建立后方,为部队集训做准备;4.​建立大安峒塘尾小圩固定税站,短枪队活动区域设临时流动税站,印制“海陆丰人民自卫队”相关凭证,部分地区开展乐捐,由缪振业负责副官室,统筹经济和给养;5.姚山负责大安峒各村民运工作。
会后,各成员按分工落实任务。蓝训材带领的短枪队所到各村均受群众热烈欢迎,不少青年主动要求参军,被介绍到大安峒集训。2月25日,短枪队获悉青坑田赋处主任吴x x和陶河乡警察分所警长林x x等三人从青坑前往海城,便派江国新、陈琼带几名武装人员在高湖村外山坡截击,活捉吴、林二人,缴获短枪3支,并将平日欺压百姓,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执行正法。此次行动虽缴获不多,但政治影响极大,海丰群众看到人民武装打击反动分子,参军热情高涨,不断有人到大安峒报到。
与此同时,庄岐洲带领人员在地下党员协助下,短短几天内搭建起近二百平方米的草寮营地,并开辟练兵操场。蓝训材的短枪队先后活动于梅陇区、可塘区、汕尾区、青坑区、莲花区等多地,跑了大半个海丰平原,不仅扩大了政治影响,还动员三十余名青年参军。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0912_759.jpg

3月中旬,北坑肚营地集合了四十多人,开始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到5月初,经整训的人员已达五十多人,编成长枪队(代号“钢铁队”),分五个班,朱韬任队长,刘启文任政治负责人,同时建立党支部,刘启文任书记。集训期间发展了四、五名战士入党,增强了党在连队的力量。
1946年11月底,陆丰地下党特派员刘志远到香港,接受广东区党委关于实行“小搞”、海陆丰两县党组织合并统一领导武装斗争等指示,年底返回陆丰,1947年2月初抵达大安峒。3月,刘志远主持召开海陆丰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由刘志远、蓝训材、庄岐洲组成,刘志远任书记,蓝训材任副书记。
会议根据广东东区党委指示和海陆丰实际情况,作出多项决定:军事上,除已建立的钢铁队,另设短枪主力队(代号“天雷”,江国新任队长),建立梅陇区武工队(代号“赤光队”,林光任队长)、可塘区武工队(代号“芳泉队”,卓杰英任队长);加强大安峒塘尾圩固定税站,推进大安峒、热水峒民运工作,在海丰县开展反“三征”群众运动,山区重点开展减租减息和借粮运动,通过斗争组织群众、动员参军;继续开办军事训练班(代号“烽火队”,由陈紫民、黄礼声负责);武装与群众运动配合、平原与山区配合,短枪武工队活动于平原,长枪队依托山区,打击分散或小股执行“三征”的反动武装;陆丰工作方面,先调部分地下党员和青年到海丰参军,为开辟陆丰武装斗争培养骨干。
1947年,海陆丰恢复武装斗争工作进展迅速。年初部队仅二十二人,到年底已发展为多支成建制武装,包括东北大队、鹅赤鲘大队、天雷队、钢铁队、二六九区队及赤光、海鹰、火龙等武工队;建立了由卓洪、黄玲、吕明分别负责的三个健全民运队;队本部设副官室(缪振业)、组织(莫延)、宣传(蔡高、蓝青)、卫生队(廖英)等部门;6月起成立“烽火队”训练机构,全年举办三期军训班、一期政训班。工作中特别重视党建,从建队起就注重在武装部队和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实践证明,中共广东区党委“实行小搞”的方针政策完全正确,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坚决贯彻上级指示,成功打开海陆丰人民解放战争新局面,为后续“大搞”奠定了坚实基础。

粉碎敌人“清剿”,乘胜前进

1947年7月,中共江南地委和江南支队成立,海陆丰人民自卫队改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五团,蓝训材任团长,刘志远任政治委员,庄岐洲任副团长。对外仍称海陆丰人民自卫队。此时五团兵力已近千人,下辖钢铁一、二中队、天雷短枪队、鹅赤鲘大队、东北大队等主力及各地区武工队、区乡民主政府警卫武装,连同政权、民运、后勤等人员总计达一千五百余人,可集中作战兵力三百余人,另有千余名民兵可支援作战。海丰大安峒、公平麻竹及陆丰激石溪等乡村已成为稳固后方,游击队活动遍及两县,敌人仅能固守少数大据点,不敢轻易出动。正是在此基础上,部队配合江南支队主力粉碎了宋子文的二期“清剿”。
经过一年半武装斗争,海丰已具备坚实基础,加之主力多部署于此,配合反“清剿”更为有利:7月,陈琼、黄平率领的海鹰队袭击新港警察所,缴获长短枪13支;8月,二、六、九区武装瓦解“长发党”武装,收编为海陆丰人民常备队,随后联合天雷队突袭陆丰潭涌乡公所,缴枪8支,击退县政警中队援兵,激战五六个小时获胜;9月,海鹰队在石岗寮伏击田墩陈耀华联防队,俘敌8人,缴枪7支。同年8月,钢铁一、二中队与天雷队进攻青坑联防队。此次白天作战虽未歼敌,却给敌人造成极大震动。前沿指挥、天雷队长江国新冲锋至据点附近时,因火力不足难以推进。当敌人投掷枪榴弹时,他为保护副班长谢槐,从墙上跳下将其护住,不幸被弹片击中喉咙牺牲。江国新在危急时刻始终优先考虑战友安全,他的牺牲是部队重大损失。由于仅有一挺轻机枪且弹药不足,缺乏强攻条件,激战数小时后,部队于黄昏主动撤退。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0919_307.jpg

青坑战斗后,钢铁一、二中队与天雷队回赤石休整。东南武工队获悉青龙山盐警中队一班长遭中队长殴打,心怀怨恨欲弃暗投明,便派林昭存化装为外商联络该班长,成功争取其串联七八名盐警配合行动。进攻时,内应引导部队冲入中队长住所,击毙负隅顽抗的中队长,其余人员全部缴械,共缴获步枪56支、轻机枪1挺及大批物资弹药。此仗以少胜多,极大挫败了敌人气焰,鼓舞了群众斗志。为瓦解敌军,县委指示外围武装王钊田墘联防队起义,并发表《起义告海陆丰同胞书》。起义部队受到人民自卫队和群众热烈欢迎,在大安峒召开欢迎大会,后被整编为海陆丰人民自卫队第四大队,王钊任大队长,陈继明任副大队长。此举为国民党军队指明了弃暗投明的道路,有效动摇了敌方军心。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0852_934.jpg

江南地委扩大会议决定:海丰、陆丰党、政、军分设,各建县委和军队系统。海陆丰人民武装由此整编为东江第一支队第五团(海丰)、第六团(陆丰)。五团团长黄友、政治委员蓝训材、政治处主任刘夏帆;六团团长庄岐洲、政治委员刘志远、政治处主任郑万生。
根据江南地委及东一支司令部指示,海陆丰部队需抽调两个连补充东一支主力。中心县委与五团以钢铁一、二中队为基础,从其他中队抽调人员武器,组建两个连:一中队队长朱韬、指导员刘启文、副中队长赖熙;二中队队长吴伟、指导员刘志强,于12月下旬正式移交。
江南地委扩大会后,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四干”以来党、军事及群众工作经验,传达上级精神,部署各项工作落实。

彻底全歼海陆丰之敌,配合解放全广东

1948年冬,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淮海战役即将告捷。12月30日,新华社新年献词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194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惠阳安墩成立,尹林平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任副司令员,严尚民任参谋长,左洪涛任政治部主任。活动于东江两岸的人民武装整编为边纵东江第一、二、三支队,其中江南支队改编为东江第一支队,蓝造任司令员,王鲁明任政委,祁烽任副政委,曾建任参谋长,刘宣任政治部主任。海陆丰武装队伍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一支第五团、第六团,正式纳入解放军序列。
江南地委会议结束后,决定海陆丰县委分别各自成立县委,领导本县斗争。中共海丰县委成立,蓝训材任书记。1949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一支第五团在赤石成立,团长黄友,政委蓝训材。同时举行海丰县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海丰民主县政府,选举蓝训材为县长。下设:民政、财粮、军事、文教,总务各科。随着解放步伐不断加快,1949年7月1日在黄羌石山村,中共海丰县委召开党政军大会,中共海丰县委书记、五团政委、县长蓝训材郑重宣布:即日起,海丰民主县政府改称“海丰县人民政府”。并作了有关报告,充实调整科室干部力量。

解放海丰,歼灭海陆丰沿海残敌

9月中旬,此时五团驻公平外围,朱连房营驻月地村。海丰末任县长张诚惊慌失措,于10月9日夜逃往汕尾、马宫一带。10日清晨,五团搜索班向海城推进时,从群众处获悉敌军已逃,经核实后,朱连房营长率部进驻海城,下午团部及县人民政府从公平外围迁入。海城宣告解放后,成立海丰县军事管制委员会,负责接管工作与社会秩序维护。
10月11日,汕尾盐场公署场长侯绍颜、游缉大队长柏新宇、盐警大队长李振海及副大队长周茂达,委托梅陇中学校长程树勋到海城与五团谈判起义事宜。中共海丰县委和五团决定派代表谈判,最终达成协议:起义部队需捉拿反动县长张诚立功,保护汕尾群众生命财产,保留原建制,人员原职原薪,接受五团统一指挥并配备政工人员加强领导。17日下午,侯绍颜等人张贴布告宣布起义;19日,庄岐洲率队接管汕尾,起义部队在盐埕头公路迎接并移交张诚,汕尾群众、师生列队欢迎。随后成立汕尾镇军管会。当日,庄岐洲通过盐场电台向惠州的蓝造司令员汇报汕尾和平解放及田墩、捷胜、遮浪、龟龄岛仍为海匪占据的情况,蓝司令指示先侦察敌情,随后派参谋前来部署围歼。

微信图片_2025-08-17_140906_537.jpg

11月初,东江军分区参谋抵达汕尾传达作战指示,独立营随即进驻海丰,五团决定派起义的游缉队参与剿匪。在蓝造司令员指挥下,部队先攻克捷胜、田墩、遮浪,歼灭大部海匪,残敌逃往龟龄岛。随后联合六团独立营,于24日围歼碣石、乌泥港海匪,再回师海丰,分乘机轮、木帆船渡海攻击龟龄岛。该岛礁石密布,仅一处可登陆,部队以强大火力压制敌阵地,先头部队抢占滩头后追击残敌,主力随后登岛合围,经一天激战全歼海匪。至此,海陆丰两县从陆地到沿海、港口、海岛全面解放。
海陆丰人民历经三年多艰苦斗争,最终赢得了完全胜利。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