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英烈士:革命火种永不灭的英雄之歌

发布者: 无脚蛇 | 发布时间: 2025-8-24 17:26| 查看数: 3566|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25-8-24 18:27 编辑

微信图片_20250824172147_1072_15.jpg

在历史的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北斗般璀璨。余国英,这位出生于海丰县富裕家庭的青年,用短短24年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信仰燃烧的革命赞歌。

微信图片_20250824173022_1074_15.jpg

1905年,余国英在青坑流清圩的晨曦中出生。家境优渥的他本可安逸一生,但时代的浪潮让这颗聪慧的心灵找到了更崇高的方向。1923年,18岁的他进入陆安师范,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觉悟》等进步刊物。在"五卅"惨案的悲痛里,他毅然下乡宣传,稚嫩的身影已显露出革命者的锋芒。


微信图片_20250824172029_1068_15.jpg

1926年,他踏入广州中山大学的校门。马列主义书籍点亮了他灵魂的火把,共产主义青年团见证了他思想的蜕变。当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的阴云笼罩广州,面对敌人的酷刑,这个年轻的革命者咬紧牙关,用沉默守护着战友。即便被赎出狱,他仍义无反顾地回到海丰的战场,在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冒雨组织武装起义,亲手斩断了与封建家庭的最后羁绊。

微信图片_20250824181615_1078_15.jpg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他身兼共青团赤坑区委负责人与东江特委组织部长双重重任;敌军反扑时,他又随部队转战山区。1929年那个春寒料峭的二月,在红磡造船厂码头散发传单时,英警的魔爪再次将他逮捕。六个月的非人折磨中,他始终没有吐露半个秘密。当引渡到广州的船只悄然起航,24岁的生命定格成永恒的丰碑。

微信图片_20250824172030_1070_15.jpg

纵观烈士的一生,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生动诠释。从富家子弟到革命志士的转变,展现着理想重塑人生的力量;两次身陷囹圄仍初心不改,彰显了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铁骨。这位永远24岁的青年,用信仰的火焰照亮了那个黑暗年代,他的精神如东江之水,奔涌向前,永远滋养着革命的热土。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