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教师节

发布者: 美云 | 发布时间: 2025-9-2 20:31| 查看数: 14773|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三十年前的教师节,是教师群体里实打实的“暖心日”。表彰大会上满是喜气,散会后每人手里攥着100块钱,或是抱着一床厚实的冬被,这份沉甸甸的福利,藏着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让“教书育人”的价值有了具体的温度。可如今再看教师节,味道早已悄然改变,不少教师直言“过着没意义,取消也不可惜”,这般落差,值得深思。
初中4.png
变味的第一步,是表彰大会丢了“庆祝”的魂,成了“教育批判”的场。本该是为优秀教师喝彩、为全体教师鼓劲的场合,却渐渐被“教育节”“批判节”的氛围笼罩。校长与领导的发言里,反腐倡廉、师德师风成了高频词,话里话外少了肯定与关怀,多了说教与警示。仿佛教师节的核心不是“表彰先进”,而是“敲打全体”——受表彰的老师越来越少,站在台上的优秀者成了点缀,台下多数教师听得满心沉重,本该有的职业荣誉感,在一次次“教育式发言”里被消磨殆尽。
教师.png
更让教师寒心的,是福利的消失与负担的加重。三十年前的冬被与奖金,是社会对教师劳动的认可;如今的教师节,不仅没了半分福利,教师还要照常上课,课后再挤时间参加冗长的会议,从早忙到晚,连片刻喘息都成了奢望。当一个节日既没有精神上的慰藉,也没有物质上的认可,反而成了额外的工作负担,“没意义”的评价便成了必然。教师们期待的教师节,从不是形式化的流程,而是“被看见”“被尊重”的仪式感,可这份期待,如今却成了泡影。
教师2.png
教师节的初心,是为了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光荣与价值。可现在,它渐渐偏离了轨道:表彰成了点缀,批判成了主流,福利没了踪影,负担倒是多了不少。长此以往,不仅会寒了教师的心,更会让“尊师重教”的口号变得空洞。若想让教师节找回原本的味道,或许该重新聚焦“教师”本身——多些表彰的分量,少些批判的沉重;多些实在的关怀,少些形式的折腾。唯有让教师在这天真正感受到尊重与温暖,教师节才有存在的意义,“教书育人”的初心,才能在这份温暖里继续传递。
教师3.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