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盗版书背后的腐败——必须零容忍

发布者: 铁线拳 | 发布时间: 2025-10-14 15:54| 查看数: 6402|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中小学图书馆反复清理仍难绝盗版书的现象,暴露出教育领域采购环节的沉疴。当一些校长把图书馆当成敛财工具,用盗版书填满书架时,侵蚀的不仅是知识产权,更是教育公平的根基与学生的成长安全。
盗版1.png

盗版书的危害早已被实证。比如淄博侦破的特大案件中,盗版教材纸张劣质、字迹模糊,铅含量比正版书高出百倍,刺鼻气味源于含苯、甲醛的廉价油墨与胶水,长期接触会损害孩子的视力、神经系统甚至增加患癌风险。更致命的是知识误导,江苏检察机关查获的盗版教辅中,《百分好题》等书籍存在多处明显错误,而中小学生缺乏甄别能力,极易被错误信息带偏。这些问题书籍能长期盘踞校园,根源在于前任校长的主动采购——为获取回扣,他们无视质量,以远低于正版的价格批量购入盗版书,形成“低价采购-收受回扣-利润变现”的黑色链条。
盗版2.png

这种行为的恶劣性远超普通腐败。安徽省曾查处的盗版教材案显示,犯罪团伙通过校长、教师充当中介,将38.9万册盗版书销往苏皖浙百所学校,两年间非法营业额达600万元。校长作为教育管理者,本应守护校园文化阵地,却沦为盗版产业链的“帮凶”,其行为已触碰纪律与法律的双重红线。从纪律层面,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完全符合“双开”的处分标准;从法律层面,此类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或受贿罪,山东、江苏等地类似案件的涉案人员均已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盗版3.png

反复清理却收效甚微,更凸显监管缺位的严重性。部分学校采购流程不透明,缺乏家长与教师的有效监督,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政府的专项检查虽能现场下架盗版书,但要根治问题,必须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追溯”的全链条机制。对已查实的腐败行为,唯有依法严惩才能形成震慑——既要追缴非法所得,更要让涉案者付出“双开”乃至牢狱之灾的代价。
盗版4.png

教育是国之大计,校园不该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清理书架上的盗版书易,清除权力运行中的“毒瘤”难。唯有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教育采购腐败,健全监管体系,才能让图书馆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净土,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盗版.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