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08|回复: 1

[海丰] 有一种幸福 叫做牵手——中山供电局海丰平东扶贫纪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11: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阳光 于 2011-9-26 11:46 编辑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一颗关怀慰问心 一颗成才家长感恩心
茅陂村九龙峒山区小学
  一年后再次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汕尾市海丰县平东镇谷兜和茅陂村,让人感受到的是幸福和希望。2009年底,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方案,中山供电局对口“牵手”帮扶汕尾市海丰县平东镇谷兜、茅陂两个贫困村。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两年的时间,谷兜、茅陂两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邮政、通讯、电视广播实现了“四通”,95%以上的农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镇到村公路、自然村通机耕路基本实现硬底化,教育、医疗、公共卫生设施得到了完善。截至2010年底,两村共120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观念一变天地宽 帮贫先立“志” 中山供电局采取“多对一”“ 一对一”的措施,把珠三角改革的先进观念深植“红土地”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南网人的使命。自2009年底进行扶贫工作对接后,中山供电局立即成立了“双到”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选派了2名驻村干部,制定了具体帮扶贫困村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项目计划,以及帮扶村班子建设和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方案、措施。同时,将谷兜、茅陂两村299户贫困户,分配到该局6个党总支下属的54个党支部622名党员,实行“人盯人”靶向扶贫方法,由党员“多对一”或“一对一”对口帮扶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山供电局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0多万元,其中用于帮扶到户资金90多万元。在中山供电局的帮扶下,两村共120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其中,谷兜村人均纯收入2010年增幅达到20%以上。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中山供电局扶贫工作组多次深入谷兜、茅陂两村开展实地调研工作,与镇领导、村干部进行了多次座谈,实地察看公共基础设施,详细了解两村的实际情况,挨家挨户地走访了各个贫困户家庭,奔走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促膝交谈。

  近两年时间里,该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村累计超过272人次,党员干部到户累计超过751人次。2011年9月5日至7日,为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工作,将“六走进”服务活动落到实处,中山供电局党委书记邝锋、党委副书记林祖跃带领扶贫工作组成员一行13人赴汕尾市海丰县茅陂村、谷兜村开展中秋慰问活动,赶在节前向贫困村、学校、困难家庭送上温暖。

  再穷不能穷教育 扶贫先扶“志”中山供电局采取教育先行、建农家书屋的办法,把珠三角的教育文化理念深植“红土地”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中山供电局扶贫工作组深刻认识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自身存在一个转变观念、不甘贫困、奋力脱贫的问题。客观上看,多数贫困村、贫困户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发展生产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贫困户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有的还长期患病、缺乏劳动能力等,这些都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但主观上更重要的还是观念、习惯、思路的问题。有些贫困户安于贫困,长期的贫困使他们变得麻木,只希望你给钱给物,不愿通过艰苦的劳动摆脱贫穷。

  “人穷不要紧,志穷最要命”,扶贫要先扶志。扶贫工作组利用节余的办公费为两村购买书籍,建设农家书屋,希望通过读书学习,逐步转变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变“思想闭塞,一味地接受物资帮助”为“主动创新思路,开辟致富道路”,这才是扶贫工作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中山供电局制定了帮扶贫困村抓好班子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改变落后面貌的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一手抓落后思想的转变,一手抓落后面貌的改变,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帮扶措施。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改善谷兜、茅陂两村的教育环境,今年,中山供电局投入近9万元,为谷兜小学和平龙小学更换了陈旧的教学设施,添置了新的教学用品。在中秋节前慰问时,平龙小学校长将一封感谢信亲手交给了邝锋书记,感谢中山供电局对该教育事业的关怀和帮助。

  幸福像花儿绽放 脱贫先富“志”

  中山供电局播撒希望的种子,让“红土地”的孩子成长成才

  “感谢你们单位对我家里的帮助,要是没有你们,我现在的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了。”谷兜村的张秀英握着邝锋书记的手激动地说。

  2009年,张秀英的丈夫去世,留下都在上学的两儿一女,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靠地里种植的芝麻卖的钱,微薄的收入,让这个家庭背上了几万元债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家里的三个孩子都非常懂事,且学习成绩都非常好,大儿子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二儿子和小女儿分别上高三和初二,两人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为了帮助家里,攒点学费,小女儿利用暑假在镇服装厂打暑期工,虽如此,但也是杯水车薪。

  “如果不是你们,我的孩子就上不起学了。”张秀英眼泛泪光。

  2010年初,中山供电局扶贫工作组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了张秀英家的困难。回到中山后,经研究决定,发动党员捐款,计划在2010年和2011年两年,每年资助张秀英大儿子2000元,二儿子和女儿各1000元。就在今年夏天,张秀英的二儿子在中山供电局的资助下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考上了广东医学院,为此,中秋慰问时,邝锋书记向张秀英送上了3000元以示鼓励。

  “现在我们家好很多了,大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也参加工作了,加上原有种植芝麻的收入,差不多脱贫了,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张秀英笑了。
  

  通讯员 夏志红 李何璇 摄影 孙嘉彪
夏志红、李何璇 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dfb/html/2011-09/26/content_1218575.htm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陂洋镇陂沟乡真君大帝〈吴爷公〉十年期大庆
[城事报料] 春节将至,陆城新夜景
[图看汕尾] 【摄影欣赏】印象内湖墟
[汕尾资讯] 《深圳特区报》专题报道:不忘初心努力创建区
[汕尾资讯] 我市举办精准扶贫驻村干部业务培训班 确保各
[汕尾资讯] 深圳市领导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调研 推动项目加

发表于 2011-9-27 0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sleep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