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陆丰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夯实陆丰陆丰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从2012年开始,一场教育创强的行动在陆丰大地上轰轰烈烈地持续展开着。 任务艰巨,进度较快 对于有23个镇(场、区)、教育基础设施底子薄的陆丰来说,教育创强是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面对这一实际,陆丰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拼搏精神,掀开了创强的大幕。 2012年,大安镇第一个迎难而上,争创教育强镇,通过努力,终于在汕尾地区率先通过省的验收,成为第一个教育强镇。此后,内湖、八万、铜锣湖、上英4个镇(场)又不懈地进行创强工作,又顺利通过了省的验收。 今年,又有7个镇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创强工作。已通过和正在进行乡镇共有12个,这个进度是较快的了。 据悉,为了推进教育创强的速度,陆丰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陆丰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市‘教育强镇’创建率要达到100%。该市各级党政成立了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签订责任书,确保认识、责任、措施、人员全面到位。陆丰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创强办公室,按照省“创强”督导验收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对创强镇(场、区)的教育创强工作进行调研摸底指导,明确各项任务要求,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创强办工作人员每周都深入到挂钩的创强镇进行督导,全面掌握各镇(场、区)学校的实际工作情况,及时推进。 解决瓶颈,补好短板 在创强的路上,陆丰存在着一些明显 “短板”现象,制约教育发展:学校发展不够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硬件建设不够完善,有些地方学校布局不够合理等。陆丰针对这些“短板”,突出解决好瓶颈问题。 完善硬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是该市创强要做的一大重点工作。该市于去年4月开始启动公办中小学多媒体电教平台进课室工程。项目采购数量3510套,资金总额6800多万元,目前已安装2500套。2013年和2014年的各创强镇已经基本完成安装工作,实现了多媒体平台进校园和“班班通”目标。 第一个创强镇大安镇在2012年起先后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新建扩建校舍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扩大校园活动场地,修缮教室、功能室、办公用房等一系列软硬件设施,使全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的改善,形成了环境优美、各项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规范化学校。铜锣湖农场先后投入了1700多万元,强化全场各类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校舍楼房标准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其他如八万镇累计投入2700多万元,内湖镇投入2600多万元,上英镇总投入2508万元,多用于硬件建设。 实施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科学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也是该市创强要做的一大重点工作。该市教育部门以“一般学校基础好的可以保留,村里发动捐资多的可以保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可以保留”的思路,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内湖镇原有9所小学,该市教育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科学调整,保留了5所完全小学,将规模较小的3所小学“撤高留低”,更改为教学点,将其中1所小学撤并到赤岭小学,这样更好地集中资源、优化管理,让孩子们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至于强化质量监测、推进督学机制全面而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以点带面,分类推进 根据实际,陆丰市党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以点带面,分类推进方法来落实创强工作。他们用大安镇创强积累的经验,向全市推介宣传,让它发挥先行点的作用,促进各镇的创强工作。于是,在点的突破后,又有内湖、八万、铜锣湖、上英4个镇(场)实现创强。今年,潭西、金厢、桥冲、博美、河东、陂洋、西南、星都等7镇(区)又被列入今年完成教育创强任务。其余10个乡镇(场、区)将在2015年全面创强。 同时,在经济困难情况下,该市财政投入巨资,作为支持各教育创强镇(场、区)的启动资金。并要求各地多渠道引资,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另外,他们还通过让工程队先垫资、分期付款等各种方式解决资金困难,突破资金瓶颈。 人们欣喜看到,陆丰教育创强工作呈现出党政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全力推进、村委加大建设力度的喜人局面,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合力创建,事例感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乡贤的力量是创强的重要力量。该市通过镇、村两级干部积极发动乡贤和社会热心人士,为创建教育强镇出力,出现了一些感人的事例。 内湖镇军湖村支书陈德锋在目前“寸土寸金”的理念下,无偿献出自己家150平方米的宅基地,来置换军湖小学操场上的一处民宅作为学校教学用地,并集资20万元补给民宅房主陈某,使陈某心甘情愿地搬出学校,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为该校创强扫清了障碍。一提起这事,军湖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这种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上英镇笏底小学在建设教学楼时,没有资金,校友林加宏得知后一人出资80万元投建而成。乡亲们知道,林加宏的生意并不是做得特别大,自己也并不是很有钱,甚至去年自身资金链都曾出现问题。但是,一听到家乡学校创强,他二话没说就慷慨捐款,这令乡亲们肃然起敬。还有,内湖镇乡贤郭靖,前后捐资1300万元,支持三陂郭靖学校的校舍建设和添置各类教学设备设施;香港籍热心人士向华强也捐款20万元作为大安镇陆军小学奖教奖学基金……群众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解囊,蔚然成风,形成了强大合力,使创强的步伐迈得更有底气、更加坚实。 由于该市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和软硬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优化与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内湖中心小学的学生在接受多媒体教学后,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现在,课堂上不仅可以配乐朗诵,而且可以观看学习视频。咱们村里的学校也跟城市的学校一样先进了!” “教育创强后,学校工作环境和教学条件变化很大,如今听师生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学校是咱村里环境最美的地方!”铜锣湖中学的老师微笑着告诉我们。(来源:汕尾日报记者 黄俊杰 通讯员 林木添 郑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