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13年前分配到陆河县河口中学任教以来,担任了12年农村初中的班主任,二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她那细致的关怀和耐心的教导像一泓清泉,她的亲和与善良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她就是今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的吴莉娜。 课间经常可以看到她跟学生“聊天”的身影,许多问题学生都通过她的频频“聊天”得到转化。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者,是学生的一面旗帜和榜样,是学生寄托、依靠的对象。身为班主任的吴莉娜用爱心引导学生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她十几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爱心,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她深知爱学生是她工作的动力和核心,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赤诚爱心,她所任的班级通常是学生乐、学会学、班风正、学风浓,深受校领导、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像往常一样,吴莉娜一进校门极少坐在办公室,总是来到教室、运动场与学生们“泡”在一起,课间经常可以看到她跟学生“聊天”的身影,许多问题学生都通过她的频频“聊天”得到转化。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吴莉娜深深知道,学生都喜欢听表扬。优生需要表扬、差生更需要表扬,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这一点她深有体会。有个叶同学学习差、思想差、表现差,步入中学不足10天,吴莉娜就经过多方了解,在分析其后进成因后,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找他聊天,在聊天中细致地观察他的言谈举止、了解他的喜好,分析他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发现他个性较强、好胜心强、喜欢打篮球。吴莉娜就适时调整了“聊天”的内容,逐步引入关于篮球的话题,指导他学习篮球技术,进而借助学校举办班际篮球赛之机,激发他的好胜心,鼓励他为班集体的荣誉尽自己的一份力。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最终在班际篮球赛中取得了学校第二名的好成绩。成功的体验使叶同学获得了自信,同时也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吴莉娜把“聊天”正式改成谈话:讲道理、谈人生、分析他的前期表现与当前转变,鼓励他把精力转入到学习上去,进一步激发他的“取胜”欲、唤醒他的求知欲。渐渐地,叶同学的学习成绩在逐步上升,他体验着学习带来的快乐,精力也就不放在“搞破坏”上了,思想转变了、表现变好了,现已成为有上进心、有责任心、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吴莉娜还重视家访,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学生、探讨帮助学生上进的办法,并与学生家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了对学生教育的合力,在防微杜渐上下功夫,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拥护,她所带的班级经常被学校评为“文明班”。 “对学生多一点爱心和真诚,多一点体贴和温暖,就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她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爱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是吴莉娜做班主任工作的座右铭。吴莉娜对学生充满了感情,她认为“对学生多一点爱心和真诚,多一点体贴和温暖,就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现社会的农村,单亲、留守儿童现象比较严重,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做好班主任基本工作,还要有耐心、要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班里的朱同学是三岁丧母的单亲孩子。在开学初的一次集体大扫除中,吴莉娜发现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于是让他担任代理班长,刚开始还好,但后来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朱同学情绪变化无常、自信心不足,上课讲话、不专心听课,没有起到班长的带头作用。吴莉娜通过几次谈心,了解到他的性格是因为父亲平时忙于生计很少和他沟通,从小缺少母爱造成的。于是吴莉娜加强与其父亲联系,劝导他父亲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吴莉娜还在他生日那天早上,亲自煮了鸡蛋送给他,为他过生日。周末有空时把他带到家里吃饭,让他感受到家的温馨、母爱的温暖,并教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朱同学变得开朗、自信,能与同学打成一片,成绩有所提高了,说话柔和亲切了,同学们都说他变化好大。 该校的校长曾经对好几个学生家长说过同样一句话:“你孩子调皮?去吴莉娜老师那个班好了,她可以搞定!”这句话正是对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 有耕耘就有收获。 2014年吴莉娜所带班级参加陆河县数学竞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2014年所带班级参加中考进入全县前400名的学生有26人,爱心的付出,有了好的回报。(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陆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