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4020|回复: 0

[汕尾] 七彩画笔绘乡贤—— 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陈孝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8 18: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岭南古邑海丰,自古以来,地杰人灵。这一方沃土,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挥舞彩笔感知故土、崇尚乡贤、抒写善美、敬颂良知的画家,他们得益于乡土的滋养,用七彩妙笔,歌颂家乡、歌颂祖国、赞美时代……陈孝能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陈孝能,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国画学会理事、广州画院特聘研究员、名誉画师。笔者通过在2010年和2011年新春时节分别在海丰县城举办的《红土绿嶂——岭南画家走进海丰美术作品展》、《海风?海丰美术作品展》与陈孝能的佳作面对面,就为他在作品中承载心智、流露对家乡文化内质、历史沧桑、精神风景的牵挂肃然起敬,尤其是对他携儿子、媳妇的佳作同时亮相画展的举动大为赞叹。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出生于海丰县城的陈孝能,自童年起就受到家乡传统文化底蕴的熏陶。那时候的他,记不得多少次与小伙伴到与他家一路之隔的“万寿寺”游玩,抚摸“万寿寺”的石柱,似乎在倾听原海丰八景之一的“万寿钟声”的回声;记不得多少次踯躅独行到离他家向东几百米的红场红宫,站在红墙、红台面前追忆海丰农运的风云;记不得多少次徘徊在他家南边的“黄祖祠”,触摸门前那对“抱鼓石”,似乎在对他诉说黄殿元的故事……从那时开始,古邑海丰的文明影象,父辈们代代相传的传说,特别是通过到外婆家观看舅父林应年挥毫作画,在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描绘家乡壮丽河山、英雄豪杰的向往。可以说,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早已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成为跳动在他身上的精神血脉。这种心中的沉淀,驱使他早年毕业就走进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校园,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体验追求绘画艺术的情趣,进入追寻笔墨情怀的时光隧道,掌握了抽象造型的艺术表达。

陈孝能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长期在外地工作,他一直牵挂着家乡,在50多年时间里(除一年没有回家外)年年都回海丰与家人团聚、与亲友联欢,还一直关注家乡文化建设,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在2011年新春佳节来临之前,他同许固龄等画家发挥与外地海丰籍画家交流多、联系广的优势,协助海丰美协,动员在外地工作及当地的102名画家在海丰、广州两地举办了《海风?海丰美术作品展》,为家乡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献上了一份文化大礼。

如果说,陈孝能联合海丰画家在辛卯新春佳节为乡亲们高唱了一曲激越飞扬的“大合唱”;那么,可以说他通过一册《故里俊杰——陈孝能人物作品集》为乡亲们举办了一场以敬爱乡贤为主题的“个人演唱会”。

伏案解读《故里俊杰——陈孝能人物作品集》,端详着陈孝能笔尖下的“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土”、“革命母亲周凤”的画像,我们不难看出画家运用流畅快意的线条艺术;欣赏着“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造像”和“中国工程学院士黄旭华”画作,我们不难从画家用墨变化莫测中看到其把握人物造型准确性、形体语言生动性;观看着“美学家、哲学家马采教授”和“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版画家何白涛先生”,我们还不难看到画家熟练掌握西洋画光感效果与中国画皴擦、渲染等传统技法相结合的表现技巧……

掩卷沉思,感到一册画作,承载着画家陈孝能对乡贤的千万思念。他运用线条、色彩的美感与意蕴,依傍国画的文化元素,传承时代语境、跨越文化意境,创作了一系列以海丰名人生动又鲜活的形象,让他们的精神能量和生命激情或通过画家细腻精彻的刻划,或通过画家深沉厚重的勾勒,冲击人们的视觉。

作为有所作为的中国画家,陈孝能不但以笔画故里俊杰,他还一方面以笔弘道、出版了《中国当代美术家书系?陈孝能颂佛作品集》。当笔者驻足海丰仁荣博物馆和准持阁展览馆观赏陈孝能赠送给他们以禅境入画的作品时,浮躁、忙碌的精神增添了一份宁静。同时,陈孝能也着眼众生,出版了《陈孝能人物画选》。他手下的侗家女人、康巴汉子、家乡父老、乡嫂村姑、古稀老妪栩栩如生……面对着他为吕钢老师、林应年老师、伍狮亚村妇等人画的造象,笔者无不佩服陈孝能“真能”。(来源:汕尾日报  通讯员   林小明)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城区设立“个转企”专窗 201家个体户升级企业
[汕尾资讯] 城区开展科级干部任职培训
[汕尾资讯] “山海湖城”新风荡漾——城区农文旅融合发展
[汕尾资讯] 打好“与暴雨赛跑”的防汛攻坚战——城区党员
[汕尾资讯] 城区暴雨预警升级为红色!红海湾红色预警继续
[汕尾资讯] 汕尾市城区全域铺开“周六不打烊”延时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