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集中整治“违建”行动的深入开展,市民对“违建”整治、后续措施等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记者走访得知,近期,市城管执法局、规划局、国土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针对“违建”多次召开治理工作会,全面部署开展违法建筑治理行动。为此,记者陆续采访了整治“违建”有关部门。以下是市城管执法局和市规划局的回应。 市城管执法局:严厉打击“违建” 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区“违建”是历史遗留问题,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市区查处的违章建筑共计有68宗,分为两类处理。一是正在挖地基还没有冒出地面的17宗建筑,已全部查封并要求停工。这明确表达了我们对整治“违建”的强硬态度。我们会坚决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倘若此类违章建筑补办了有关审批手续,则可继续建设。二是针对已经冒出地面的违章建筑,目前采取的办法是停工等候处理。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对其是否“违建”进行有关证件手续等调查核实,若“违建”属实,执法部门将现场制止,对参与违法建筑施工的各种机械及车辆一律依法查扣,并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停水、停电、停混凝土的强制措施,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的蔓延。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批违章建筑中,有些建筑有国土证以及其它相关证明,却在建筑过程中省略了报建的程序。没有报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有关部门给予报建的容积率低,二是现在报建的手续繁杂、条件多、要求高。 他接着说:“下来,我们将加大对私搭乱建行为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置。一旦查处证实为‘违建’,倘若不配合处理还顶风作案,则视为暴力抗法或妨碍公务,直接扭送公安机关。我们绝不容忍‘人来我停,人走我建’的‘偷建’现象存在,全面展开‘拆违’攻坚战。”据他介绍,市规划局、国土局、建设局等部门对违章建筑的处置会研究商讨对策,至于怎么处置,还要等政府下发政策。 市城乡规划局:加强依法报建意识 市城乡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区“违建抢建”现象长期存在,主要有如下原因:经济利益的驱动、政策的相对滞后、投资方巨大的利益空间影响、执法监督缺失且违法成本较低。他建议,应当分析违法建设的成因,探求依法查处和管理控制违法建设的对策,通过综合执法,市、区联动,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必要的综合手段和方法,将违法建设项目依法查处,保证城市沿着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有序发展。 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查违”工作,市城乡规划局对市区违法建设以核查是否有报批手续、报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违反城市规划为重点,采取了六点措施:一是成立了“查违”核查工作的专项小组,对市城管执法局提供的违法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拍照取证、核查有关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二是组织局属测绘队并抽调县(市、区)的技术人员,组成10个测绘小组对违法建设进行现场测绘并“上图入库”,取得第一手资料;三是对违法建设的部分业主进行约谈,取得最准确的资料,以保证本次“查违”工作的准确性;四是落实局属城建档案馆对市城管执法局提供的违法建设项目的历史用地档案进行清查、核查;五是组织人员根据现场调查摸底的情况进行分类,逐一建档,一档一册;六是召开专门的专家技术会议,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分析研究。提出综合的处理意见,为市政府下一步对违法建设的处置,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技术性的参考意见。 该负责人指出,任何市民或企业,只要持有合法、有效、完善的证件即可报建。去年该局对报建程序已进行了简化优化改革,效率上按法定时间需20天,实际上只要手续完善齐全的,在一周或更快时间便可提前得到批复。接下来,市城乡规划局将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让广大市民、企业参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规划,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依法报建。同时,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以实际审批时效“暖企”、“暖民”,依法行政,切实有效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序发展,打造美丽汕尾。(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邓良琼 实习记者 林于琳 梁佳) 
10月19日,市城管执法局对市区红海大道、文德路交叉口西北角的绿叶停车场周边的40多间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在开展拆除行动之前,城管部门进行了多次的宣传教育及劝诫,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自行拆除。据了解,根据《汕尾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近期目标,该处拆迁平整后将作为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停保场,供市区公交车充电、维修、保养、夜间停放等。(记者 郑燕珊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