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天上雷公,汕尾处处有‘雷锋’”这句出自汕尾市委书记石奇珠口中的话引发了众多市民的共鸣。的确,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在身边发现一些默默无闻、乐于助人的汕尾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 有这么一个人,他传递爱心、拯救生命;他组建的团队播种希望、收获真情——他就是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陈劲海,他领导的团队是无偿献血宣传的生力军,是我市的爱心流动血库。 1968年8月出生的陈劲海,是市检验检疫局副局长。他自2003年开始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一直坚持无偿献血。他不但自己坚持定期无偿献血,还动员多位同事及亲朋好友参加无偿献血,并成为了定期捐血者。在他长期的不懈努力和感召下,他身边认识他的很多朋友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2006年8月,市红十字会成立了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陈劲海成为第一批队员,并被推选为第一任队长。在服务队期间,他率先在服务队中推动应急机采血,极大地缓解了当地血小板紧张的局面。由于他较好地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机采血小板的应急队伍,他们所捐献的血小板为病人治疗赢得了时间,挽救了生命,极大地推动了汕尾的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陈劲海不计回报地参与无偿献血,一直帮助有需要的人。自2003年至今,他先后无偿献血54次累计74000毫升,相当于他个人全身血液的15倍多,可抢救病人100多人次。2006年,陈劲海从血站了解到当时汕尾成分血(血小板)非常紧缺,他义无反顾地参与捐献血小板的队伍,并告知血站工作人员,只要有需要,随时可电话通知他紧急献血。即便是因公务在身不能抽出时间,他仍利用午饭时间,抓起一个面包,开着车就来到了血站,边献血边啃着面包。 陈劲海说:“献血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这群人完全是因为血的缘分而走在一起的,是无偿献血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以爱的行动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志愿精神。 这么多年的捐血和志愿服务经历,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群热心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的血能够挽救生命,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那我们做的就是一件开心且幸福的事情。我们献出的是爱心和鲜血,收获的却是真情和快乐。”当记者问到献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时,陈劲海笑着说,他们是定期献血的人员,为了保证血液的质量和身体的素质,平时要非常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一点都不能马虎。他还说:“如果没人愿意献血,那我们的亲人、朋友以及千千万万的其他人需要输血救急时哪来的鲜血啊?许多人对献血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其实献血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与此同时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谈及志愿者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陈劲海说,有一次他的外婆发病贫血,自己的血型恰好与外婆相融,因此救了外婆的命。他说,虽然以前献血不求回报,但往往上天在你真正需要帮助时已经以某种形式回报给你了,比如说救治外婆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据了解,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的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群众性的志愿服务队伍,自2006年8月成立以来,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宣传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和造血干细胞事业发展。截至目前,该服务队已有固定成员40多人,非固定成员300多人,累计服务时间3000小时。多年来,该服务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特殊节日和其他契机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并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普及无偿献血及用血知识,吸引了更多爱心市民参与献血或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扩大了献血者和志愿服务队伍。今年5月,该服务队与广州血液银行合作,与汕尾各公益组织及媒体网络举行了“血液银行汕尾行”系列活动,还参与了汕尾市中心血站6月份的血站开放月活动,对无偿献血、急救知识、造血干细胞等宣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服务队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比如范永增、雷用清、陈劲海、冯其得等,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无偿献血事业默默作贡献。从2013年起,为帮助某中学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女学生及其他病人,陈劲海与几名同血型的新老志愿者安排好时间,轮流捐献血小板,为该女生治疗赢得了时间。 授人玫瑰,手有留香。雷锋精神的传承,常常在无数普通人的默默践行中延续。陈劲海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的行为再一次诠释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陈善可 实习生 孙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