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33251|回复: 5

[汕尾] 羊城晚报专题报道:腾飞的汕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1 18: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1日,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晟火科技园一期开业
陆河县的比亚迪汽车制造厂仅40天就落地
  制图/林春萍
  总 策 划:刘海陵
  专题统筹:林兆均
  策划执行:李妹妍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罗坪 李妹妍
  受地理区位、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及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以来存在。2013年7月,广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明确建立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作机制。同年11月,根据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关系进行重大调整,明确由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市。
  一场“先富帮扶后富”、“先进带动后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战役,就此吹响号角。这场战役的核心就在于:帮扶发展,着力点在项目建设,尤其是产业项目建设。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产业扶贫目前被证明是解决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有效方法,也是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此,如何因地制宜做到“授人以渔”,一直是对口“双到”扶贫人思考并探索的重点。以汕尾和茂名这两个分别位于粤东、粤西两翼的地级市为例,它们已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产业扶贫”路子。
  汕尾
  扶贫“升华”
  正建产业新城
  广东汕尾市,是革命老区。因建市晚、底子薄,长年来汕尾经济在广东省内排名靠后。而该市的西面邻居惠州,近年来快速发展,令多少汕尾人心生羡慕。
  因地缘接近的因素,从2013年开始,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期间深圳共派出了90个帮扶单位,帮扶90个贫困村5824户贫困户。三年间,汕尾迸发出创新火花,贫困村经济生活发生了质变。
  一站式扶贫:建种植养殖基地
  小而散、多而乱,是汕尾农村养殖业、种植业的一大现实。对口帮扶,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为此,帮扶单位首先立足当地实际,规划产业项目,将当地农业资源盘活、做大。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汕尾市海丰指挥部的陈佳伟,在汕尾市海丰县扶贫近3年。在他看来,打造种植、养殖基地,对粤东西北而言是一种普遍模式。
  结合汕尾市海丰县农村的农产品优势和传统生产习惯,深圳农业产业扶贫采取了“公司+基地(产业园)+农户(劳动力就业)”的一站式产业扶贫模式,重点打造“四大基地”:公平镇笏雅村菠萝木瓜基地、平东镇九龙村生姜基地、陶河镇蛋鸡养殖基地、大湖镇湖仔村养虾基地,目前四大基地均已投产。
  通过一站式扶贫模式,农民及农地参与到产业链中,实现土地升值,带动就业,还获得股权分红、土地租金、种植养殖收入、工资等多重收入。以公平镇笏雅村为例,据扶贫干部盛才能介绍,扶贫组自筹资金100万元建设菠萝木瓜种植基地150亩,基地以合作社为载体,以省农科院为技术保障,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经营,按照5∶3∶2比例分红,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办公室副主任林伟军介绍,为打造汕尾种植、养殖基地,一些产业帮扶,还超越了“一村一品”模式,上升到镇、县、市级层面去谋划和推进。 
                         “众筹”产业园:让扶贫可持续化
  今年2月25日,汕尾海丰县梅龙镇G324国道边,几名工人在已竣工的汕尾市海丰县“扶贫产业园”,正勘测地界准备修筑围墙。陈佳伟告诉记者,这个扶贫产业园采用了“众筹”模式,由驻汕尾市海丰帮扶单位集中25个帮扶村的政府扶持资金2500万元建成,目前处于招商招租阶段。
  陈佳伟说,初到汕尾市海丰扶贫,大家就在想怎么让“扶贫”可持续化,而不是“人一走茶就凉”。于是,众筹建产业园的想法,很快被提了出来。
  产业园的产权归25个村共同所有。园区租金是2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年出租收入将达160万元以上,可实现这些贫困村年收入5万元的目标。除每年固定的“租金分红”,还可以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
  记者获悉,其他市县也以众筹模式建设起一些效益稳定的大型项目,如驻陆丰市的19个帮扶单位安排帮扶资金1170万元参与该市的邻里中心项目;驻汕尾市陆河县各帮扶单位共筹资470万元帮助各贫困村统一集中发展水电站项目,并协议确保各村集体有连续15年、每年不低于10%的利率收入。
  在汕尾市陆河县,在去年9月迎来了以比亚迪为首的一大批深圳企业入驻。记者获悉,比亚迪项目落户陆河,创造了一个新的“深圳速度”:从2015年9月6日,深圳与陆河启动项目招商谈判,到征地迁坟、土地平整、签约,再到2015年10月16日启动厂房建设,整个过程仅用了40天。
                                  特别合作区:深圳理念为主导
  从深圳盐田港向东80公里,即在汕尾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高铁鲘门站(汕尾南),有四个镇集合而成的一片新城。这片新城成立于2011年5月,取名“深汕特别合作区”。许多人将它仅仅看作一般的产业转移园或开发区,即把深圳不要的或放不下的低端产业转移至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片扶贫“升华版”的高规格产业新城,对于那些要淘汰、要转移的低端产业,合作区不会接纳。
  据林伟军介绍,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它相当于一个副地级市,是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广东试验场”。
  据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主任何学文介绍,根据总体规划,合作区发展定位为“四区一城”:即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他指出,合作区经济建设由深圳主导,其内核在“深圳”,其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建设标准包括新技术的运用等,都要努力赶超深圳现在的标准,力争建设一座属于未来的城市。
  去年11月5日,深汕区水底山温泉庄园举行试业典礼。在此之前,华润电厂、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大百汇、火龙果科技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羊城晚报记者在2月底走访时看到,伴随众多重磅项目的集中动工,深汕特别合作区3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城市骨架已初见“眉目”。

59041_102755349000_2 (1)_meitu_2_meitu_3_meitu_1.jpg

汕尾市的比亚迪汽车制造厂仅40天就落地

汕尾市的比亚迪汽车制造厂仅40天就落地

深汕区晟火科技园一期

深汕区晟火科技园一期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清明时节,深汕特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城事报料] 深汕高铁拟这样设站?
[城事报料] 深汕区有人在鲘门高铁站放山火
[城事报料] 特区政府发布2017年施政报告
[城事报料] 汕尾上央视春晚了啊!
[城事报料] 深汕区政府开展“送温暖、迎新春”活动

发表于 2016-3-11 19:46:5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未来的汕尾隆隆金
发表于 2016-3-11 20:02:2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再看吧
发表于 2016-3-12 16: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3-12 16: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再一次重演:雷声大雨点小的东西了~
发表于 2016-3-13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请看如下事实:
    2013年汕尾市公路密度仅为111.6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省居第14位;在全市3000多个自然村中,目前仍有约1/4未通硬底化道路、1/3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全市338公里的海堤中尚有212公里没有加固,大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大量水闸、灌区等农田水利工程亟待除险加固。“三农”投入严重不足。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镇、村的交通条件较差,缺少科技服务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套不完善。  
    市、县两级财力难于落实卫生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教育资金和教学装备缺口大。全市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建设资金紧张,救灾救济能力薄弱,五保供养能力严重不足。与国家和省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此外,汕尾市城市发育缓慢,中心城区框架偏小,建成区面积在全省居于末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甚至没有像样的电影院、体育场,也没建设博物馆、档案馆等,与其作为地级市中心城区应有的地位很不相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