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翳希 于 2017-10-1 09:12 编辑
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总设计师蓝海浪:
“金玉满堂”大花篮方案成型历时5月
总设计师蓝海浪表示,花篮里的玉兰和海棠寓意“金玉满堂”,繁花硕果体现辉煌成就
“9月25日,清晨第一缕阳光升起,天安门广场上高17米的“祝福祖国”大花果篮亮相。
蓝海浪昨日告诉新京报记者,天安门广场国庆期间摆放花卉,从1984年至今已经是第34个年头。今年从立项到最终确定方案,前后历时5个月,共有近百人参与。
“至少拿出了七八十份方案”
蓝海浪:其实创作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不是某一个人出了方案,最终就能定下来。前前后后,我们至少拿出了七八十份方案,通过无数次的修改、合并、取舍、推翻、重做最终成型。这一过程,就好像建造一座“金字塔”。
新京报:有多少人参与设计中?
设计过程还介入了园艺师、水电、结构、花卉、甚至育苗等各领域的专家和顶尖学者,方案出炉后,又经历了层层汇报审批和多次再修改,最终才于9月初确定下来。前前后后,约有近百人参与了其中。所以我们最初的方案,和大家现在看到的方案相差非常大。
蓝海浪:最初接受任务,是在今年4月份,到最终方案成型,可以进入执行,前后历时5个月。其实刚开始,没有很明确方案的主题,当然,大方向是很明晰的,“祝福祖国”和“喜迎十九大”都是关键词。
新京报:在具体花卉的选择上,会有特别的考虑?
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考虑花期。比如在夏天,如果需要体现红色,我们一般选用四季海棠,但是到了秋天,就要以一品红为主。
蓝海浪:来自北京周边的苗圃,会根据方案需要提前生产,万一不够的话,也会从周边地区进行补充,前提是保证质量和数量。
“最难的是确定体现主题的造型”
蓝海浪:今年的花坛更加突出了主题,风格上,较去年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夜景灯光方面做了改善,提升了可观赏性。
新京报:这些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大花篮内还摆放了石榴、柿子、苹果等仿真果实。石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果,喻为团圆、团结、喜庆、红火、繁荣、昌盛、和睦。柿子形状丰厚圆硕,形如如意,寓意事事如意,苹果就是平平安安的意思。
新京报:作为设计师,哪些方面的工作会比较耗费精力?
举个例子,我们要通过花卉造型的设计,体现“长江经济带”这个概念,那么哪些元素能够体现“黄金水道”的特征?最终,造型上选择了雪山、三峡大坝、黄鹤楼、东方明珠等,上中下游各自选取了一些标志物。
蓝海浪:天安门广场地区的花卉布置,最初是在1984年。1986年,广场上首次摆放了立体花坛,不仅为节日期间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同时也通过花坛布置,宣传了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建设成就。
新京报: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2000年,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建立了两条绿地,改变了往年的“一大四小”传统布局,在中心花坛两侧铺设“画卷”,被称为“画卷式”;第三阶段是2011年至今的“花篮式”,广场中心布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两侧绿地布置花柱、花球。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天安门广场的花坛设计?
新京报:这种迷恋从何而来?
但是在当时,身边的人还没有“园艺设计”的概念,国内也少有人了解这一领域。后来我发现,北京林业大学有这个专业,而且我的分数足够报考,于是就开始走上了专业学习的道路。
蓝海浪:在我心目中,设计立体花坛就像变魔术一样,又像是在节日送给喜欢的人一件精美的礼物,带来的是惊喜和快乐。所以,广场花坛就是我送给北京这座城市的礼物。
蓝海浪:天安门国庆花坛的设计,就像是春晚一样,每年都会有,大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果说我有什么心愿的话,就是希望明年的设计方案,能够比今年更好。市民愿意站在我设计的花坛前面照相,能够在看了花坛后,高高兴兴地过节,这就是一种成功。(记者 王煜)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