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9415|回复: 7

[议政] 民心归农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7 17: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9-4-7 17:05 编辑

                      民心归农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3)

                        陈治赠   2019年4月7日

       1982年至今,“三农”问题一直列为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既体现
了党和政府始终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中之重”的地位,也凸现了“三农”问题的严峻。

       据新华社北京2018年12月14日报载:历时三年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其第一号公报显示:全国共有31422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下称务农人员)。曾经“八亿农民”的传统格局,已彻底打破。就地方而言,务农人员不断减少,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在农田耕作集团化、机械化程度仍然落后的现实中。如何促使民心归农,是时下最紧迫的问题。

       所谓民心归农,不是局限于让传统的农村人口回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点,也不是重走城镇居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务农的老路,而是要官场、民间所有的公民,都来关注“以食为天”的大问题。

       首先探讨民心不归农的原因,主要有二方面。

        一、“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日益扩大。

       “工农之间的差别”,集中表现于务农与务工之间经济收益的距离愈来愈长。近期,笔者在海丰县梅陇、附城、城东等镇一些农户初步了解,种植水稻每亩一年二季纯收益约人民币400元左右。即使一个劳动力耕种10亩水田,毎年纯收入约4000元左右,不及务工一个月的工资。“无工不富”的现实,吸引农民纷纷“洗脚上田”,奔向城镇,挤身“谁先富谁光荣”的行列。

       目前,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员,部份是上了年纪、留守空巢的“老农”,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已基本上告别耕地,远走高飞。部份是在就近墟镇居住、谋生,劳动时间自主的“市民”。在城镇生活的孩子,绝大多数不识大米如何产出,“只知盘中攴,市场花钱买”。

       “城乡之间的差别”,集中表现于居住环境冰火两重天。近数十年来,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力,集中投放于城镇中心区建设现代化,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再加上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外流,不少乡村的村容村貌疏于管理,杂草丛生,污秽不堪,破败的居屋、以及残垣断壁与城镇中心区的高楼大厦,繁华街道,灯火辉煌,形成鲜明的反差。随着乡村学校生源枯竭,一村一校已成昔日黄花。在农村居住低人一等的意识相当普遍。有能力迁居的农户,早已一走了之,行动滞后的农户,宁愿将勒紧裤带、辛苦积攒、本可在故土建楼房的钱,也要硬着头皮到城镇中心区买间“厕所”,甚至不惜贷款举家做“房奴”。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其地位、名利有天渊之别,属社会固疾,古往今来如是。现深刻反映在教育目的的异变。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愈来愈浓烈。改变的导向是“望子成龙”,脱离体力劳动。特别是将耕田种地当作没有出息的标志。高学历是迈向高职、高薪、高位的垫脚石。高分数则是攀登高学历的台阶。读死书、背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催生“状元”遍地。“十二个圣杯耕田稳”的古训一文不值。

         二、地方的治政理念严重偏差。

       如果说地方不重视土地的珍贵,确实冤枉。遗憾的是地方的注意力侧重于土地的征用开发房地产和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以填补地方财政的巨大窟窿。倘若能用开发房地产、工业园的一半劲头落实到耕地保护,何至于丢荒、闲置的良田沃土随处可见。

      地方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深圳等地的帮扶有目共睹。但有点“应试应检”的味道。去年,海丰县农村“三清三拆”热血沸腾,发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吼声。可惜阵风过后,对于地面残留的斑迹如何美化,没有续闻。今年,海丰县“建设美丽乡村”的演示声情并茂。据县城某镇一个先行村委实地了解,该村委辖3个自然村,斥巨资数千万元集中投向村委所在地——大乡。对大乡的路道、水沟、阳居进行规模性整治,现有民居墙壁统一着色、增添图案、标语,村前显眼位置配套体能锻炼设施。其他2个小乡,却掩旗息鼓,“三乡同村不同命”。人们当然体谅地方财政窘迫或上级拨款有限,“建设美丽乡村”不可能一次性遍地开花,要考问的是“美丽何时到俺村”!

       为鼓励、稳定务农人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有三项,(1)取消农业税,即:耕田免交公余粮。(2)落实承包责任制,即:将集体土地分配给农户自主经营。(3)拨给农业补贴,即:农田补贴、林地补贴、渔民出海油差(差价)补贴……。惠农政策掷地有声,为何仍无法遏止传统农民纷纷“弃农就工”,离乡进城之大势?原因应该多以探讨,才能有的放矢,探索新时代民心归农的良策和有效措施。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天地从来不造假 岁月无奈诉衷情
[三唯论点] 是民众固执 还是民生使然
[三唯论点] 请给部份底层群体留点谋生缝隙
[三唯论点] 鼓足干劲 迎接新的挑战
[三唯论点] 校园年年飘溢荔香 师生岁岁共享佳果
[三唯论点] 第一城物业管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0: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所谓民心归农,不是局限于让传统的农村人口回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点,也不是重走城镇居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务农的老路,而是要官场、民间所有的公民,都来关注“以食为天”的大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22: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民心不归农  ,解决“三农”问题是一句空话。
发表于 2019-4-10 12: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对农业建设每年都做为一号工程,足见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要性,但解决“三农”问题还在一路探索。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00: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陀寺 发表于 2019-4-10 12:14
国家对农业建设每年都做为一号工程,足见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要性,但解决“三农”问题还在一路探索。

是的。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多谢关注点评
发表于 2019-4-13 2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9-4-9 00:04
所谓民心归农,不是局限于让传统的农村人口回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点,也不是重走城镇居民、知 ...

对。给力
发表于 2019-4-13 2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9-4-11 00:16
是的。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多谢关注点评

同感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2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关注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