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3944|回复: 1

[论汕尾] (245—45)【红色记忆】在中国红色革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2 14: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宜权 于 2024-5-12 14:28 编辑

(245—45)【红色记忆】在中国红色革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纪念海陆丰农运发起一百零一周年
                                           作者:吴志跃   编辑图/陈宜权
mmexport1715491573500.jpg mmexport1715491571037.jpg
【红色记忆】在中国红色革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纪念海陆丰农运发起一百零一周年
       海陆丰农民运动从1923年1月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后开始发动,至今逾一百年了。当年那一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靠的是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千百万农友的支持拥护,体现了海陆丰人民永远跟党走的义无反顾与坚定信心。百年过后,海陆丰农运的光辉依然灿烂,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海陆丰革命先烈血染的风采!
mmexportd3be3d1f720b8fa9fb3ddec4fb5dd392_1715490146146.jpeg
图为当年陆丰县总农会会址(当时借用东海镇六驿林氏祠堂)
(一)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是革命先驱彭湃。
      重温一下彭湃的简历。他于1869年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13年进县立海丰中学读书。1918年春,到广州广府中学就读。1918年9月,考入早稻田大学三年制政治科。1919年9月18日,加入建设者同盟,不久又加劳动者同情会。1920年10月,在东京发起组织赤心社。11月,加入由日本人和朝鲜人在东京发起组织的戈思摩俱乐部。在风云激荡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彭湃一路求学,一路追求真理,一路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视野更加开阔。大学毕业后,出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深入社会,了解民间疾苦,更加深了彭湃忧国忧民的情怀。1922年辞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职务,走进田间地头、亲近贫苦大众,发动农运。
      彭湃认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农民。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一支潜力巨大的生力军;农民长期受压迫、受剥削,一旦发动起来革命的积极性最高;革命的理想是国强民富,只有发动广大贫苦农民参加革命,让他们分享胜利的果实,让绝大多数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革命才有意义。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依靠劳苦大众,这是中国革命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彭湃这种政治主张在当时是很新颖的,是他政治智慧的体现。
     在彭湃的宣传发动下,1922年7月29日,在得趣书室,彭湃、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李思贤成立“六人农会”,这是海丰县第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农民协会。再到1923年1月1日,彭湃领导成立中国第一个新型农会——海丰总农会。随后,彭湃派余创之、林甦来陆丰县的潭西、上英、新田等地发展农运;1923年4月,彭湃走进陆丰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与农友谈心、交朋友,亲自发动群众,在此组织农民协会。同年6月,陆丰县总农会成立。1925年5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统一领导全省农民运动,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先导。
       在彭湃的带领下,一群学识渊博的海陆丰仁人志士尤其是热血青年活跃在农运的前沿。杨其珊、郑志云、李劳工、余创之、陈修、林甦、李谷珍、吴振民、万维新、万清味、陈朝币、陈努、徐国声等是海丰农会的领导成员;张威、郑重、颜国璠、陈尗炯、林蕴川、柯本色、朱怀生、陈夏威、陈楚南、林水其、陈兆禧、庄梦祥、庄汉翼等是陆丰县总农会领导成员。他们都是一群学识渊博、青春有为的热血青年。
      其中,张威在东征胜利后被党组织委任代理陆丰县长。他清正廉洁,施政有方,陆丰的社会秩序逐渐安定。张威的执政能力得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张威不愿继续为县政羁绊,向上级辞去代县长的职务。并发表宣言说:“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主力,本人是一农民运动工作者,愿不改初衷,毕生致力农民运动”。回到县农会仍兼任宣传组织部主任,响应彭湃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依靠劳苦大众的号召,走进农村,亲近农民,领导农运。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苦大众是革命的生力军,为广大劳苦大众谋幸福是革命的出发点。彭湃将他的革命思想贯穿于农运的组织建设,武装建设。使海陆丰农运从兴起、壮大、发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农会的全称是农民协会,有海丰县、陆丰县两个总农会,下面还有镇一级的农会,各村的农会。海陆丰大地9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农会。入会农民每人交上二个(铜板)的象征性的会费,平日里,在会的领导、协调下农友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农会打破了统治阶级数百年来设置的将社会分而治之、煽动百姓相互残杀的“乌红旗”恶俗。将会旗设置为乌、红两色。农友只认阶级,不再认旗派。这是造福百姓、壮大革命力量的政治策略。
        在创办农会过程中,物色立场坚定,政治素质优秀的农友组成“十人团”或“贫民党”,再在“十人团”和“贫民党”中筛选优秀的同志加入党组织。尽管1924年已开始第一轮“国共合作”,但彭湃在海陆丰、东江地区发展党员是秘密进行的。从这个方面也可看出彭湃的政治智慧。至1926年底,海陆丰两县党员增加到4000名,占广东省党员总数的44%。通过海陆丰县委、特支、支部、党小组的组织建设,将党对农村的领导贯穿到偏远的农村、山区。有了这一扎实的组织基础,将一盘散沙的农民打造成对敌斗争的中坚力量,为日后的东征、三次武装起义、创建苏维埃,创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在农运兴起的同时,彭湃深刻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认为武装力量是革命取得胜利,是保护革命成果的根本保证,因此积极组建与武装农军。
       彭湃强调:反动阶级有随时反扑的可能,尤其是在整个反动势力没有完全消灭之前,他们无时都有可能报复反扑。所以,他指出:“工农阶级武装起来,扩大有训练的军队,才能保障土地革命的胜利。”在彭湃这一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海陆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对“组织各乡赤卫队,编练工农革命军”作出决议,并由代表大会发出通令,令各乡严密组织赤卫队,以巩固苏维埃政权。
        海陆丰全民武装的实践,将“工农武装割据”从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个实践是在1927年秋冬开始,它在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史上是首创,对日后东江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具有重大影响。
(三)海陆丰农运在中国革命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1926年5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第六届农讲所,对海陆丰农运给予高度评价,并让学员到海陆丰考察取经。他说:“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革命的胜利,不然任便怎么样都算不得。全中国各地必须都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确实起了动摇,不然,也算不得。”古大存是继彭湃之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又一杰出领导人,他在回忆五华与海陆丰的关系时风趣的说:“五华的农民运动是农民到海陆丰挑盐头(食盐)挑回来的。”可见海陆丰农运对全国各地革命斗争具有深刻的影响。
  海陆丰农运从1922年彭湃秘密宣传,不久组织发动,虽历经革命低潮时期,但农会组织和赤卫队等还在秘密坚持斗争,一直到1933年11月底苏维埃最后一个营地——激石溪长坑闷兜山被敌人攻陷,共坚持斗争十二年。这期间,海陆丰农运支援东征、三次武装起义,接应、营救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部队、创建苏维埃,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拓展到海、陆、惠、紫、普、五,直至汕头的潮南区共十三个县区,为中国革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mmexport1715491577944.jpg mmexport1715491580195.jpg mmexport1715491575652.jpg


                      2024.05.11下午l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纪念方方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
[文化天地] (聚贤轩249—49)颜瑞年书画家部分作品分享
[三唯论点] (245—45)【红色记忆】在中国红色革命中留
[三唯论点] (聚贤轩244—44)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
[三唯论点] (聚贤轩239—39)《月山颂》
[三唯论点] (聚贤轩238—38)“清明追思,英魂不朽”,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2: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谢谢平台与编辑同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