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82492|回复: 0

[论汕尾] 血色青春铸河山——南塗沙港革命斗争精神永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25-8-23 18:47 编辑

微信图片_20250823175752_1028_15.jpg

八月二十一日,我们一行数人,前往赤坑镇南塗沙港走访了解原当时“六区”革命史迹,在全福村“海丰六区苏维埃南路指挥处旧址”。根据海丰县人民政府2012年11月12日公布  海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简介:海丰六区苏维埃南路指挥处旧址位于海丰县赤坑镇全福村北侧,原为“租馆”,坐西北向东南,1座面阔三间二进一天井建筑,总面阔11.13米、总进深13.57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51平方米。1928年2月初,敌人向我苏维埃政权大举进攻,中共海丰六区委员会为应急应变形势,组织成立六区苏维埃南路指挥处。指挥处设在全福村,组织和领导赤卫队继续对敌作战。指挥处一直坚持到1929年初才撤走。敌人占领了六区后,用我指挥处撤走时来不及转移的60多铁箱煤油,纵火烧毁该村包括指挥处一百多间房屋。牺牲的赤卫队员达11人之多。直至2007年该村委号召集资,对该旧址进行重修,现保存完好。该旧址对研究海丰六区苏维埃南路指挥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823151832_1018_15.jpg

在革命旧址大门踏入两边前言,描述了海丰县六区苏维埃南路指挥处旧址位于赤坑镇全福村北侧“租馆”。坐西北向东南,一座面阔三间二进一天井,总面阔11.13米,总进深13.57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51平方米。1928年2月底,国民党反动军队四路围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共海丰县委六区委员会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局势,组织成立六区苏维埃南路指挥处,专门负责组织、领导六区赤卫队员对敌作战。指挥处一直坚持战斗至1929年初才撤出全福村。敌人占领六区后,用指挥处撤离时来不及运走的60多箱煤油,纵火焚烧全福村。该村100多间房屋遭烧毁,11位赤卫队员壮烈牺牲。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322_1037_15.jpg

为了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让革命先烈万古流芳,本村于2007年,聚各界贤达人士之力量对该旧址进行重建,该旧址对研究海丰红色文化存在重大意义。于2012年被海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被省核定为革命旧址。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124_1033_15.jpg

20世纪初期,赤坑镇全福村人民积极响应共产党人彭湃同志的号召,参加海陆丰农民运动,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大革命时期,全福村不但成立了农民自卫军,而且许多觉悟高的群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全福村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投身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为创建、巩固、保卫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全福村人民牺牲了11人,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评为烈士的有10人。失败、牺牲并没有吓倒全福村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全福人民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435_1039_15.jpg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617_1042_15.jpg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154_1034_15.jpg

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特设“海丰六区苏维埃南路指挥处旧址”红色展区,以供后人瞻仰英雄,永续红色血脉!
根据展厅描述妇女粉枪队1927年10月,为了消灭敌人,保护人民的幸福生活巩固和扩大红色政权,中共海丰县委根据东江特委的有关指示,派出大批干部到各区发动群众,组织和扩大武装队伍。共产党员赖月婵被派到六区组建妇女粉枪队。在她和区干部的宣传发动下广大妇女受封建社会的压迫愈深,革命的觉悟越高,纷纷走出家门,踊跃参加武装队伍。一支400多人的红色妇女武装队伍海丰第六区妇女粉枪队,便在六区诞生了,队员都是18至45岁的青年妇女。粉枪队的组织以村为小队,以乡为分队,把全区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每片一个中队,全区组成一个大队,赖月婵任大队长,曾秀丽、刘情妹、王月圆、孝娥、全五、赖月娥、胡湖、曾步、曾茹兰、林菊、吴要、余大等都是粉枪队的骨干,配备的武器大部分是粉枪、尖串、大刀和红缨枪。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101_1032_15.jpg

六区妇女粉枪队成立后,队部设在古住村榨油车间。区苏维埃政府抓紧对她们进行军事训练,队员们穿着黑色或蓝色的衣服,脖子上系红领带,胸前戴一块徽章,头戴蓝色帽,背挂竹笠,脚扎绑带,和六耳草鞋,肩挎粉枪、尖串或大刀。经过训练,王月圆、刘情妹、吴大妹、赖月娥等不仅学懂各项军事知识和会使用各种武器,还学会使用左手刀。
1927年11月20日,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赤卫队在龙舌埔举行攻克捷胜万人祝捷大会。赖月婵带领妇女粉枪队,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地站在会场上,会上公布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的罪行后,在宣布“斩首!”时,粉枪队员们因深受反动派残酷迫害之苦,义愤填膺地举手要求大会把处决任务交给她们,大会批准了她们的要求。赖月蝉、吴妹、刘情妹、王月圆、赖月娥等,左手执刀,把一批反革命分子押赴刑场处决。党政军领导同志对粉枪队员称颂不已。东江特委负责人郑志云同志说:“粉枪队真了不起,赖月婵真不愧为妇女运动骨干。”1928年3月,国民党进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赖月婵、王月圆、吴大妹、刘情妹等许多队员都在革命战斗中光荣牺牲,她们把美好的青春,宝贵的生命都贡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海丰第六区妇女粉枪队是海陆丰最早也是唯一的妇女赤卫队,为捍卫海陆丰政权立下了不朽功勋。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026_1031_15.jpg

站在赤坑镇斑驳的碉楼与青苔漫布的战壕遗址前,历史的风穿透八十载岁月,依然能听见1943年沙港滩头滚烫的呐喊。这支平均年龄不足十八岁的少年敢死队,以二十余人的血肉之躯筑起最后防线。曾泽明先生珍藏的锈蚀锄头与砍柴刀,静默陈列在村史馆,仿佛仍在诉说当年农民用农具对抗钢枪的悲壮——当第一把柴刀劈下时,砍出的是山河不屈的骨气。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528_1040_15.jpg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550_1041_15.jpg

南塗渔民深夜划船传送情报的帆影,沙港妇女用织布机掩护印刷《抗战日报》的机杼声,连同那支从两万人骤减至四千的"铁血六区队",共同拼凑出最震撼的生存史诗。老人口中"三天三夜血战"的故事里,十六岁的司号员吹破的军号,至今仍在族谱上泛着铜绿。这种以生命对赌家国存亡的抉择,让"南塗精神"成为穿透时空的坐标:当二十名少年全员战死的消息化作三百亩甘蔗田的守望时,收割季的风里都是年轻魂魄的回响。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245_1036_15.jpg

微信图片_20250823180218_1035_15.jpg

铁骨铮铮荡寇仇,甘抛热血耀千秋。文物无声,精神不朽。沙港海边那座无名的少年合葬坟茔,年年被冲上岸的贝壳堆出新的轮廓,恰似历史反复擦拭的勋章。这些用锄头镰刀改写中国命运的人们,最终将生命淬炼成照亮后路的火把——今日稻田下未爆的弹壳与纪念馆里生锈的怀表,始终提醒我们: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用青春当定金,抵押给岁月。当赤坑镇漫过战场遗址时,那些消散在咸腥海风里的名字,正以另一种形式在每株稻穗上重生。

图文/无脚蛇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修缮工程进度迟缓 群众呼吁加强安全监督
[三唯论点] 余国英烈士:革命火种永不灭的英雄之歌
[三唯论点] 老红军余汉存故居
[三唯论点] 血色青春铸河山——南塗沙港革命斗争精神永存
[三唯论点] 汕尾市公开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
[三唯论点] 青山埋骨,浩气长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