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
查看: 10389|回复: 1

[生活] et刘小东:我是平行时空的折叠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3 14: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时空的他是画家,另一个时空他是个武术选手;在这个时空他富有名望衣食无忧,另一个时空他或许仅仅能被标签为“平凡”;但从1979年一直到1990 年,两个时空似乎开始相互靠近,逐渐有了重合的趋势。按照科学家们的猜想,如果一个时空和另一个时空交合,最后不外乎两种结果,一个吞没另一个,或者两个都消亡。而在刘小东这里,出现了第三种,两个时空相安无事且互相观望,他则成了这两个时空的折叠线,右手拿着画笔,左手捏着拳头。

有没有另外一个时空



  2012,这一年因为那部耸人听闻的电影而带上了一些宿命色彩,但当它悄然来临的时候,人们依然淡定。这个春天,著名画家陈丹青的老友韩辛结束了30 年的海外生活,回到中国。陈丹青叫上林旭东,陪韩辛一起开了个三人画展。他们三人是从小一起学画、捣乱、嬉戏于上海的画友,情谊深厚。



  旅居海外多年的韩辛保持着中国艺术家少见的天真,在他的一幅超现实主义油画上,一辆吉普车陷在半山腰的泥浆中,韩辛、林旭东和陈丹青奋力将车子往外推,不远处的悬崖上跳下那位以瓷瓜子著称于世的大胡子,而画家刘小东站在车顶,摆出一副担天下在我肩的豪迈姿态仰望着天空,面孔严肃。刘小东在三人画展上看到了这幅画。他给韩辛留言,大意“你们坚持了40 年的情谊和艺术创作让我感动”,在留言簿上,刘小东用红笔写下这些字,右下角的签名与所有艺术家的签名一样,洒脱而难以辨认。



  刘小东比陈丹青和韩辛年轻整整10 岁。当韩辛在" 文革" 黑画展上被觑为神童的时候,刘小东还在东北的金城上小学。金城是个以造纸厂为中心的小镇,镇上的人们住在低矮结实的老房子中,那是日统时期的遗产。小镇的孩子通常从造纸厂附小一直上到附中,毕业后就分配在造纸厂工作。小镇的旁边,芦荡绵延十里,城市和时代都在更远的地方。刘小东与其他孩子唯一的不同是,放学后他要素描一个放在桌子上的苹果,画完就可以把它吃掉。



  金城附小武术队里有两片布满花样的大刀,那是刘小东亲手画的。十几岁时,刘小东在习画和从武之间纠结了一番。他10 岁时就被选入学校的武术队,武术队的教练是专业运动员转业的,颇有点野心,他觉得刘小东聪敏,身体协调性好,是个不可多得的苗子,一心把他往专业武术的路上带,还要送他去比赛。教练描述的未来很有诱惑力,刘小东想了又想,想了又想,还是觉得练武术太累,最后他选择了学画画。16 岁那年,刘小东来到了北京,那是1979 年。



  上个世纪90 年代初,作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当代艺术家,陈丹青在纽约看到了杂志上刘小东的画作。他激动不已,立即写信给刘小东,称他为“天才”。那幅画上,刘小东与同是画家的妻子喻红站在墙角,“焦虑而迷茫”。陈丹青说,那种青春的感觉打动了他,“刘小东的画作表现出了他那一代人的整体精神状态与现实处境”。当时的刘小东已经从中央美院毕业,在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宇宙中,扑向他的是整个时代:青春期的躁动,爱情,现代艺术之春,西方思潮和钱的味道。那一阵刘小东卖出了第一批画,类似学生作业,画一个女人的后背或者一堆土豆。价钱不坏,但他留了个心眼没署真名——署了两个字“大发”,作为对自己的期许。那年头,刘小东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中国卖得最好的画家之一。

  北京的刘小东和金城的刘小东



  画家刘小东在2010 年的夏天回到家乡金城。他带去了画笔、画架、助手、学生、摄影师、导演和媒体,一大票人。这一次我要回家,他说。“金城小子”可能是刘小东成名以来最大的艺术项目,他要画的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一直陪在他身边的人。



  回到金城的第一周,因为压力过大,刘小东发起高烧。名为《金城小子》的纪录片中,侯孝贤的摄影机拍下了“金城医院”的大牌子。刘小东在病房里亲友的鼾声中睡得十分安详。摄影机还拍下了金城的雨和刘小东的父亲母亲。饭桌上,耳聋的父亲和刘小东几乎无法就任何一个话题深入地展开谈话,但他和他都知道他们过得很好。



  因为不再需要成为做纸张的原料,金城镇边的芦苇长得愈发恣意,夏风中,它们如美人的长发一样飘来荡去。这一年金城造纸厂正在经历倒闭重组,刘小东的朋友们过得有好有坏——他们中,有下岗多年的前“厂花”,有半路辞职做生意的有钱人,有下过大狱的狠角色,也有铁路边的守灯人。刘小东在一幅叫《金城飞机场》的大幅画作中画下他们的群像。一架真的飞机,大概,我们猜,也是日统时期的遗产——那些老房子基本已经被拆干净了。飞机在画面的中央非常安详,好像它生来就是孩子的玩具。刘小东的朋友们坐在飞机前面打牌,一种当地流行的打法,6 副扑克牌混在一起,对智商绝对是个挑战。他们越打越投入,渐渐忘了自己是模特。他们大声喊叫着,互相埋怨,嬉笑,汗珠滴到地上。刘小东在摄像机和照相机及人们的注视下凝视着他们,面前是钉好的大画布——白花花的一片物化的压力。人们注视着刘小东画下第一笔。刘小东的眼睛很大,凸出,观察模特时有一种捕食者的焦灼。他们在他的笔下慢慢成型,或者说,被转移过来。仿佛两个平行宇宙的重合,刘小东试图将自己浸入一种想象之外的、他早已远离的生活,而他竟然成功了。那个做瓜子的大胡子说他的画“如同电影片段的画面,没有虚伪做作的美学陈词滥调和通常艺术家所特有的可疑的文化立场和策略。这种没有立场的立场,更真诚、自由、坦率地谈着一个个生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镜像了现实,陌生又遥远,疏离若隔世,使看似坚实的世界又多了一层含义”——虽然围观刘小东画画的乡亲们只是点点头,简单粗暴地夸赞:“嗯,画得挺像。”

  《金城小子》中刘小东最费心力的一幅画没有完成。为画那幅画,刘小东在一户人家的屋子旁搭了个棚子,据说很像当地死了人才搭的停尸丧棚。这让那户人心怀不满,他们的户主在一个半夜驾车冲进画棚,腰斩了那幅画到一半的画。那个雨夜,刘小东被他的前武术教练从床上叫起来拉到现场,他打着手电看了半天自己的画,喃喃自语:“真狠啊。”这些都被摄影机拍了下来,成为纪录片的高潮之一。后来刘小东告诉他的前教练“这事算了”。按刘小东画作的市价,想把那家人关十天半个月应该不难,更何况刘小东的前武术教练官职不低——转业后,他凭好身手当上了警官。



  后来的画展上,不少认为自己懂艺术的人说这幅没完成的作品是“最具震撼力的”。



   《金城小子》收工那天是中秋节,金城的月亮很大。金城人在城市广场上搭了大舞台表演歌舞,还有诗朗诵——《歌唱祖国》,扩音器把女演员嘹亮的嗓音放到很远。刘小东带着朋友们陪远道而来的媒体、艺术家喝酒吃饭,还拍了合影。看得出来,他很开心。饭后,朋友们和刘小东去打台球,他们兴致盎然地为一场输赢打起了豪赌,赌注从50 一路上涨到150,气氛热烈起来,朋友们酒后涨红的脸散发着热气,刘小东大笑着与他们推推搡搡,风韵犹存的台球厅老板娘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为目击这个场面而兴奋的记者们躲在一旁,架起摄像机,他们被老板娘瞟了几眼。她想,那个挥舞着台球杆的中年男人应该是有些来头,但她是个见过世面的老板娘,她只是笑嘻嘻地走过去,打开窗户。广场上的歌声传了进来。刘小东奋力击出一杆,黑球果断地弹出球桌,他输了。他哈哈大笑,招手示意助手将他的外衣递给他,然后,画家刘小东乖乖地掏出了钱包。

   不激动,不愤怒,也不沉思



  《金城小子》这批画,刘小东说他一幅也不卖。展出的时候,他把朋友们从金城接到北京看展,自己掏钱请他们住最贵的酒店,还禁止媒体打扰他们。一个问题也不许提,刘小东说。



  看着画中人看自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如果这幅画出自刘小东之手。刘小东的朋友成子在《成子认错了门》前面停留了一会儿。画上的他手持一把雨伞,指着一扇关闭的门,半佝偻着肩背,在门前停留了一会儿。画上的成子比艺术厅里的成子似乎有着更多的故事。“给庸碌谱上了一层光环”,艺术评论家这样说刘小东的画中人。他们总是不激动、不愤然,也不沉思,他和他只是在彼此面前停留一会儿。



  然后他们回到自己的宇宙中,刘小东则留下来,在他位于北京798 艺术区、和妻子共用的画室中,刘小东偶尔画画,偶尔和北京的朋友们聊聊天,喝点儿红酒。喝酒时他们会聊一些深远的话题,比如青春、变革、艺术;比如曾让他激动的画家。据说在第一次看到弗洛伊德——刘小东青年时期的艺术偶像——的原作时,刘小东曾经大哭失声。当然,这更像是编造出来的逸闻,没有人会蠢到当面问刘小东这个问题。在2012 年春寒尚且料峭的夜晚里,让我们说一些看起来漂亮的事情。刘小东的《金城小子》刚在台湾展出,效果非常好。他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台湾看看。画室一角放着他的大画《出北川》,我们聊了东西方透视角度的区别,心中不由自主地为这幅画估了估价。刘小东说这一年就是去学校教教学生,处理日常事务,然后“歇着”。他最近完成的画是他的女儿。



  酒后的刘小东对摄影师不那么抵触。他配合着拿着画笔,摆出一副颓然的表情,甚至听话地挪动双腿,让自己看起来“更有范儿”。至今为止,他是这名摄影师心目中“最好的中国当代画家”。一年多以前,这名摄影师在金城第一次拍摄刘小东,那是个炎热的下午,他在废弃的游泳池边折腾了刘小东半个小时后得到了一张精彩的肖像照。而刘小东并不领情,他不留情面地告诉他:“摄影不是画画,随便摄两张就好,不必浪费那么多时间”,这让摄影师非常沮丧。一天之后,这个摄影师又拍下了刘小东与www.db0555.com金城朋友们的大合影,而那张照片得到了刘小东的激赏,他像个长者一样拍着摄影师的肩膀,大笑出声。当晚的告别宴上,画家刘小东喝下一满杯白酒,不由分说地把摄影师从桌边拉起来,给了他一个非常热情的拥抱——那个场景,就像刘小东的画一样,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色彩鲜艳,历久弥新。



楼主热帖
[休闲生活] et刘小东:我是平行时空的折叠线
[文化天地] 卢若希书选
[文化天地] 近作五首/卢若希
[文化天地] 写一首你懂的诗
[文化天地] 鹧鸪天-六一儿童节感赋
[三唯论点] 那两条沟该处理一下了

发表于 2012-5-23 17: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浓浓友情,或许是知己,千里马遇上伯乐,人生真的就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