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林谭吉的光辉足迹

发布者: 无脚蛇 | 发布时间: 2018-6-14 17:54| 查看数: 22210|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size=1.5]林谭吉(1900-1933),又林覃吉,海丰县公平镇彩楼塘村人。1922年参加农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当选海丰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历任海丰县第二区委农军大队长,中共海丰县第二区区委书记、海陆紫特委委员、海陆惠紫特委委员,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委员,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东江特委委员等职。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刻,他仍坚持战斗在海丰县黄羌苦竹园村,不幸于1933年5月遭叛徒暗杀殉难。

  林谭吉,海陆紫红色建政的领路人,他从选择共产主义的那一刻起,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无论在敌军重重包围之中,还是在艰难困苦的最后时刻,他都初心不改,奋战到底,如同革命根据地夜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召引着工农战士走向黎明…



  一、农运星火呈英武,红色建政领路人

从海丰县北部重镇公平墟出发,沿着高沙公路上行4公里即是林谭吉烈士的故乡彩楼塘村。这是一处平原与山区交界的小村,近代属高沙约高北乡,小径联通海丰、惠东、紫金等县的民间商道。进入村庄,我们几乎不敢想象,低矮的屋宇残破不堪,人丁稀少。林谭吉烈士的故居已经在2012年“天兔”台风中倒塌,从旧照中我们看出“七包三”的建筑格局,那是他的曾祖父林广周(清朝职员、武秀才)的遗产。留守的村民说,他们的村庄过去被国民党摧残得不成模样,那时因为许多人跟林谭吉参加革命,因而被杀戮及逃亡的男丁太多,一度成为寡妇村,后来不得不招赘入村,但至今还是不容易恢复元气。带着沉甸甸的心情,我们沿着烈士走过的足迹溯寻。



林谭吉在青少年时代家道中落,只接受了几年的旧式教育。接着在改朝换代的乱世中成长,目睹太多没落与贫困的社会景象,忧愤心胸。1922年7月,彭湃在海丰县赤山约掀起农民运动。不久,彭湃到达母亲周凤的故乡海丰县公平区(即第一区)平岗约活动,在杨其珊、万清昧等人带动下,青湖、平岗、旧墟相继成立了农会,热潮波及邻近的彩楼塘村。当年,林谭吉长得身材魁梧,气宇轩昂,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到几个农会村学习观察之后,他看到了农民革命运动蕴涵的进步动力,欣然投身其中。开始时,他以村南彩龙庵斋堂为据点进行宣传活动,组织黄潭来(烈士,曾任高北乡农会会长)、林焦义(烈士,曾任高北乡党支部书记)、林仁泗(烈士,曾任高北乡赤卫队通讯员)等60多名农民参加农会,被选为农会长。接着,他发动了邻近的白马坑、后门仔、中心坑、赤泥、围雅山、大埔杨等村庄群众加入农会,群起反对地主压迫,逼使高北乡地主收租馆关门走人。1923年,海丰发生了地主阶级镇压农会的“七五农潮”,农会被迫以“贫人党”、“十人团”等组织形式转入地下活动。

1925年2月,广东国民革命军东征到达海丰,带来国共合作的春潮。3月,在海丰县农民协会特派员林道文和万清味的带动下,公平区迅速恢复成立农民协会。4月26日,公平区104乡农民代表在公平墟关爷宫集会,彭湃、陈修、刘楚杰、宋耀南等上戏台发表了振聋发聩的演说,接着在高等小学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公平区(第一区)农会执行委员会,选举万清味为执行委员长。

东征军进军潮汕后,周恩来任命李劳工为黄埔军校海陆丰办事处主任,在海丰县桥东林祖祠建立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大队,并成立农军教练所,派出吴振民、宛旦平、陈烈、卢德铭、聂畸等黄埔军校毕业生任教官,组织和训练农军,林谭吉参加了培训。1925年底,林谭吉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海丰县公平区农军大队长,协助中共公平特支书记林道文工作。

1927年,蒋介石妄图独裁,砸碎国共合作初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在这危险关头,海陆丰人民在彭湃、杨其珊、张威、郑志云等人领导下,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林道文、宋耀南、林谭吉等带领农军与刘琴西领导的紫金农军并肩作战,参与创建朝面山革命根据地。此间,林谭吉学会使用双枪,战斗中总是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赢得了群众威望。1927年11月20日,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林谭吉当选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会委员。次年2月,林谭吉担任中共公平区委组织委员。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引起广东省国民党当局恐慌。1928年2月25日开始,国民党第四军第十一师陈济棠就任粤东绥靖处长,组织三个团开始进攻海陆丰,大片乡镇卷入战火。2月29日,国民党李振球团和陈耀寰民团占领公平。3月1日凌晨,林谭吉在白石垭组织全区千余名赤卫队员反攻公平,缴获物资数担,但因战斗激烈,农军枪弹不足而撤出。4日,林谭吉率队汇合红二师反攻公平墟,激战中红二师党代表颜昌颐受伤,部队撤出战斗,转移到黄羌朝面山及中峒一带活动。

  二、初心一颗图奋起,矢志不渝展旌旗

坚定的革命者,保持着纯洁的初心,理想信念如同大海上的磐石,不断屡受风浪拍击而屹立不动,直到海枯石烂。

1928年3月,国民党增派第七军黄旭初师从紫金方向进攻海陆丰,配合陈济棠师对朝面山、中峒形成夹攻态势。3月21日,红二师腹背受敌,师长董朗率部离开朝面山大本营,向转战在潮普惠地区的中共东江特委靠拢。林谭吉率领本地武装力量继续在公平高北山区穿梭抗击。在一场战斗中,他目睹身边的堂弟林焦义壮烈牺牲,悲痛不已。

国民党军队占据海陆丰县城之后,实行“剿抚”、“保甲”、“清乡”等软硬兼施的手法,试图肃清乡村红色力量。同时,列出彭湃至区乡农会农军骨干277名人员,悬赏“红花银”购缉,林谭吉名列其中。有一次,他深夜回家探亲,被内奸发现上报,敌人跟踪到村里,他眼看走避不及,迅速攀上屋顶钻进祖堂屋檐夹角躲避,屏气静息逃过了一劫。敌军抓不到谭吉,几次三番包围彩头塘村清查,杀人放火。



在困难条件下,中共海丰县委重编全县武装力量,组成工农革命军海丰独立师,彭桂任师长,成立连同高潭区在内共十个独立营,林谭吉兼任公平区营长。5月3日,他带领独立营协助从潮汕回师的红二师参加反攻县城,负责攻打五坡岭敌军。暴动开始后,由于红二、四师照应不周,攻城后撤出,总指挥、省委委员赵自选中弹牺牲。在这关键时刻,林谭吉指挥农军冒险抢回赵自选遗体撤退黄羌安葬,反攻失败。

6月,为填补中共东江特委东迁惠来之后的领导机构空缺,成立海陆惠紫暴动委员会,领导四县武装斗争。9月,暴委书记杨望在作战中牺牲,暴委与东江特委联系受阻。11月,中共广东省委批准在东江地区增设海陆紫特委。此间,掌握广东政权的新桂系军阀与蒋介石矛盾激化,准备内战。为安定后方,驻海陆丰国民党邓彦华师及民团采取烧杀分割的残酷手段,逐步蚕食根据地。

有一天,公平区区委书记莫退带领赤卫队集结九龙峒,计划向东南地区移动,海丰县长钟秀南获悉消息,联络陆丰县长曾享平集中民团围攻赤卫队。突围中莫退等区委领导被俘,全区党员和赤卫队名册也被缴获,大批同志逃亡他乡,公平区革命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在这个严峻时刻下,林谭吉继任公平区区委书记,与彭叙、陈仕民等区委委员住在苦竹园石埂垅岩洞,承担重建党组织和整理赤卫队的任务。

1929年1月,广东省委特派员卢永炽到达黄山峒輋钟村,主持召开海陆紫党代会,选举陈舜仪为书记,林彬、林谭吉、陈子歧等当选特委委员。然而,敌军包围下的环境一天比一天恶化,党代会决议和省委指示都无法贯彻下去。3月20日特委给省委的报告中说:“衣食住行日日都难解决,工作困难可知矣”、“前半月只有每天逃跑敌人,几有被全部消灭之危险。后半月来,海丰各区都站不住了,一方面受敌人的追逐,不得已移到惠阳境界的乡村潜伏。半月来每日屈伏在深山上的石洞过那整天没有光线的黑暗生活,精神上、肉体上俱感觉莫大的痛苦。”(见《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22册97、103页)

直至4月下旬,蒋桂军阀双方鏖战方酣,敌军围剿放缓,海陆紫特委回到海丰恢复斗争。6月,增加惠阳,扩大为海陆惠紫特委,林谭吉仍为特委委员。苏区工作全面铺开后,特委指示林谭吉回到海丰东北区组建游击支队。他精明谋划,一方面利用地缘优势,发动公平墟商人进行抗捐斗争,扰乱敌方经济秩序。一方面组织开展游击战争,会同黄强、林军杰带队打掉公平高沙警卫队,西北山区苏维埃公开活动,呈现革命复兴景象。



1929年10月9日,中共海陆惠紫特委根据广东省委指示,在黄羌朝面山蔡背窝村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原红二师的符景惠、麦胜标、陆海平及第五团(海陆丰籍)骨干人员为主组成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林谭吉、叶容、朱旺等人见证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次日,在大路下村宣告四十九团团部成立。

当时,特委认为林谭吉斗争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特安排他对接红军经理处副官吴光荣负责筹集粮饷。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凭借人脉和工作经验,组建挑夫工会和交通运输队,联络鹿境老母庵关系人,从香港采购药品和在平原乡村募集粮食,通过赤岸水道夜间溯舟进入罗輋河,由郑辉等人在黄羌热水村或里坑村等处暗设仓库储藏物资。然后,由挑夫把物资送到朝面山、苦竹园或激石溪山区,开辟了一条红色运输线,保证了部队正常给养。

1930年6月,成立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林谭吉当选委员。11月,中共中央指示建立六大苏区和建立跨区县委县政府。广东东江苏区和闽赣苏区组成中共闽粤赣特委,设立西北分委和西南分委,整编红军部队,设置海陆紫边区县。12月,在陆丰激石溪举行海陆紫三县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推选林谭吉、曾添、杨沛、陈荫南、钟一强组成主席团,林谭吉为主席。

1931年5月,广东东江地区从闽粤赣苏区分离,恢复中共东江特委。然而,由于苏区执行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大范围打杀所谓AB团,波及海陆紫边区。面对队伍内耗严重状况,江金英、宋龙、钟石宝(钟超武)等少部分人携枪脱离革命队伍,激石溪赤卫队也上山反对,海陆紫县委和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只好迁往黄羌苦竹园。县苏在大园窝范氏祖屋办公,另设印刷室、医务处、修枪处、守犯处等部门。1932年3月,“肃反”基本停止,红色边区一片凋零。这时候,国民党重兵围困红色政权,从朝面山到大安峒建造了13座碉堡,驻兵封锁山区主要出入口,且限制投墟群众采购物资进入边区。在国民党严重摧残下,林谭吉凭借牢固的群众基础,在当地客家人的支持下,继续艰苦卓绝地带领队伍坚持斗争。

  三、苦竹园上留正气,英灵化作万千松

1932年4月18日,中共东江特委在大南山西北部召开扩大会议,重新改组领导机构,林谭吉等13人当选特委委员。谭吉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而革命形势却越来越低落,他经常昼伏夜行,在海陆紫山区翻山越岭,不畏艰险地做群众工作,稳定红军部队供给。

那时,国民党一边加重对苏区乡村围剿,一边采取政治攻势,允许动摇分子“自新”,企图瓦解革命队伍。但边区群众自大革命时代开始,愈挫愈顽强,坚持与革命队伍同甘苦、共患难。虽然敌人的扫荡日益频繁,但始终不敢进入苦竹园范围作战。由此,敌人对林谭吉更加恨之入骨,把林谭吉列为首要人物,到处张贴报告悬赏人头花红1000大洋。林谭吉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英武的脸庞上时常带着微笑,深得群众爱戴,在长期斗争中已经成为海陆紫客家人群敬重的英雄人物,随处受到群众保护。



国民党看无法抓住林谭吉,就采用毒辣手段,逼迫他母亲陈三和妻子张氏上山到苦竹园劝降,许诺封一大官让他做。婆媳给敌人送到苦竹园之后,她们劝林谭吉下山。离家多月,谭吉对家人有着深深的眷恋,见到母亲和妻子就禁不住鼻子发酸。背过身抹去了眼泪后,林谭吉沉默了许久开口说:“你们回去吧,要原谅我的不孝。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图的是让穷人过上幸福的日子。投降固然有荣华富贵,但这不是我的原意,既然我选择了跟随共产党走这条路子,我就要坚持下去的,绝不做败坏家风、辱没祖宗的叛徒”。

林谭吉知道下来的日子凶多吉少,吩咐妻子要把不满一岁的女儿娘妹送到惠阳县铺心墟鸭母村一户亲戚家中寄养。婆媳知道谭吉的韧性,也觉得他话里有道理,不久就下山了。国民党见利诱胁迫行不通,于是撕下伪善的脸皮,将潭吉的母亲、妻子和胞弟谭玉扣作人质,投入监狱,妄图迫使潭吉就范。但谭吉亲人不肯屈服,多次遭受殴打,谭玉在监狱内被折磨致死。

这还不罢休,国民党因为憎恨林谭吉等革命者,指定责任人组织民团经常围乡勒索,迁怒于彩楼塘村村民。有一天,来不及逃跑的林壮金、林仁泗、林潭宝等人被抓,随即被枪杀。消息传来,林谭吉十分痛苦,但这一切动摇不了他的革命意志。我们在采访彩楼塘村86岁的林木炳老人时,他说建国后奶奶每当向他谈起当年被国民党围乡打死的爷爷,都要垂泪。400多人的村庄,每一次围乡中都有人遭殃,前后被杀害数十名青壮年。村上的林娘招、林铜梁等人也被莫名其妙地投入监狱,后来尸骨无踪。那时,幸存的男丁部分逃往东南亚和外乡,仅余妇孺老人。历经摧残,林家大房与四房已经绝后。乃至建国初期,全村仅余80余人。

1932年冬,苏区乡村基本上被敌人逐个包围,许多群众以至党员被迫背井离乡。按1933年1月中共东江特委给中央的报告说,这个时候海陆紫县的党员由8000人减至不足1000人。不久,东江红军独立师师长兼红一团团长彭桂按特委指示,组织队伍离开莲花山、苦竹园至五马归槽一带驻地,集中470余人枪进军陆惠县。彭桂在紫金与东江军委书记朱炎率领的将士汇合后,向五华进发。不幸的是,国民党以三个团的兵力追击围截,红一团在乌禽嶂与敌军骆秀礼部遭逢恶战,双方伤亡惨重,朱炎带少数人留在紫金,彭桂率领仅剩的60人退回海紫边区。彭桂与林谭吉商量后,为减少目标,把剩余人员化为小分队,分散在各山区隐秘活动。林谭吉仍带领县苏维埃机关坚守苦竹园。

为做好固守的长期打算,林谭吉经常摸黑前往黄羌热水村郑潭银等处筹集物资,并派出庶务长张轩到官田村购粮。而张轩去后,意志消沉,认为没必要吃苦下去,于是侵吞款项并到黄羌东坑投降敌人,然后献计敌人传话林谭吉去运回粮食,预定在通往官田村的松林砍龙垭设伏。此计被林谭吉识破,他赶紧要求武装人员做好防守,准备转移外界发展。

1933年春,林谭吉计划从莲花山翻过布格岭,到赤石大安峒汇合彭桂。那一天,他持起双枪率队前往赤石,过了西坑秋溪,到达公平墟北高沙约时,被扼守黄竹垭炮楼的敌人发现,阻击一番后,不得已又撤回苦竹园。下来怎么办?林谭吉意识到生存环境愈发恶劣了,饥饿、病倒与逃跑的人逐日增多。





这时,敌人在各个山口又增建碉楼,计划长期截源围堵,革命形势低潮到底部。林谭吉夜不能眠,内心极度忧虑,他充分分析形势,决定不能坐以待毙。4月初,他集合了剩下的赤卫队员及县苏政府工作人员共70多人召开会议,他强调“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要求他们化整为零,各谋出路,等待时机成熟之时再集中。有人问林谭吉自己怎么办?他说要继续坚持下去,只要他在,就有重新举旗的机会。

当晚,剩下戴土祥、朱旺及朱水良夫妇,还有两个女队员:一名石山村人,一名黄塘角村人,他们不忍离开,哭了好久。第二天,林谭吉还是把他们劝走了。队伍遣散后,他留在苦竹园南塘肚村,身边仅剩一位外省籍无家可归的传令兵黄玉华(另说是丘汉斌),当地几个革命堡垒户为他俩提供粮食。正常状态下,林谭吉选择在曾氏祖屋居住及办公。

曾氏祖屋是一座“上三下三”格局的独立建筑,前庭小院联接围墙,左右两侧各有小门相通,屋后为草木茂密的高丘。整座建筑座落在山埠之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既容易隐藏,又方便进退与观察行动。曾氏是光荣之家,屋主曾观球17岁参加农军,很早就与林谭吉交往,1928年攻打陆丰甲子城时,因头部中弹回家养伤,继续坚持为党和政府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观球的叔父曾谦、曾进旺(1931年被当AB团杀害,1990年平反)都是1925年参加革命队伍,在土地革命时期殉难的。

当年5月初,敌人搜捕够严,观球就把屋后深山里的一座炭窑进行清理伪装,作为谭吉秘密藏身之地,由他负责送饭。在危机四伏的时刻,林谭吉明知山有虎,仍在虎山留。日子很苦了,头发疯长,但他充满期待,相信光明仍会到来,共产党一定能够彻底打垮敌人。

然而,一踏入初夏就出现不详之光。那时,国民党兵不断骚扰,观球家人与南塘肚村民都跑到山上搭寮暂住了,祖屋只留下重病的父亲在家卧床。1933年5月24日(农历四月初一日)傍晚,空气十分沉闷,林谭吉回到曾氏祖屋似乎觉察到近期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于是坐在小院的天井中拆开双枪进行擦拭,准备应变。黄玉华看在眼里,血脉扩张,他已经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财迷心窍,蓄谋叛变了。他假装像往常一样从前庭左侧的小门下到溪涧边的石头煮饭,却把藏在草丛压满子弹的枪取出,然后蹑手蹑脚地从左侧绕到屋后,再进入右门朝林谭吉后背连开5枪。可怜一代英雄遭受暗算,倒在血泊中,年仅33岁。

林谭吉殉难后,黄玉华丧心病狂地割下了他的头颅直奔朝面山碉堡投敌,做起发财梦。然而,人无诚信,危险不远。驻朝面山两位敌军头目,来到南塘肚村曾屋验明林谭吉尸体之后,开枪杀死了黄玉华,准备向上邀功冒领1000大圆奖赏。可等待他们的也是枪口,他们的上司验证后借口把这两位头目也杀了。如今,苦竹园仍流传着林谭吉“一命换三命”的故事。

  四、尾 声

林谭吉牺牲后,他母亲获释,妻子张氏由赤泥村娘家用钱赎出监狱,几年后招人进村入赘,生育了一个叫水良儿子,后来却因一件小事受到他人诬陷而自殉。上世纪七十年代,海丰县民政局找到了林谭吉的女儿娘妹,向她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她才得知父亲遇难的真相,但因为没有见过父亲,也找不到父亲遗骸而遗憾。



2015年初,笔者主持“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布展工作之时,决定为林谭吉烈士模拟画像。在知情人的帮助下,联系上了烈士外孙谢锦平,聘请摄影师陈佳仁综合其后人照片及记述资料进行画像。次年3月,锦平在外公林谭吉烈士忌日,扶携84岁高龄的母亲林娘妹女士从惠州到达海丰县烈士陵园,汇合林家族人在烈士画像前面献花默哀,举行祭奠仪式,娘妹女士完成了与“父亲”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愿望。这一刻,苍天含悲,青松肃穆!

林谭吉烈士牺牲后,遗体葬在哪里?近几年来我们在寻找。2018年2月,我在黄羌双圳小学戴镜兵校长和苦竹园党支部书记曾火吉的陪同下,到达黄羌南塘肚村凭吊倒塌的林谭吉烈士旧居:曾氏祖屋。接着按火吉的指向,观察了林谭吉烈士遗体大概的埋葬地点。又问询了远在深圳居住的曾氏后人统权先生,他说祖父曾观球曾经告诉过他有关埋葬烈士遗体的范围。曾氏祖屋山坡左侧下面原来有两座小坟墓,一是陈姓红军烈士的,骨骸已经迁往黄羌林场英烈公墓;二是林谭吉烈士墓,由于长期没人提起而被村民遗忘了。现在曾屋前面修了环场山路,或许坟墓被压在路下,或许还在邻近的山坡。我听了,心情很不好受,过了几天又专门带着林谭吉族人回到原址去寻找,但目前为止,由于地貌改变而无法确认下来,还需要寻找其他知情人提供佐证线索。





  (本文根据中共海丰县委组织部、中共海丰县委党史办公室、海丰县民政局合编的《海丰英烈》,杨福《关于红二师和四十九团一些情况》,林泽民、朱湘云《访问苦竹园朱添寿等几位同志记录》,林泽民《访问郑潭银记录》,马世康《陈仕民同志回忆录》及本人访问黄小明、曾统权、曾火吉、林木炳、戴镜兵等人的记录撰写,特此致敬先人及鸣谢相关热心人士)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1)
回复 流心雨 发表于 2018-6-17 00:41:02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4 收起 理由
苏锦雄 -4 这个肯定是无脚蛇的另一个帐号。

查看全部评分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