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46|回复: 0

[文学] 硝烟无声弥山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1 22:01:3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硝烟无声弥山野
文/郑海潮

        1946 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陆丰的地下交通线逐步延伸到全县很多地区,初成网络。解放战争那几年,陆丰各地建立的交通站,担负着传递信件、护送同志和传递情报等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用尽各种方法,与敌人周旋,斗智斗勇,为配合党的武装斗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缜密伪装,机智勇敢。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严密封锁我游击区,地方反动势力活动猖狂,到处都有哨兵检查,给我党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在这种形势下,要做好交通工作,势必做好交通站的伪装。我党初期建立在各地的地下交通站,十分隐蔽,有的设在学校、货店、药店,有的设在交通员家里,交通员以职业比如商人、教员身份作掩护,以起到掩护革命同志的作用。当时博美赤岭村的保国民学校就是这样一个隐蔽的交通站,校长是地下党交通工作负责人郑剑。
        郑剑,又名郑光雨,陆丰后坎人,1941年参加革命,转业后任广州市棉纺厂党委副书记,离休厅级干部。1946年1月起,他在赤岭利用保国民学校(也叫励新小学,赤岭小学前身),建立中共附城区委第六党支部和地下交通站,任党支部书记兼交通站站长。此前的1945年1月,郑剑就任中共后马党支部和后坎交通站的负责人。
        抗日胜利后,为配合当时的武装斗争,由陆丰地下党领导的交通站以河口、东海、碣石为中心,构成全县交通联络网。1948年冬,进行了整顿,设立了陆丰县机要交通总站,下属西北区支站和潭阳、大安、碣石、博美、南塘等5个直属分站,分站下属30多个乡村小站,赤岭交通站是其中的一个。就是这样一个乡村交通站,安全护送过不少领导同志,传递过不少有价值的情报。
1946年1月,中共陆丰赤岭党支部成立,郑剑任支部书记、陈振民(陈东)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前期是陈勋(陈强),后期是陈勉吾。该支部由中共陆丰县委直接领导,以赤岭村保国民学校为据点,经常在村内及周围村庄进行活动。利用农闲时间对前来学校座谈的农民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腐败无能、欺压百姓、剥削穷人的丑恶嘴脸。以学校名义,张贴宣传品、公告,分析赌博、吸毒、偷盗的危害性。支部成员还利用讲课时间,向学生灌输革命道理和思想,分析贫穷落后的原因,教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引导学生向“求进步”、“讲真理”、“明是非”、“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得到广大群众的赞同和拥护。党支部成立后,在赤岭一带村庄进行大量的革命宣传,群众、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影响,革命热情高涨。为解放战争时期赤岭群众支援革命斗争,青年、学生参加游击队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一些进步学生及群众如郑永、郑乃财、郑天彦、郑海珠、郑府、郑平、郑娘看、郑伦生、郑作仁、范杰、郑胡椒、郑允三(郑乃孝)、郑超哲、郑开辉、郑情、郑月得等都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加入游击队参加革命工作。
        继中共赤岭党支部成立后,赤岭交通站也跟着建立,站长是郑剑,交通员陈振民。郑剑、陈振民分别以赤岭保国民学校校长、教员身份露面,掩护党和部队的交通联络工作。该交通站也由中共陆丰县委直接领导,并与陆丰碣石镇的陈甦(陈尊位),莲花地的林茫然,虎布的洪友祝(洪左),湖东镇的陈宗武等同志的交通联络点保持联系。
        赤岭交通站担负着陆城与陆丰东南区一带的交通联络重担,承接了大量的交通联络任务,接待来站掩蔽和来往交通站执行任务的革命同志,如当时的陆丰县委书记刘志远、东纵六支队干部郑干(郑道恩)、郑达飞、陈勋、韩纵干部陈勉吾、地下党员林茫然、洪友祝等同志。
1946年春的一天,赤岭党支部得悉国民党反动军队一八六师要来围乡剿“匪”,党支部进行了周密部署,一边把村民连夜疏散到村外掩蔽,一边由陈振民同志把支部有关文件、资料送往碣石地下党陈甦同志家,留郑剑在小学校内应对匪军。翌日拂晓,匪军近200人进入赤岭村,接着,赤岭小学大门响起了敲门声,郑剑同志镇定地打开校门,只见10多名身穿便衣的匪军手携短枪直窜学校大厅,其中一名匪军举起驳壳枪对住郑剑威吓道:“你是什么人?为何村内一个男人都没有?”郑剑答:“我是陆丰县政府教育科委任的赤岭小学校长,只管教书。”并指着在校留宿的大龄学生,说明他们是本校学生。“村内男人走光,我管不着。”接着,一位姓古的连长带10多名持长枪士兵进入校内,郑剑以同样的口气沉着应对,匪军们没有找到任何理由动手,便到校门口操场集合,无精打采地撤出赤岭村。郑剑同志以沉着果敢,毫无畏惧的气慨智退国民党匪军一次围乡抢掠。

1946年初夏,赤岭党支部还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的故事。以赤岭小学临时教员身份露面的陈勋同志,原在东纵六支队任教官,一九四五年,曾在海丰大安峒支队部训练过起义过来的海匪,其中有陆丰籍的尤坚,尤受训后被部队遗散回乡,尤的家乡离赤岭不远。此时又来赤岭的邻村沙陂小学任校长,但陈勋、尤坚均不了解彼此情况。一天晚上,陈勋、郑剑与几个大龄学生前往沙陂看大戏,陈勋发觉尤坚也在戏场,趁尤未发现自己,马上暗示郑剑离开,郑剑即向几个同来的学生借口肚子痛,说要先走,并让学生继续看戏,然后与陈勋先行回到赤岭村,成功避免了赤岭党支部和交通站被敌人破获,使附近交通站,上下左右联络点免受牵连损失。
        奋战在交通战线上的人员,为了完成党的机要任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牢记党的嘱托,严守党的纪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睿智,出生入死,英勇无畏,历尽艰险,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本文部分章节参考郑剑所撰的《后马党支部暨后坎交通站简介》。文中“尤坚”为化名。


作者简介:
郑海潮,笔名垄上。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微型诗社,长江诗歌研究会,汕尾市作家协会员。著有个人诗集《淌过心海的浪花》(国家图书馆馆藏),出版诗合集3部。 wechat_upload15401303525bcc8630cb449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烽火岁月 浴血奋战庄岐洲
[文化天地] 仿佛,我向深秋又迈进几步
[文化天地] 硝烟无声弥山野
[文化天地] 鸡毛与绿叶(寓言)
[文化天地] 那麦香不曾飘远的新年
[文化天地] 好山好水的地方,却“乌天暗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