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河柳子

捷胜风情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24 编辑

五土四社稷


      捷胜所城在建置之时,曾按明初卫所规制配设五土四社稷。五土者,乃五个福德老爷宫,设于捷城东西南北中之位;四社稷者,一在东门水坑街口、一在西门水阁村、一在石头村、一在城隍街(正直街)。它们是捷胜具有建城标志的庙宇。


      土地神原名“社”,故有土必有社。自皇帝至平民,都得对土立社,以祈福报功。白虎通云:“人非土不立,非壳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就是因为“土”能生万物,其功德厚大,封土立社,祀五土之神,以为祈福(春社)报功(秋社),示与土合而成“社”,这就是“社”之由来了。是自古以来人们除敬天以外,就以敬土地为最紧,便封土地为社而祀了。

       土地之神称为“社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大伯爷、老土地、后土,又称福德正神、福德爷。历代对于土地神之名讳及哪朝人,有几种说法,但人们普遍认定的乃是周代的张明德。他原是某上大夫家仆,因主人幼女思念其父,乃远途背之前往会其父。不料半途天降大雪,张明德脱衣护之,自己遂被冻死。当时,空中曾显现有“南天门大仙福德神”八字。此事一经传开,百姓异口同赞,认为是天赐义仆封号。后来,那上大夫感念其恩德,乃建庙祀之。一般来说,其它地方的土地庙很小,这跟土地神在神的体系中地位较低有关,所以立专祠者较少,大都只附于神庙或桥亭之处。

      然捷胜所城并非如此,还是立专祠以祀之,这亦是跟城所本身之规制、配套有关。庙中的土地爷为泥塑或木雕,穿长袍戴乌帽,慈眉善目,银须白发,老态龙钟。其旁配祀土地奶奶。他的职责是主掌土地行政,但当今习俗又为他设计了右手拿手杖,左手拿元宝的形象。可见,土地又是兼理财务的财神了。

      据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为土地公诞辰,在明清时期都有祭拜的习俗,现已为人淡忘了。


      再说社稷,通社有关之神,称为“稷”或“地居主”(地基主)。稷,属六谷之长,即神,官名称为“田正”,封号“后稷”。自古以来,帝王诸侯都甚重视社稷,这主要是因其象征国家富强、康乐太平,所以社稷又被比作“江山”,以社稷的存亡,示国家的存亡。

      在上古时,最早任稷官者,是炎帝神农之子“柱”及尧帝时的“弃”,两人均先后成为“稷神”。

      明代捷胜的社稷不设祠庙,只筑一小平台,上立石碑以祀稷神。稷神的职责是主管田地六谷,庇佑人民收成丰裕,生活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27 编辑

3 、仙真人鬼庙宇

天太后宫


      捷胜地处沿海,渔民众多,故信奉天后圣母者多,崇拜之风甚盛。综观捷胜沿海一带,建天后宫的就有石头村、沙角尾村、牛肚村、双湖村和龟龄岛等,其中,石头村天后宫较为出名,建筑规模较为壮观雄伟。其宫庙并戏台之地约占1000多平方米,右侧设以围墙,中建庙门亭,门亭内壁两边镌刻有“南国有生皆圣德,海天无处不慈航”及“升阶已肃天颜近,到此方知母德深”两副对联,门亭联则为“白云红日仙都近,玉树丹林胜迹幽”,门前两侧各立一石狮。围墙内之天后宫,整体上分前后二殿,前殿门额刻“天太后宫”,下刻“英风已届江天外,坤德长垂泽国中”的对联,殿内两旁各祀注生娘娘及天官等神明;过了前殿,便是方型天井,中置明代香炉(成化十八年<1475年>岁次丙寅仲秋造);再进去,就是后殿,亦即主殿,正中祀天后圣母,前有三块拜石,为总督大老爷所赐,长各150厘米、宽55厘米;东西两侧为庑廊。另外,天后宫前建有戏台,刻有“谁谓戏者虚犹是千秋真史实,莫道看无益诚然一部好文章”及“胜地长春一曲梨园歌盛世,神光永耀千秋香火祀南天”的对联。从现存的明成化十八年所造之香炉及石狮看,天后宫有可能建于公元1475年仲秋。现有明代遗存的香炉、石狮及总督大老爷禁碑(建庙公约)等文物。


      据《大清一统志》、《四库全书》、赵翼《陔余丛考》及《天后圣母正传》记载,天后,又称海神天妃、天上圣母、妈祖、船头妈等,自宋至清,帝王们对她的册封多达四十余次,她的地位也逐渐升高,称为“天后”,事迹也被载入国家祀典。天后,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生于福建莆田嵋州屿。其父林愿,官至都巡检,母王氏。因林默小时从不哭啼,故取名为“默”,长大后又叫“默娘”。因其生在海边,默娘水性良好,常在海上救助遇难的客商、渔民;又知天象,她的天气预报十报九准;犹懂医药,为人看病治疗;此外,她还识占卜之术,预知祸福。虽说是年轻姑娘,但却无所不能,乡亲们都有十分信服爱戴她,称她是“神女”、“龙女”。到了二十八岁,有一次,她在海上救人,不幸身亡。乡亲们悲痛不已!后来,渔人经常看见默娘身着朱衣乘云游于岛屿之间,便编出许多有关她飞升成仙的故事,并在莆田修建祠堂纪念,每次祈福必有灵应。自此后,天后就成为沿海地区共同祭祀的海神。


      在以前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的天后圣诞时,石头村天后宫要演上百出戏,连续上演三个多月,现在只演一个月;其他如沙角尾村、牛肚村及龟龄岛等天后宫,亦同时演戏,但只有几天时间,并不像石头村那样热闹非凡。

      在诞辰正日,一般都要举行“摆席”、“送子”等仪式,祈求风调雨顺,海事安宁,四季平安。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29 编辑

关帝庙

      在中国,神明成百上千,影响很大的也有几十位,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关圣帝君了。他的庙宇,可谓遍布全国各地,一般称为“关帝庙”,与孔庙并称为“文武二庙”。


      捷胜关帝庙,位于城所南门街中段,规模不大,占地只有二十多平方米。

      据考,在解放前,关帝庙规模较大,后因国民党整街时,将其裁去一半,而成现有规模,对此,其原有庙联“庙宇巍然,宛如季汉偏安局;威灵永在,应与中华万古存”己有述及。该庙内祀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俗称“关公”。他生于汉恒帝永寿二年五月十三日(后为关公诞辰,春秋致祭),河东解县常平村人,容貌伟岸,威武逼人,自幼喜读《易》和《春秋》,具有忠义之气。

      他与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协助刘备建立蜀国,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他屡立战功,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智取黄忠,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另外,曹操劝降,他讲究忠义大节,更使万世流芳。后来,败走麦城,死于湖北当阳。然从魏至隋,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自唐宋以降,方声威大震。宋代封其为“义勇武安王”,明代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其封号甚至超过人间帝王,因为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敢自称“大帝”的。因此,关羽便成了国家祭祀的高级神祗,佛道二教亦争相把他拉入自己的教门充当护法神。

      据说,在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民间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孺长幼均对“万能神”关圣帝君顶礼膜拜。


      据传说,每逢关帝诞辰,头一天便要下雨,以清洗街巷。入夜,关帝庙则会传出声响。人们都认为,这是关公在磨青龙偃月刀,他又要斩妖除魔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35 编辑

四大元帅庙

      捷胜所城四大元帅庙,一在北门菜街、一在北门第八街、一在西门街、一在西门第五街。这四大元帅庙分别奉祀“温、康、马、赵”四位天神,他们是捷胜所城的总神。


     北门菜街的元帅庙祀威灵瘟元帅,他是金大神温琼。据《中国一百神仙图》的记载可知,温元帅在东岳十太保中最为著名,后汉时温州人。其父温望专于儒学,中了科第,然一直没有儿子,乃向后土祠祈祷。一夜,其妻张氏梦见金甲神持巨斧,手托一颗明珠,说:“我是六甲之神,玉帝的大将,现要下凡为人,欲托你胎,不知肯否?”张氏答道:“女流无识,圣贤显萃,何敢方命?”说完,即把神给她的珠子放在怀中。醒后,果然有孕。十二个月后,祥云绕室,异香馥座,婴儿出世了。其左肋有符文二十四篆,右肋有十六篆,人莫能识。后这个婴儿取名为琼。温琼自幼聪敏,“七岁学步天星,十岁通儒”,但长大后无甚建树,“十九岁科举不中,二十六岁明经射策亦不中”。一次,正当他自叹之际,忽飞来一条苍龙,堕下一颗珠子到他面前,他跃上拾起吞入肚里。苍龙来夺,他把龙扭成一个环,绕尾于手。突然间,他的身体发生变化:面青发赤,蓝身猱猛,手握巨简,游衍坐立,英毅勇猛,将龙制服。后泰山府君知其勇猛,召他为佑岳之神,积立了阴德;并受玉帝敕旨,封为金大神,赐以玉环一个、琼花一朵、金牌一面,内篆“无拘霄汉”四字。他常下五岳巡视,成为名副其实的元帅。在每年阴历五月,温琼“诞辰”之日,人们都要抬着他的神像在街上游行,驱赶疫疠。


      北门第八街的元帅庙祀圣仁康元帅,他名叫康席。据《北游记》载,他本是西安府黑公林的妖怪,在仁圣兴风作怪,杀人越货。后来,被妙乐天尊降服,玉帝封其为“仁圣康元帅”。他手执金斧,帮助真武大帝降魔除妖。《三教搜神大全》说他“生而慈善,不伤蝼蚁”,“四方谓之能仁,声闻天下”,所以有“仁圣”的称誉。他与温琼一样,都是东岳十太保之一。


      西门街的元帅庙,主祀灵官马元帅,是一位三眼神将,俗称“马天君、三眼灵光、三眼灵耀、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花酒马灵官”。据《搜神大全》载,他本是如来佛身边的至妙吉神,不知是菩萨,还是罗汉?因他毁了“焦火鬼坟”,违反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教义,而被罚下凡。所以,民间中曾有马元帅三次“显圣”的说法。后来,他拜妙乐天尊为师,学得“风雷龙蛇首或鬼安民之术”,获得三角金砖。因其神通广大,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玉帝便让他掌管南天事,赐琼花宴,并让他当了真武大帝的部将。世间百姓对他极为虔诚,凡有“妻财子禄之祝,百叩百应”。“感显应验,永受祭享”。


      西门琼花宫祀华光大帝。据考,南方有许多主祀华光大帝的华光庙,而一些城隍庙亦配祀华光大帝。据《华光天王传》和《北游记》记载,华光乃“火星”,是“火之精、火之灵、火之阳”,玉帝曾封他为“火部兵马大元帅”之职,法宝除金砖外,尚有“风龙降火龙数条”及“火丹”,只有真武帝用北方壬癸之水,才将其制服,所以民间又视其为火神。道教把他的“神诞”(生日)定为阴历九月二十八,可他八月初一就由天上下凡,如果八月初一这天下雨,那么一年的火灾就会少。因此,农历八九月间,每条街巷,都要作“华光醮”,时间三四天不等。打醮的目的,是为了免除火灾。其时每家预备腊烛、冥钱、火炭、鸡毛,以及柴米油盐等,捆成一堆,放在门口。在打醮最后一天的五更时分,则有一班人打着明锣从门口经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大筐内,再放进一只纸糊的大纸船里烧掉,叫做“送火灾”。打醮期间,张灯结彩,迎神赛会,街坊邻众,齐往参拜,在娱神的迷信气氛中,倒也洋溢着娱人的欢乐情绪。


      西门第五街的元帅庙祀财神赵公明,据《搜神后记》、《辞海》、《清吴俗》、《清嘉录》及《姑苏志》记载,赵公明,秦朝人,得道于终南山,封正一玄坛元帅,黑面浓须,着武装,手辄鞭,身跨黑虎,是道家诸真之一,名在东岳十太保之列,历来被奉为“武财神”,又称“中路财神”(正财神),是财神界的主宰,统驭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将,合而称为五路财神。传说,赵公明不食猪肉,所以人们在祭拜时,必以烧酒牛肉祀之;他又怕寒冷,被人称为“寒丹爷”,当他于上元夜游巡境时,人们就大燃炮,为其暖身。现此习俗依然存在。


      因佛教有四大天王(四大金刚),给佛门带来了无比光耀,所以道教也增加了四大元帅的编制。明清时期,道教在作道场祈禳时,常要用一种“请神”的重要方术,即请有关的神明降临,帮其驱魔降妖。

      据说,张天师与敌手斗法时,便常要“请神”。他披发仗剑,蹑着罡,步着斗,捻着诀,念着咒,礚踏了一会,便拿出令牌,连敲三下,喝道:“一击天门开,二击地户裂,三击温康马赵赴坛!”紧随着,又烧了两道飞符。此时,半空猛响起划喇喇之声,随声降下“温康马赵”四位天神。他们身长三十六丈,威猛无比,邪魔一见他们,大都溜之大吉。

      四大元帅庙与五土四社稷庙、九王爷宫一样,都是作为捷胜所城的建城标志,但这中间有它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地缘要素,而这亦说明了封建统治者对于上苍的冀望和依赖心理。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37 编辑

九王爷宫


      捷胜所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依明初卫所规制,各于每个城门建二座王爷宫,东有后山头坎下、水坑街口之王爷宫;西有西门头顶、刘巷口之王爷宫;南有南门外头社、第六街之王爷宫;北有捷兴社、金竹乡之王爷宫,而第九个王爷宫则位于大巷顶社。它们是捷胜具有建城标志的总神。


      王爷宫即三山国王庙,所祀者乃连清化、赵助政和乔惠威三个国王,他们是异姓结拜兄弟,同为隋文帝杨坚的大将军,后为潮州揭阳明山、中山和独山三山之神。传说,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6年),御驾北伐,受困太原城。其时,连、赵、乔三位将军,显灵救援,宋太宗才得以平定北汉流寇刘继先。凯旋时,城顶云端出现一面旗,上有“潮州三山神”五字。因此,宋太宗分封连清化为“明肃宁国王”,镇守明山;赵助政为“威德报国王”,镇守中山;乔惠威为“弘应丰国王”,镇守独山。赐庙额“明贶”。后世奉称为三山国王。他们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千余年来,香火鼎盛,显赫非凡。


      从惠东至潮汕一带,人们多信奉三山国王,并建有祠庙奉祀。但较为特别的却是汕尾市城区的捷胜镇,以一镇之小,竟容有九个三山国王庙,真是不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40 编辑

巡抚祠


      巡抚祠,位于捷胜所城东门街中段。内祀广东巡抚王来任和两广总督周有德的神像。


      据清范端昂《王来任传略》载,王来任,字弘宇,辽东人,广东巡抚。清康熙四年(1665年),屡经兵燹的广东沿海正处在有紧无松的海禁之中,时沿海居民抛弃家室田畴,扶老挈幼,饥馁流离,偶遇悍兵强徒,遭其挞打抢夺,可谓天灾人祸并至;且米贵如珠、盐贵如玉,人多三餐不继,是嫁妻卖儿者事常发生;加之瘴疠丛生,瘟疫杂至,使“十乡之中存无四五,十室之中死有六七。”(廖天佐《迁图说》)王巡抚目击如此情形,“安集流亡,咨询疾苦”,并条陈六大害,上疏朝廷,请旨复界。因此,濒海百万乡民俱得归里。

      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下旨复土展界,迁民欢呼载道,莫不踊跃!可惜天未祚粤,王巡抚因病而亡(民间传说他吞乌金自杀)。仆音乍至,粤民号啕大哭,悲痛至极!时两广总督周有德奉特旨展界设防,目睹流离之民,田地径路阻芜,乃上疏请旨,预备牛种、给迁民以前业,不许豪强隐占欺凌,并设官兵于防外。迁民雀跃不已!其时,捷胜所城是迁民测界之地,诚如廖天佐《迁图说》中所描述那样,城所告空,人烟已绝。因王巡抚和周总督冒死上疏,为民请命,城所人烟及农业生产方渐恢复。
   
       为纪念故,捷胜人民设专祠奉祀这两位大功臣。自清代至民国,该祠香火鼎盛。文化大革命期间,祠遭毁,后改建为东村小学。现存有碑刻,祠亦已重建。今人刘淦有《忆捷胜巡抚爷宫碑记怀古》诗云:“康熙征爽统南国,皇令封船逐户迁。海岸哀声鸿遍野,渔家背井苦连天。巡爷总督齐章奏,居士大人陈泪篇。仗义成仁救百姓,光辉政绩照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41 编辑

附:清、范端昂《王来任传略》

      王公字弘宇,辽东人。康熙四年,巡抚广东。时粤屡经兵燹,赋役重繁,民不聊生,濒海两徙,饥馁流离,尤为凄惨。公至抚粤,安集流亡,咨询疾苦,赈恤存活数千百万生灵,禁止夫役,革除兑支、勒解、折征等弊。严禁营头下乡债折粤人妻女。减省排户虚费,岁以数百万计。缉拿流棍、土宄,抢夺掠卖杜绝,州县委署征贪除蠹。条陈六大害,飞章入告:一曰夫役,一曰民船,一曰私抽,一曰采买,一曰诬盗,一曰擅杀。请旨永禁,粤人始得更生。至于亲临清狱以释积冤,微服访察以清吏治;巡查营棍、藩孽标夺肆虐;盘诘贩卖妇女,窃带过关;首禁有司凌辱士子,或有挂陷,不得擅自威焰。种种仁政,俱实心行之。


      天不祚粤,公病噎食,自陈罢免。粤人哀恳提督杨公遇明据众民情疏留,里民潘世祥等赴京保奏。仆音随至,号哭而旋。公遗表请复海界,濒海百万生灵俱得归里。立庙尸祝,至今不衰。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44 编辑

云海寺

      云海寺,位于捷胜镇西南侧的小海,那里树木茂盛,环境清幽。

      据民间传说,该寺在明末就已存在,原是一间小庙,1987年扩建。它坐北向南,寺前是碧波万顷的南太平洋,并斜对龟龄岛。寺院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分前后两殿,东西为厢房(仍未建成)。前殿奉祀华佗先师,后殿为大雄宝殿,奉祀三宝佛。该寺结构仿明清建筑。


      说到云海寺,妇女信徒们谈及三宝佛者较少,而华佗先师倒是她们所常谈的对象。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华佗先师极显。不论祸福,拜之极准。是故人们每逢灾祸,必备酒果纸香,前往云海寺敬拜祈福,以解灾危。纵非初一十五,亦是香火鼎盛,信徒不绝。若是逢年过节,摩肩接蹬、无地跪拜的景象,更是让人觉得热闹非凡!


      华佗先师,又称“华佗仙翁”、“华佗神医先师”,原名华佗,字元化,东汉沛国谯人(今安徽省毫县),是三国时期一代神医。兼通数经,然而举业不就。他通晓养性之术,精于方药针灸,又能破腹背,湔肠胃,以除其疾秽。若有人病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医治的,则须刳割,并让其饮麻沸汤(麻醉剂),作醉死状。他还创有五禽之戏,如法行之可让人得高寿之效。

      当时的曹操患有苦头风,经华佗施以针灸之术后,立可见效,是故曹操命他相随于左右。但华佗本来就是一位士人,历来耻于以医见业,故多番借口辞归,后向曹操请求,说要回家拿取方药,乃许归家。既归,他辞以妻子病重,须亲自在家照看,而数期不返。曹操大怒,将他收狱考死。临死时,出一卷书与狱吏说:‘此可以活人’,该吏畏法不敢受起,华佗便向其索火烧之,药方遂绝。后来,曹操之子仓舒病重,无人医治,曹操方才叹道:“我悔杀华佗,今此儿疆死矣。”从他的生平事迹可知,他确是一个高明的医师,不愧有“神医”之称。


      每逢华佗先师普渡日,场面更是热闹。普渡日一般定于每年的七月月头、月中或月尾,这一天上午,捷胜人民都要吃素,俗称“吃菜”,以示诚心!今人刘淦“香烟绕寺佛心开,万朵祥云门外栽。南海潮声参磬鼓,西天活佛步坛台。藏王临座召亡魄,菩萨乘槎渡鬼胎。多少虔徒同拜揖,浑凝极乐净尘埃”一诗,便如实记载了普渡的实况。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47 编辑

七老将祠

      七老将祠,俗称“大人公”和“大人公妈”,位于捷胜镇牛肚村西南侧的红沙坝。该祠建于明末,规模较小;公元2001年,沙坑村出资重修,现占地约200平方米,祠宇前面设有拜亭,亭柱上刻“守土捐躯丹心一片昭千古,戍边殉节义气长存纪七人”的对联;祠门两侧刻有“精忠垂青史,战绩著南疆”的对联,门额刻“护国庇民”;祠内奉祀“七大人公”牌位,祠后则为一沙土圆堆。现留有明代石香炉一个。


      据民间传说,七大人公原是明嘉靖年间七个抗击倭寇和海贼的战士,他们守卫边防,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有一次,因击退倭寇、海贼后,都甚为疲惫。夜黑似漆,大家睡得很沉,不知海贼已潜上海岸。因此,他们在无提防的情况下被杀了。对于他们的死,附近乡民又有其它说法,有的说他们是在海战中牺牲的,后随海浪飘流至岸上,为乡民所发现。但不管说法如何,他们抗击倭寇海贼、拼死守卫边疆、保护人民安全的精神,却是永远不朽的!有鉴于此,牛肚、沙坑两村乡民联合设专祠纪念。


      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期间,牛肚、沙坑的村民均要到七老将祠举行“祭孤”(又称“祭幽”、“祭佑”)活动,在旧时,由牛肚、沙坑两村群众,在七老将祠前搭棚设台立纸鬼,并自带包子、薄饼、米酒清茶、水果等祭品,前往拜祭,祈求大人公管领好阴间孤魂野鬼,不要四处游荡,惊老吓幼,扰乱民宅;并佑社会安宁,合村平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大人公的祭佑习俗已有简化,且两村亦不再联合祭拜,沙坑村一般在中元节之前祭佑,而牛肚则在中元节之后。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6:49 编辑

长春洞

      长春洞,位于捷胜镇西侧大埔村旁的山腰上,曲径通幽,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俗有“小桃源”之称。该洞纯属天然,洞门由一块巨石覆盖而成,上刻“长春洞”三个行草大字,为西门街“大记何”清光绪年间秀才悟觉子何湘峪所刻。他原在此洞隐居,并在洞内奉祀纯阳真人吕洞宾。逝世后即葬于洞之左侧。“大记何”子孙为纪念他,便在长春洞前拓建吕祖祠,并请专人看祠奉祀。


      吕洞宾,在八仙中影响颇大,而在历史上亦是实有其人。他是唐末五代时的著名道士,姓吕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中府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少年时即熟读经史,但数次考进士都不中,遂浪迹江湖。传说,他在长安酒肆遇见钟离权,经过“十试”考验,授他延命之术,金液大丹之功,因得道法,不知所往。

     又传说,他遇火龙真人,学得天遁剑法。剑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喦、刘操、王重阳)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他是一个集“诗仙”、“剑仙”、“酒仙”和“色仙”于一身的神仙,他弃儒学道,仗剑云游,扶弱济贫,锄暴安良,因此,民间中流传着他的许多事迹。

长春洞主人的性格与吕洞宾甚为相似,亦是喜欢扶弱济贫,不平则鸣!因此,他弃儒学道,远离尘世繁华,独自隐于长春洞,奉吕洞宾为祖师,潜修在心,以图超脱。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5: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轶事趣闻

      这一章所讲的也是人物,与第三章稍有不同,第三章主要为人物立传,而这一章却是记载一些人物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小故事。篇幅一般较为精短,故事情节完整,趣味性强。

      捷胜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艺术之乡,也曾出现了许多名人,但因史书缺少记载,笔者采访不周,故载于本章者不多。现缀杂成篇,以供茶余饭后之观。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5: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9 15:58 编辑

杨文广大战水龟洞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唐建宋,没有多久便派兵对南方展开进攻,然至宋仁宗时期,南方动乱犹未平定。当时,南方沿海浙江、福建及广东等省有南蛮十八峒作乱,他们很为嚣张,历来不肯臣服于朝廷,经常与官兵开战,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影响了朝廷的统一大业。因此,朝廷派出几路大军,分别向浙江、福建和广东进发,予以围剿。

      经过十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先后灭掉了十七个部落,只存捷琅埔水龟峒(即今石厝黎明洞,据说当年驻有水龟精)最后一个部落还未消灭。据海丰县东笏妈祖碑记载,惠州团练副使杨文广屯兵于东笏洋心堆杨厝地,为消灭余孽,便派狄青率兵进剿捷琅埔水龟峒,主力驻扎在九伯岭。狄青虽说骁勇善战,然却九战九败于水龟精,九次率军退上九伯岭,故九伯岭又被称为“九败岭”。


      由于旧时水龟峒周边多是水域,且狄青部大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所以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到最后,狄青部还被围困九伯岭。此时,恰好杨文广追赶南蛮十八峒女首领金龙公主到遮浪狐狸峒,闻狄青为敌兵所困,乃火速驰援。在杨文广大军与狄青余部的夹攻下,水龟精率残兵节节败退,潜水退回水龟峒。后来,杨文广和狄青多番叫阵,水龟精却挂出免战牌,不敢出战。无奈,杨文广下令强攻水龟峒。由于水龟峒山石暗隙破多,大军攻上山时,死伤惨重,但水龟峒毕竟太小,且水龟精所带兵将亦多已受伤,故此,在杨文广和狄青大军的强攻下,水龟精终被杀死。至此,南蛮十八峒终告全部消灭。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5: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9 16:02 编辑

黄百万义救东洲坑

      黄百万,原名黄元振,清康熙年间捷胜所城西门头黄厝巷人。他为人豪侠,是当时海丰县的首富,因其每年要向朝廷纳贡元百万,而被称为“黄百万”。


      传说,黄百万曾义救东洲坑。当时,东洲坑许多渔船常云集于白沙湖,外来行商亦是如此。有一次,附近流氓向外来行商收取保护费不成,便偷了他们的船只和货物。他们却认为是东洲坑渔民所为,乃具状上告省城,派官兵围困东洲坑,并强令规定期间官兵一切消费均由东洲坑负责,不然则要剿灭其乡。无计可施之下,乃坚持数日,后觉无力供给,长此下去,乡里必亡,故众议后派代表赶往捷胜所城向黄百万求援。

      黄百万一口应允,随着带保镖及讼师陈善德奔赴省城。官司打了几个月,自身财产几将耗尽,黄百万颇感事态严重,如此回去,必无颜以对东洲坑老少,乃向陈善德问取对策。陈善德道:“有钱则赢,无钱则输”。黄百万道:“我二母有钱,但与我不甚和睦,怕借钱之事免谈”!说完脸带苦恼。“无妨,他也是你母亲,回去叫一声‘妈’,事必成!”陈善德语气肯定。黄百万心想也对,便启程赶回捷胜。按陈善德策略,借钱之事终于成功。又按二母吩咐,将大元装于五六个大箱,等船靠广州码头时,在箱子底部凿一小洞,经行商旅馆门前,故意让大元漏下。随从报知,黄百万大声道:“小小几个元宝,何足挂齿”!其时,行商为探虚实,曾派探子跟踪。入夜,探子又潜往黄百万旅所,听到黄百万房间传出悦耳的琴箫声。对方的探子乃回去报告情况。为造声势,黄百万连续几天东游西狂,想方设法炫耀自己,以示财力雄厚。一次,他到理发店剪发,便慷慨地给理发师两个大元,旁人看见,议论纷纷;他又收购全省城的棉花,虽然当时棉花行情不涨,格价甚低,然亦是不顾后果,重金定购。经这几件事之后,黄百万大名响彻省城。


      此时,行商已觉得黄百万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后台硬,财力雄厚,官司胜算不大,遂主动与之议和。议和意味着打赢,东洲坑终于免去灭乡之灾。黄百万义救东洲坑的壮举,一时间路人皆知。

      后来,东洲坑为报答他的大恩,送其“急公卫里”的牌匾,并立其长生禄位,勒石以记:“控平私抽,海疆被泽,遗爱不忘,名登金石。”时至今日,每逢节日喜庆,东洲坑必行贴恭请黄姓宗族老大赴宴,礼节毕至。纵有偷鸡摸狗、惹事生非者,在东洲坑只要报其姓黄,亦必无事。


      俗话说:好心有好报。原先在省城打官司,以为血本无归,但先前定购的棉花却又卖了个好价钱。从侧面亦说明了行善积德者,必会福禄双至!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6: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9 16:06 编辑

白太爷跪官靴

      话说清道光年间,捷胜所城西门街有一个举人,名叫周元端,他为官清廉,才高八斗。乡试中式后,便到云南任府尹。一生宦海浮沉,历经沧桑。晚年荣归故里,安享天年。


      据传,海丰县有一个白太爷,他恃才傲物,对海丰县历来抱有成见。因他刚到海丰县上任,按惯例须先了解熟悉县邑周边乡镇的情况,于是,在某一天,他到捷胜所城巡察。当时,他耀武扬威,气势不凡,对捷胜好像不宵一顾,所过之处,纵见有旗杆夹亦不参拜,因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时逢烈炎,天气如火,周元端正在自家庭院树荫下乘凉,经仆人报知,亦感气愤!心想:从捷兴社到福安社一带,都竖有朝廷所立的旗杆夹,你竟视若无睹,不与参拜,真是岂有此理!随着,他便吩咐仆人拿出自己当年的官靴,放在自家大门前烤晒。此时,恰好白太爷经过其门前,见有一对官靴,官级比自己高,便急忙跪了下去,谨慎叩拜。一时间,门前围满了许多人。仆人告知周元端,他说:“让他跪吧”!


      以上所述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周元端在道光年间考中举人之后,朝廷赐以官服官靴,但他却不赴任,不屑为官,而是回家弄文舞墨,过着一种惬意的举人爷生活。因此,他的老婆经常唠叨不休,总是说他书读这么多,有什么用!这样无年无月的在家呆着,像个废人!而周元端却总是以笑对之,默默领教。有一天,刚到海丰县衙上任的白太爷到捷胜所城了解民情,恰好经过周元端的门口。其时,他的老婆听到一阵锣鼓声,便走出来看个究竟,只见官轿内坐着一位穿官服的人,在随从的簇拥下,正风光满面而来,心中着实羡慕不已!想及自家相公,中举后却无甚建树,真是气恼!想着,又走进去向周元端唠叨不停。“你看,人家多风光,大锣大鼓,官架十足,而你这举人爷却一无是处,还自以为了不起?”此时,周元端正在厅里坐着吸烟,见老婆又在唠叨,并不生气,若无其事地对老婆说:“我那双靴子在柜子里放得太久了,拿到门口晒晒吧。”他老婆虽说平时常要唠叨,但还是很听周元端的话,便拿出靴子放在门口烤晒。这时,白太爷正要经过他的门口,见有一双官靴,比自己官级要高,遂慌忙下轿,跪地叩拜。刹时,门口围满了一大堆人,很是热闹!周元端的老婆感到奇怪,遂走出来看看。只见原先坐在轿里的那个官员,正在对着靴子跪拜,于是,走进去向周元端说:“真是奇怪!那个官员正在跪你的靴子呢!还不出去扶他?”周元端只是照旧吸他的烟,并没有出去迎接搀扶。他的老婆见他不在意,又走出去看。那个官员在外面跪了很久,见主人没有出来搀扶,但又不敢起来,虽然阳光炙热,无奈只得继续跪下去,不过,心里已是极为气愤!又过了一会,周元端终于出来搀扶了,请其里屋饮茶寒喧,方知是刚到任的海丰县令白太爷。然此时,白太爷已是记恨深矣!


       后来,白太爷为了报这一跪之恨,便派人到捷胜所城探寻周元端先祖坟地。人们都知道,白太爷才学过人,且于风水学颇有研究。在白太爷看来,周元端乃大贵之人,其先祖必有厚积阴德,祖坟风水应是极好!是故,白太爷想方设计都要破其先祖风水。一日,他的手下回报,说周元端先祖坟地名曰“鲤鱼地”,在捷胜城外南门岗与石厝村交界处。于是,白太爷带手下来到“鲤鱼地”,找到鲤鱼的两只眼睛,在那里挖了两个很深的孔,欲将其风水破坏。过了几天,下起大雨,但那两个孔却奇异地自然缝合,与原先无异。时白太爷派人去探看,知道情况后,便再次来到“鲤鱼地”,在那里又挖了两个比原先还要深的孔,挖出两块石头,并灌入狗血。自此后,“鲤鱼地”被破了,每逢下雨,再也不能自动逢合,还会从孔里溢出黄土色水,并出现裂痕。

       据说,“鲤鱼地”被破后,周元端景况日差,家道中落,已不如以前那样显贵了。但“白太爷跪官靴”一事,却在捷胜成为千古美谈。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6: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9 16:09 编辑

县官审刘学调

      清道光至咸丰年间,捷胜所城有一个名叫刘学调的人,他既是城里有名的绅士,又是海丰县学的儒学官。他家道殷实,为人慨慷大方,急公好义,热爱民族,敌视番夷。因他经常出钱粮支持海丰“三点会”反清复明,故被人称为捷胜“三点会”的大佬。


      话说清咸丰初年,朝廷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求和,对内则残酷镇压,使大批农民啼饥号寒,朝不保夕,因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群起抗争。其中,以黄履恭、黄殿元为首的海丰“三点会”反抗激烈。

      据传,参加海丰“三点会”的有农民、手工业者及渔盐工人等五万多人,他们攻城略地,处决县令林芝龄,并控制海丰县城达四个月之久,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因清廷派强兵悍将进行反扑,起义军才撤离县城进入山区分散活动。

      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黄殿元师败鹅岭,残部退回海丰乌狗洞时被执,十一月在县城壮烈就义。他牺牲后,各小股起义军分散各地,但仍坚持反清复明,并与捷胜刘学调取得联系,运载军粮,奋战到底。由于清廷从归善(惠阳县)调来大批援军,且新任海丰县令梁凤辉又雇募许多潮州盐勇,在他们的反击下,义军伤亡惨重,一蹶不振。

      后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公平紫湄坑一带又有“三点会”的组织,会首洪亚重为配合“兴中会”领导的惠阳三洲田起义,率领会众和农民一千多人起义反清,不久即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末统治者却有一种震撼作用。清政府为将义军一网打尽,便派兵四处搜捕“三点会”遗党。


      刘学调是捷胜“三点会”的头目,“大佬”之名人所皆知,所以他亦是清廷搜捕的对象之一。据说,当海丰县令带兵前往捷胜所城传召他时,刘学调的父母极为惊慌,都认为他此番难逃死劫,便悲痛凄凉地在家预备好棺材、寿衣,并搭好灵堂。其时,刘学调正在捷胜衙署被县令审问,“据本官调查,你与‘三点会’逆贼交结,输送军粮,图谋不轨,可有这事”?跪在衙堂上的刘学调,略带惊恐而镇定地答道:“县老爷,小民乃辖下一等良民,正当经商,何敢与判逆共谋,背叛朝廷?万望明鉴”!县令又问道:“那外面又为何传言你输送军粮,支持反贼”?刘学调机敏地答道:“小民一介儒商,正当经营米盐之业,与外地生意往来自是甚广。时有运货外出,纯属客户交易,又何谓运军粮、反朝廷?若不信,县老爷可问小民乡亲,以证清白,伏乞再次明鉴”!因他平时扶弱救贫,与人和善,故此时坐在堂上聆审的几个捷胜绅士,俱为他开脱罪证。县令见审问不出什么,便恩威并施,望其主动说出同党姓名。然由于刘学调机智敏捷,善于言辞,都一一予以巧妙回答。天色已晚,县令因不能查实他的罪证,无奈只有放他回家。一进门,刘学调只见父母及妻儿坐在灵堂上,正目瞪口呆地望着他呢……


      刘学调一生济危扶贫,口碑极好。咸丰六年(1856年),汕尾镇东西社的“乌红旗”械斗事件正很激烈,特别是二月的“破西社”,伤亡尤为惨重。幸有刘学调在沙海渡头接走部分西社群众,以及残兵败勇,械斗事件方免继续上演。时至今日,西社群众每谈及刘学调,犹记其点滴恩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6: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9 16:11 编辑

翁天祜题诗轶事

      翁天祜,原籍汕尾东社,出生于捷胜所城西门外水阁村。据说,汕尾西社破东社时,其母怀有天祜,为避难乃移居捷胜所城。及长,又随父母迁居东社,并入私塾,文名渐著。考进士前还曾赴捷胜外文祠进行强化训练,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类拔萃的大才子。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殿试中式,赐为进士,官授福建浦城县知县。因他在汕尾名誉显著,与人和善,所以至今还流传着他的许多轶事佳话。


      相传有一天,后径约长托人在外地买了一把贵重的绢扇,正面绘有一老叟倒骑牛背,横吹短笛,形态悠闲,在夕阳西下、暮鸦归林时分涉水过溪;而背面则一片空白,有画无诗,真是美中不足!后来,约长在乡亲们的指引下,前往汕尾东社向翁天祜索题扇诗。


      当时,翁天祜正与乡绅们谈论一件要紧之事。由于事前未曾有约,约长只得呆在一旁,不敢打断他们的谈兴。翁天祜见约长突然造访,遂起身问有何贵干。约长便将来意说明。翁天祜因有事商议,只得面带谦色说:“我很忙,还是另请高明吧!”约长为了不虚此行,唯恐他推诿,乃再三恳求说:“随便题些吧!”看到约长恳求之状,心中不忍,翁天祜便唤家人端上笔墨,不假思索地在绢扇背面挥毫写上“五六工上尺”五个字,随着又搁下笔与乡绅们继续商谈。约长以为题好了,便趋前一看,大失所望!心想:我花了这么多钱,托人从外地买回的这把好扇,进士爷你今天就这样给我题了一行诗不成诗、句不成句的文字,心里着实不高兴!而众乡绅亦是不解地看着翁天祜。正当大家犯愁时,只见翁天祜笑了笑,又起身在“五六工上尺”句子上,补上三行。此时,众乡绅与约长皆齐声喝采,拍手叫绝。原来翁天祜所题的乃是一首古五绝:“骑牛踏浪花,惊动老人家。牛背吹玉笛,五六工上尺。”所谓“五六工上尺”,是一种古乐谱,即工尺谱,相当于“宫商角征羽”五音,亦即今天的“五线谱”和“简谱”。


      翁天祜巧题后径约长绢扇诗的佳话,一时间在汕尾大街小巷传诵不绝。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6: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贡爷发愤读书

      话说清光绪年间,捷胜所城有一个曾贡爷,名叫伟春,字树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因他家道殷实,日以读书为乐,并没有赴童试。后来,家人为他捐了一个秀才的名衔。


      几天后,官兵提着马头锣,鸣锣摆道,前来报喜,并为他竖立旗杆夹,以表其文功。此时,曾树璜风光八面,喜在心头,人见人羡!于是,家里人商议择日大摆酒席,宴请宗族亲戚和亲朋好友。


      这一天,曾树璜家里非常热闹,沙港和龙溪的曾姓亲戚也来赴宴祝贺。当酒过三巡,沙港的曾姓亲戚说道:“秀才,这个场面较风光,这四百两银花得有价值啊!”那个亲戚说者无意,但听者却就不然了。只见全场之人忽然静了下来,大都面带惊疑。这时,曾树璜亦是脸带不悦,但碍于情面,仍盛情款待,宾礼毕至。在曾树璜频频敬酒之中,全场气氛又重新活跃起来。


      自此后,曾树璜矢志读书,日夜勤学不缀,博取众长。后来,他乡试中式,被取为贡生。此时的他已是一个学问淹通、才高八斗的人了,天文地理、琴棋诗画无所不通。虽说他有点口吃,但并不防碍其才学的挥洒。据考,曾贡爷在海丰县教书时,很多人都向他请教,他都能一一解答,以释迷津。

      因此,海丰县很多人都公认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他极为佩服和尊敬。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6: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9 16:16 编辑

醉夺诗魁的何镜湖

      何镜湖,号麟笔,清末至民国时人,世居捷胜所城西门第五街,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乃一介落魄儒生。为人忠厚,性酷酒,善诗词,因其喜研周易,精通要义,而日以批卜为生,人称“镜湖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他的轶事在捷胜所城流传颇多,其中较为著名的乃是诗压群儒一事。


      话说民国时期,刚上任的海丰县长想要检阅文化古县海丰的诗词水准,便在莲花山举行了一次诗赛,以《莲花山》为题,时间三天,拟取三名。当时,全县许多文化名人都去参加,捷胜所城亦派去一些代表比赛,但都未能夺取第一名。虽说第二、三名已经诞生,但其水准却不如人意。这时,县长感到失望和遗憾!


      比赛的时间已过了一天,派去比赛的代表亦已回到捷胜。为了捷胜这面“文化古城”的旗帜不倒,大家便一致推举何镜湖参赛,为捷胜人到海丰莲花山夺取诗魁。何镜湖并没参加过科举,然其才学却远在一些举人、秀才之上,所以他在捷胜声望极高。其时,人们为他备足盘缠,请来轿夫,热闹地送他出城门,直奔海丰。旧时上海丰之路并非现在那样好走,但他日夜兼程,还是于第三天早上赶到了海丰。由于酒瘾发作,他便到酒馆喝酒。时近中午,诗赛的期限迫在眉睫,只存有一午的时间;加之从海丰到莲花山,亦有几小时的路程,想及此,轿夫们急了,赶忙催促何镜湖,但他已有九成醉意。无奈,轿夫们只得强扶上轿,火速奔往莲花山。时间在轿夫们匆忙的脚步声中过去,渐渐地莲花山到了,而太阳亦向西倾斜,诗赛已接近尾声。此时,只听见海丰县长正在宣读诗赛的获奖名单及致结束辞,忽然,何镜湖人未到声先到:“县长,还有捷胜何镜湖呢”!原来,何镜湖虽醉,但任务未忘,且经过沿途颠簸,醉意已醒了几分。众人闻声,齐目看向何镜湖,只见他醉意可掏,步履摇摆地说:“县长,我何镜湖还未比赛呢”?县长看天色未晚,遂应允,命人摆上纸笔墨,让他赋诗。只见他单手紧握,奋笔疾书,云:“文山跑马四水来,朵朵莲花向玉台。极目云天岭表外,人间正是一蓬莱。”书毕,县长甚喜,众参赛者亦举拇指称赞。随着,他又书写了两绝,皆见功夫。后经县长评审定为诗赛第一名,称为“海丰第一笔”,众参赛者欢悦而散。


      诗赛圆满结束后,何镜湖随同县长回海丰县衙。据说,县长对他甚是器重,欲留他在身边共事,但因何镜湖年岁已多,无意仕途,乃多次谢绝。后来,县长送给他一百个大元,以作奖赏。在回捷胜途中,他和轿夫们大吃大喝,这一百个大元已花去了九十九个,到家时,只存一个拿给老婆,依旧过着滥酒狂诗的生活。细想之,实有盛唐时期“醉李白”的影子。

       今人刘乘龙对他的生平事迹在《忆念先贤何镜湖先生》一诗中,曾寄以深深地惋惜和慨叹:“生花笼雾何麟笔,惋惜才华未遇时。十载寒窗嗟落魄,一天星算得低微。攀龙附凤惭无术,滥酒狂诗乐有余。风月寄怀徒四壁,征途毛管不沾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