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啊咿嗳”绵延不绝

发布者: 海丰资信 | 发布时间: 2019-8-18 17:45| 查看数: 21260|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今年7月14日,海丰白字戏剧团创作的红色革命题材《彭湃之母》在市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取得圆满成功。随后,记者和该团团长余锦程联系采访事宜,余锦程告诉记者,该团将于7月25日参加吉林省非遗节,演出剧目《金叶菊》;采访推后。
几经周折,当记者在海丰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和余锦程面对面坐下时,余锦程高兴地告诉记者,白字戏在海陆丰广受欢迎,演出邀请络绎不绝。可见这一植根于海陆丰民间的稀有剧种的强大生命力。
余锦程告诉记者,进入新时代,海丰白字戏剧团取得丰硕成果。比如去年参加昆山百戏汇演,演出折子戏《秦香莲·三对面》;组织中青年演员参加广东省第九届戏剧演艺大赛荣获金、银、铜多个奖项;去年1月该剧团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于“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初折子戏《华子良下山》参加省迎春晚会等等。
源远流长的剧种
白字戏系我市三大稀有剧种之一,从明初或更早时期自闽南流入海陆丰后,汲取当地民间艺术精华,遂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白字戏,至今已有七百年历史。它用闽南方言“福佬话”演唱,又称“弄仔戏”“白字仔”“啊咿嗳”等。2006年,被国务院颁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白字戏传统剧目有200多个,大多为长连本戏为主的传奇剧目,全连戏(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从声腔承传、演出形式,可分为以诙谐、滑稽的语言、动作反映主题,表演情节、人物的“弄戏” 、 以民歌、快板为主要声腔,以民间歌舞为科介,以小生、小旦、小丑为角色形制,表演多为简单的生活故事的“民间歌舞戏”、 以曲牌体及曲联缀体为音乐声腔,并有正板小锣戏、反线戏之分的“小锣鼓戏”、 还有打击乐以大锣、大鼓为主,弦乐以二弦、三弦、扬琴、小唢呐为主的“大锣鼓戏”。此外还有一批以大吹、大鼓、大锣吹奏大牌子,按一套传统(排场)演出提纲戏,极少唱词,以表演历史演义和官场袍甲戏为主的“草传戏”。
白字戏音乐唱腔为曲牌联套体,辅以民歌小调,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腔调特点委婉、甜软、细腻,并有“一人唱,众人帮”的帮唱形式,属高腔音乐。表演艺术形式丰富、做工细致传神、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原有生、旦、净、丑、末、外、贴七个行当,后来“末”同“外”合并为“公”,加“婆”,又是七个行当。白字戏盛行于惠海陆、潮汕和港澳等闽南语系地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戏艺精彩独特,久演不衰。
植根百姓 妇孺乐见
海陆丰白字戏,以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植根于群众之中,为广大妇孺老幼所喜闻乐见。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沙港新荣顺科班解放出来的“合同脚”叶本南(粒仔旦)、卓孝智(妈柏生)、李贝、郑梓南等,组织成立了民艺白字戏剧团。1953年改名“海丰青年白字戏剧团”,开始吸收了王瑞玲、赖凤枝、黎赛兰、徐金兰、刘赛清、刘芬、许凤歧等第一批白字戏女演员。1954年以传统剧目《扫窗会》首次参加粤东地区戏曲汇演,剧目和主要演员荣获多个奖项;1955年改编文学大师郭沫若名著话剧《棠棣之花》为白字戏,易名《芳草碧血》,多次上演,深受广大观众好评。1956年正式列入国家编制,易名为“海丰县白字戏剧团”。同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暨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苏怡、中山大学教授董每戡等一行来海丰观看了白字戏剧团演出《杨天梅》等传统剧目,予以肯定和鼓励。1957年后,《珍珠记》、《陈三磨镜》等传统剧目参加省和地区戏曲艺术汇演,多次获奖。1960年,又并入了海丰县文工团,吸纳了何循禧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和赖佛良、李兴然、唐超、黄让明等名艺人,使剧团艺术力量更为壮大, 剧团先后涌现了何循禧、张初定、黄允权、李启忠、曾向锦等新一代艺术骨干。自此,白字戏剧团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新领导班子成员团结新老文艺工作者通力合作,在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着力于剧目的挖掘与生产,同时古今并举,既演古装戏,又演现代戏,一批经过改编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白蛇传》、《穆桂英智破天门阵》、《杨门女将》、《陈三与五娘》、《山伯访友》、《白鹤寺》和新编现代剧《社长的女儿》、《朝阳沟》、《沙家浜》、《盘石湾》、《红珊瑚》、《滨海风潮》、《海防线上》等,相继以其崭新的姿态展现在舞台上,赢得观众的赞赏。1962年,传统剧目《山伯访友》、《白鹤寺》二剧被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广东卷);1975年,白字戏《马不停蹄》参加汕头地区戏曲会演获奖;1980年、1989年二次与香港文志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了白字戏《白鹤寺》、《庵中会》、《珍珠记》、《状元与乞丐》、《白罗衣》、《山伯访友》、《金叶菊》、《秦香莲》、《放走曾荣》、《刺吕后》、《五女拜寿》等十几部戏的盒式卡带,广销海内外。在新时期又培养了何宇峰、何德瑜、张小芳、陈如策、高峰、吴佩锦、余锦程等一批梨园新秀,他们多次参赛获奖,深受各界赞誉。
高看一眼 重塑辉煌
2012年,海丰白字戏剧团改制,划转为公益一类单位,成立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目前团址占地2453平方米(其中办公楼1291平方米,宿舍区1162平方米)。改制后编委给予核定公益一类名额20个、二类公益名額6个,财政补助每年达百万以上。政府的高看一眼,让海丰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迎来了新时代的发展机遇,艺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目前全团演职员工60多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15人,初级技术职称10人,历届市、县人大、政协委员多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名,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5人,历年来曾获得省地级奖项的近20多人。目前演员队伍老、中、青相结合,老艺人起传、帮、带作用,近30名中青年演员为主力军,在音乐和舞美方面均拥有一批较高艺术素养的骨干,团队精神朝气蓬勃,员工们正同心协力,刻苦奋斗,努力重塑白字戏辉煌之路。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