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雷雨寄怀

发布者: 劳工时评 | 发布时间: 2019-10-13 08:52| 查看数: 22389| 评论数: 4|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19-10-13 11:44 编辑

    10月13日凌晨三点半,睡眼朦胧,被窗外的雨声吵醒。赶紧开灯,才发现是来势汹汹的秋雨。雨敲打着窗棂,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

雷雨4.png

    早在10月12日下午四点多就时候,天色昏暗,先是几声霹雳,雷声贯耳,随后淅淅沥沥下了一点小雨,料定这秋雨就是这个样子:雷声大雨点小。果然,走下公交车的时候,只不过是“汕城秋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我藐视般连雨伞都不带,即使带上雨伞也不撑开。

走路7.png


     到家了,倒是一天的工作劳累让我闭目静坐,让身心完全放松下来。当天地人合一的时候,大自然的能量源源不断进入我的心田,我抖擞抖擞精神,舒活舒活筋骨,虽然天边闪了一道闪电,我有何惧?照样赤着脚,裸着上身,聚精会神压腿甩腰,一心一意吐故纳新。静心松身,柔软筋骨。“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自己正在自鸣得意,以为知天察地了。

练功.png


没想到半夜雷雨交加,疾风骤雨,起来关窗。雨打窗台,叮叮当当。才知道天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昨天下午的雷声雨滴,只是现在雷雨交加的“彩排”而已。难怪《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注重伦理道德,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学习、研究、探索,从未知到有知,从有限到无限,从不自由到自由,从自由到必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融入到自然中,把握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雷雨2.png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还是在广东汕尾,如果是在东北,冷空气笼罩下,已经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我们仅仅降温了不用开冷气。躺在床上,窗外雷声阵阵,雨声不停,连盖个被单都不用。

雷雨1.png


    只是这雨声雷声,声声入耳,却无法入眠,只好听起雨来,做一回蒋捷,低吟他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突然发现:尽管对人生看似大彻大悟、超然出世,事实上依然解脱不了,藕断丝还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世事难忘——天下事难忘,国事难忘,家事难忘。

雷雨.png


    人始终是感情动物。就是主张出世的老子,还给我们留下《道德经》,留下了“辩证法之祖”的美名;即使连妻子去世的时候,坐在地上,用木棍敲着瓦盆,唱着歌的庄子,更给我们留下汪洋恣肆的《庄子》。而听到雨声的郑板桥,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声。

雷雨3.png


    到了五点,雷声隐没了,雨点小了。突然想起老子一句话:“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的意思是,来势凶猛的东西大多不能长久,在修道上过于勇猛精进,也不可能长久。“孰为此者?”是谁让暴风骤雨不能长久?天地也。老子接着说,“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连天地都不能让暴风骤雨持续一整天,何况我们人啊?

雷雨5.png


    这个道理太重要了,它提醒我们,凡事要有一个“度”,适可而止:不要过于吃力地做事,也不要过于吃力、过于勇猛精进地修行,不要不顾自己的健康、过于勉强地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要和风细雨,因为细水才能长流。很多东西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雷雨6.png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无论是做人、修道,还是做其他事情,特别是在培养人才上,都是这样。能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坐立卧走,清醒梦里,都在轻松运行,你就能成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不了。

走路6.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4)
回复 眼角的泪睡 发表于 2019-10-13 12:57:42
一篇奇文
回复 心无挂碍 发表于 2019-10-16 06:57:02
一场雷雨就引起浮想联翩,实在不简单哦。拜读了,学得不错
回复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9-10-16 12:06:14
秋雨润燥土,雷声敲晴空。
回复 丹青点墨 发表于 2019-10-16 20:33:42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9-10-16 12:06
秋雨润燥土,雷声敲晴空。

对。说得好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