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光纤宽带、投影仪、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这些数字化软硬件设备陆续而且普遍地出现在陆丰各类学校的教室里。
人们也惊喜地获悉:陆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投资力度,强力推动落实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两网合一,给优质教育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使该市逐步建立了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
全方位打造
教育信息化平台
从10年前建设陆丰教育局域网起,陆丰教育就已开始“触网”。2012年,陆丰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开通了教育信息第一门户网站——“陆丰教育信息网”。此后,陆丰紧锣密鼓地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该市教育信息化进程:
网上巡考系统的最先建成启用,使该市高考中考的考风考纪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后,网上评卷系统、网上教学质量监测、信息校园、智慧课堂、校车监测系统等……各项信息化建设有序铺开。尤其是校车监测系统的建成,这在汕尾地区是首屈一指的,也是走在全省前列。
据陆丰市教育局局长陈锦照介绍,受电信部门技术制约,目前该市较为边远的少数农村学校还未能接入宽带,教育局正在全力跟进,抢抓时间完善网络进校园工程建设。网络进校园工程建成后,陆丰各地各类学校全都联通“广东教育视频网”,获取信息资源。
高质量配置
3500多套“班班通”
今年上半年,陆丰共投入6800多万元,首批安装“班班通”电教平台3500多套,采用目前技术最为先进的“互动白板及点阵数码笔书写设备”,摒弃了传统粉笔,实现了教室无尘化,使该市中小学基本进入电教化教学时代。陆丰市教育局局长陈锦照说:“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要为陆丰教育事业的明天负责。”据了解,该市“班班通”设备在汕尾市内乃至全省全国都是较为先进的。
为了推进校园教育现代化,让陆丰的“班班通”工程做到更具实用性、前瞻性。2013年4月份开始,陆丰教育局对全市公办中小学的多媒体电教平台配置及使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先后在玉燕中学、龙潭中学召开由局股级以上干部、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学骨干参加的“班班通”设备配置方案研讨会。期间还邀请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点阵式互动电子白板”,与龙潭中学现有装备的“红外式互动电子白板”的功能进行现场演示比对,通过对比讨论,该市确定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技术参数方案。
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陆丰市坚持“三驾马车”走路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即依托汕尾市政府部分财政奖补,自己勒紧裤带拿出1300多万,同时充分调动各镇村干部、各学校的力量,通过联系外出乡贤、成功人士,打好“乡贤牌、校友牌”,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推进“班班通”电教平台建设。
记者日前走访陆丰各中小学获悉,师生给予这套教学平台满分评价:教学控制台美观大方结实、多媒体计算机性能好运行稳定、投影机亮度高色彩鲜艳、互动白板及点阵数码笔书写设备功能神奇、视频展示台清晰度高操作简便、教学资源软件生动有趣、广播系统功能实用声音洪亮。
在潭西镇第二中学,记者在该校多媒体教室浏览了“广东教育视频网”。该校校长庄志谦向记者坦露了他的设想:“下一步要在教师的集体办公室里装一部显示屏,连接广东教育视频网,让老师随时能学习、借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目前,该市约90%以上的学校实现“班班通”,同时,已有167所中学接入“校园网络”“校校通”正在推进。
巧借平台建校园广播
省了近600万元
在建设“班班通”中,该市教育局灵机一动,决定借助这一工程,尽最大力度发挥资金效益,对资源进行整合,为教育创强实现部分硬件需求,在电教平台音响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校园广播系统。陈锦照告诉记者,通过资源整合,将“班班通”的音响串连成学校的广播系统,一举两得。这样节约了近600万元。“现在陆丰全市的中小学都告别了人工敲钟,上下课都有广播系统提示。值得一提的是,英语听力考试可分年级分别播放,互不干扰。”
告别粉笔黑板
提高教学质量
“走进白板时代,那句说了二十多年的‘look at the blackboard’到现在还是会溜口说出,引得学生一阵哄笑。”启恩中学英语科的黄老师,她每天都使用“班班通”教学平台,不仅淘汰了粉笔也淘汰了录音机。
记者随堂听了黄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只见她使用展台上“影像速冻”的功能,把当堂抽取的学生笔记本、作业投映在白板上进行评讲。导入新课时,她又把展台切换到计算机,在演示文稿中出示各种有趣的图片引出新单词,链接影音程序播放听力、录像等。在需要即时板书的时候,她又熟练地隐藏了文档拉出电子白板,握着蓝牙笔,快速地跟随课堂节奏在菜单里选择各种颜色的画笔在电子白板上书写、标注语法重点。
在河东镇中心小学,该校校长林汉銮告诉记者,“班班通”启用后,学校给每位老师都配备了U盘,同时制定了课件制作补贴制度,大大促进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校上届六年级参加全市质量监测位居全市第三名。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强化培训提升电教能力
信息技术设备再好,不使用就等于摆设。为了让广大教师尽快熟悉“班班通”设备,掌握其操作技巧,除了汕尾市统一举行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培训外,陆丰市教育局还组织了近十期“班班通”多媒体应用技术培训,下乡为基层学校服务。
同时,陆丰市各中小学也针对“班班通”的应用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东海中心小学利用教研时间进行讨论学习,以新教师带老教师的形式,使年纪较大的老师迅速进入角色;桥冲镇桥冲中学校长卓建南对记者说:“我们学校老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热情很高,同科组的老师经常讨论交流,老教师多出教学经验,年轻的教师辅导制作课件,取长补短。现在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课件。”甲子镇第五小学的刘老师近期也在努力学习使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我现在使用的主要是投影仪。学校开设了培训,但是要全面掌握、充分利用所有的功能就得长时间学习、操作。”
目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渐成为该市越来越多教师的自觉行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覆盖率逐年上升。教师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热情越来越高,信息化教学走上了一条稳步发展的道路。
运用信息技术
强化学校教育管理
该市还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质量监测、评估评价等教育管理平台,做好学生学习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大力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优化教育管理。同时利用网络视频教学系统举办报告会、教学工作会议及全市、镇、校范围的会议。使广大师生在本单位的视频会议(教学)室、办公室、“班班通”教室就可收看实况,解决了以往存在的交通不便、组织不便、费用高、费时等问题,使学校老师足不出户即可把握会议精神,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化应用已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陆丰各类校园里,为陆丰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黄俊杰 通讯员 陈建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