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3-13 11:42 编辑
春耕鼓响 水在何方
——古邑今昔(10) 陈治赠 2017年3月12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在何处?当然以节气来划分。但是,古邑海丰四季如春,因此,春在邑人心中。
古邑农民的传统习惯,在旧岁冬闲就对新年农忙胸有成竹。食饱年初一饭就敲响了春耕的锣鼓,农民的一年之计,大多是从春节开始。
春节至今,笔者曾东到可塘,南过东冲,西访赤石,北至黄羌走马观花,大概是农时未到,或许现在是雇请机械作业,办田是举手之间,不少准备插秧的耕地睡意正浓。农人最担心的是春耕用水。
曾经完整的农田排灌系统,目前已经残缺不全,即使按水库无偿开闸的老规矩,也不可能再发挥作用。花费财力修砌的排灌沟,成靓丽的风景线,中看不中用。残存的排灌沟,不是几滴污泥浊水伴杂草,就是满目傲视社会的水葫芦。春耕春种之用水还要靠“奉天承运”。
今春以来,地方党政似乎是全力以赴投入“创文”,建设文明城市。城镇各个角落的卫生环境、市容市貌涣然一新,邑人由衷赞赏。
面子为上,肚子也不应忽略。虽说古邑现在是不用耕田也有白米饭吃,但毕竟还有不少农民与土地相依为命。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怀农民、农业、农村的初心不改。
“创文”成效显著,贵在落实谁的地盘谁负责,巩固丰硕成果。地方党政抽调一点精力到广阔天地,调研一下“春耕鼓响,水从何来”的课题,迫在眉睫。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