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
查看: 12845|回复: 4

[游玩] 游记散文:触摸丽江古城,假装算一次心灵艳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7 10: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月落静池 于 2017-5-17 10:44 编辑

                                                    文/曾海波
(一)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海拔2400余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下榻的客栈叫“老明车马店”。里面有花有树,不像旅店,更像是一户庭院式的人家,房子是土木结构。听说,丽江的古城以前都是百姓的家,后来,他们把房子租给了外地的商人,成了客栈。这些古色古香的房子是在1997年地震后重建的,看起来有六成新。
      丽江,是一个富有亲和力又充满神韵的地方。从未来过,却并不陌生。置身其中,依然恍若梦中。
        不像其它的古城,有高耸的城墙、厚重的城门。丽江,大开大阖,古城布局灵活,不求方正,依山就水随街而建。新城与古城只隔着一座大石桥,跨过石桥,两架水车映入眼帘,吱吱呀呀地响着,仿佛在哼唱一曲古老的歌谣。
        2000多米海拔的高原地区,阳光毫不吝啬地洒下来,天空高远洁净得没有一丝云彩,四季如春,风和日丽。我们从火炉之地来,现在惬意地享受着阳光的爱抚,不紧不慢地沿曲曲弯弯的小河一路深入,脚下是被岁月淘洗过的青石板路,洁净、光滑。

16374647.jpg
       早就听说过,位于滇、川、藏三角地带的"茶马古道",被誉为最为险峻、海拔最高的悠悠古道,惊叹当年的商户,仅仅依靠马匹的力量,穿越在世界屋脊的崇山峻岭之间。而丽江,正是风行千年的"茶马古道"之枢纽,是马帮们饮马歇脚的必经据点。已有千年历史、走在马帮们曾经走过的路面上,心向往之……  
        丽江的路面不宽,却并不拥堵。没有机动车横冲直撞,只有闲适散漫的行者。古巷深深,几乎每条街道都伴随着流水。水上横跨着座座小桥,大小不一,宽窄有别,因势赋形,与流水,与街道,与房屋融为一体,每座小桥无一例外地被赋以动听的名字,“桃花坞”“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美妙佳话,都蕴含着一段传奇故事。而水里,有鱼儿自由徜徉,有水草静静飘摇,那长长的水草,像极了居住在这里的纳西族姑娘的长发,激发人的无限想象。  
       走在古镇街道上,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这里的商品充满民族特色,令人目不暇接。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印着各色图案的书签。我喜欢印着猪八戒的书签,上面写着“一只猪有一只猪的快乐”。还有印着月光下的小猫书签,文字也有意思,是“等一个人,还是等一个故事。”我还看见了各种造型的铜制怀表,我挑了又挑,选了一个米老鼠的。
  丽江的东巴陶艺很闻名。看了简介,我知道了东巴陶艺传承了千年彩陶文化,是高温1300℃烧制而成,永不褪色,没有异味。这些陶艺精美极了,我最喜欢一件双耳壶形的陶艺。上面画着日出时,山下的溪水边,一对男女在悠闲地拉着小提琴。一只小鸟正静立枝头,好像在享受着动听的琴声。后来,我们走近了了“溢灿井”。传说,在南宋时,忽必烈所率蒙古军南征大理,经过丽江时,曾饮此井水。站在井前,我感觉离古代好像更近了一些。
      岸柳成荫、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三角梅从院里探出头来,更多的是叫不出名的花,点缀在窗前廊下。到处是花香扑鼻,到处是杨柳依依,此情此景,怎不令人迷醉。
  
(二)


   第二天,我发现青瓦白墙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地座落在溪流两侧,每一间房子看似相同,细看却皆有异处。建筑纹饰精雕细琢,色彩艳丽,庭院家居布局和陈设一丝不苟,独具匠心。各色图案的披肩、衣饰、手链、皮包、画框、工艺品,林林总总,异彩纷呈,大多是纯手工制品,凝聚着纳西族人的勤劳与智慧。  
  在丽江,当然得去看看木府。我们走进木府的第一道大门--官门口,这是明清时期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处。一座宽约5米,高约6米的石门,中间一个弧形的门洞。门口的一对石狮已历时几百年。官门口在古代是达官贵人和穷人的分界线,里面富,外面穷。在门洞一侧的砖壁上,整齐地挂着许多黄色木匾,上面刻着很多东巴文字印章。东巴文字是象形文字,看着这些有趣的文字和印章,我们就好像在欣赏一幅幅图画。
  向里走,就看见第二道大门,这是一座木牌坊,上面写着“天雨流芳”四字,这是纳西语的谐音,意思是“看书去吧”,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和学习的风俗。
  继续向前走就是第三道大门——一座刻着明神宗钦锡的“忠义”二字的石牌坊。向里走两步就是“木府”的正门,非常气派
  大门上方的黑色门匾上写有金色大字“木府”。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纳西族的年轻姑娘,她告诉我们: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木府依山而建,占地达46亩,既有王族的富贵,又有园林的清净典雅。木府是历代纳西土司居住的地方,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
  在丽江“官姓木,民姓和。”“木”姓由“朱”姓而来,相传明帝朱元璋从自己的“朱”姓中去掉最上面的人即是木,赐纳西土司姓“木”,意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木姓取其意——“朱之脊梁也”。“和”姓由“木”姓而来,意为头戴斗笠,背起箩筐,下地干活去。丽江古城不筑城墙,也源自土司姓木,因为修城墙就等于给“木”字加上框,变成"困"字了。
  我们在这位姑娘的带领下参观了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是木府内最高的建筑,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藏有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众多名画。护法殿是土司议论家事的地方。墙壁上还挂着几代土司的画像。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木家内院。我们看到了木老爹的书房,书架上摆着一些瓷器,参观木夫人房间时,这位姑娘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有名的夫人,她叫阿勒邱。她心灵手巧、聪明能干,是纳西妇女的典范。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小姐的婚房里有一张雕刻很精美的床,我想:当时的工匠真是心灵手巧,但也一定花费了很长时间。
  参观完了木府,回到大街,在广场上,我看见了一些纳西族老人,她们穿着民族服装在悠闲舞蹈,有很多游客跟着她们一起舞蹈。走在古镇老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上,听着丽江原创打击音乐,看着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我有一种在远古和现实的时空中穿越的神妙之感。
       丽江的夜,弥漫着浪漫的气息。伴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一串串大红灯笼次弟亮了起来。微风清拂,杨柳婀娜,灯影在水面荡漾。此时的丽江,俨然就是一位古典美女,执扇游走、珠佩轻响,洒下一路神韵,留下几缕暗香。
      寻着一段时尚的音乐,走进一间酒吧。看着古色古香的屋子,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前沿的灯饰,异域情调的摆设、独具创意的休闲节目。这里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更没有疯狂激烈的热舞,泡吧的人们,沉浸在歌手温婉动人的歌声里,或追忆,或遗忘,或憧憬,或惆怅。这就是丽江,古朴而不落伍,时尚却不庸俗。
      或许正因为丽江的这种小资情调,丽江,被认为是一个容易发生“艳遇”的地方。的确,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和浪漫色彩的小城,在这样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地方,很容易触动那颗敏感的心。而我要说,邂逅丽江,假装算是一次心灵艳遇,感受它的简单纯净与温暖,领略它的安静古朴和柔软。
        我们沉醉流连,小巷交织纵横,却不必担心迷路,这皆因那穿城而过的流水。刚入古城,这位姑娘已经告诉我们,顺流进城,逆流出城,更重要的是这里民风淳朴,治安极好,丽江,是个让人彻底放松的地方。我漫步于小巷中,久坐于小河边。看身边擦肩而过衣着艳丽的纳西女子,看神态安详卖手工制品的白发老妪,抚纤纤细柳,听潺潺水声,嗅阵阵花香。一切都是跃动的,一切又都是安静的。
      在这里,遇到自己,那个本喜欢简单与安静的自己,那个本该拒绝喧嚣与浮躁的自己,那个失落已久的自己。丽江,是梦,一个粉红色的梦,一个教人涤垢留芳的梦。遇到丽江,是一次洗心之旅,是梦的开始与延续。
       夜色渐深,古城愈静,这样的夜里,我放纵自己的想象,享受自己的享受,充分地触摸丽江,独自体会,静静发呆……


作者简介
曾海波,云梦人。孝感市作协会员。农学院、林业系特产专业毕业。因病离职。爱好写作,2016年出版个人散文集《激活春天的按钮》。在《湖北日报》《孝感日报》《甘肃日报》《楚天都市报》《南昌日报》《蚌埠日报》《潮州日报》《防城港日报》《梧州日报》《滁州日报》《鹤岗日报》《渭南日报》《汴梁日报》《农村信息报》《劳动者报》《孝感晚报》《大同晚报》《江海晚报》《云梦报》及《湖北审计》《黄香故里》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300多篇。


16374647.jpg

楼主热帖
[便民信息] 求职行政经理或总助
[便民信息] 深汕合作区京瑞保安公司招保安、后勤主管、会
[便民信息] 深汕合作区京瑞保安公司招保安、后勤主管、会
[便民信息] 深汕合作区京瑞保安公司长期招保安
[便民信息] 深汕合作区京瑞保安公司长期招保安
[便民信息] 京瑞招保安

发表于 2017-5-17 10: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发表于 2017-5-17 1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图文并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4: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分享
发表于 2017-5-18 09: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去丽江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