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03|回复: 0

[汕尾] 红土地开辟幸福路 ——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掠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5 14: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让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欢欣鼓舞、满怀期盼。同时,增强了我市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信心,也为我市在新时代奋力实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提供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海陆丰大地落地生根。

    在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村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了落后的村容村貌,使该村成为了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全村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潜在价值,拉开了红色旅游的序幕;在陆丰市陂洋镇双坑村,村“两委”以党建引领“五抓五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今,在海陆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广大“三农”工作者和农民群众正瞄准短板弱项,立足当地资源特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开辟富有“个性”的幸福路。

    陆丰双坑村:党建引领促振兴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果在陆丰市陂洋镇双坑村已渐渐显现。该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帮扶单位深圳市公安局的大力扶持下,以党建推动“五抓五促”,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今,双坑村换新颜,美丽乡村现雏形,已脱贫250户1162人,脱贫率达80%。

    省委书记李希指出,“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能不能选好带头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败。双坑村通过换届选举,加强了村党支部建设,村党支部在实施乡村振兴中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双坑村严格执行村务民主集中制,规范村“两委”议事决策流程,开展好“三会一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宣传发动为重要抓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抓民生保障,促生活水平改善;抓基础建设,促经济发展;抓产业扶贫,促‘造血功能’;抓环境提升,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三保障”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申请低保、落实医疗保险、在校生生活费补助;积极推进基础项目建设,加快农贸市场、文化广场、公厕等项目进度,由深圳市公安局投资90万元的村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通过申报使用扶贫资金,实施农田引水渠道等6个微小型项目;通过乡贤捐资200多万元,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以及龙潭灌渠二分灌4.8公里修建工程,使该村1300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为600余户农户带来收益。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双坑村村民看到了希望。双坑村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去年,深圳华阳国际公司为双坑村编制了整治创建规划,制定了规划图,在陂洋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以点带面,有效治理了交通堵塞和环境脏乱差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村民大力支持,让出了3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乡贤捐资2200万元, 其中桥头村钟永利、钟永塔兄弟捐资2000万元。

    说起产业振兴,陆丰市陂洋镇双坑村党支部书记余娘新感激地说:“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大力支持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拨了100万元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同时投入扶贫资金1046万元发展光伏产业。我们村建立了两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主推种养、光伏发电等绿色环保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余娘新说,一个是以双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种植、牛牯岭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养殖为基础,与正大公司合作,发展优势产业,广泛发动农户积极参与。目前,已投入扶贫资金235万元,双泰农业合作社开展牛大力、沉香树以及菠萝等果树种植60余亩,带动68户贫困户参与该项目,且吸纳了16名贫困劳力就业;牛牯岭合作社以养鸡为主导产业,带动85户分散养殖户参与,并解决了20多名贫困劳力就近就业。另一个是投入870多万元建设陆丰首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100KW)已经完工,二期工程(480KW)正在施工中。建成后,预计可维持运作25年,村集体平均每年将有约90万元的收益,可稳定保障每户贫困户每年约2100元的收益。

    此外,在双坑村的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中,还包括注重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做到“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韵乡愁”。贯彻落实好这些规划,美丽双坑的愿景将渐行渐近。

    海丰新山村:“红色”传承促振兴

    省委书记李希指出,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做好“特”字文章,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

    通过“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的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也发生了变化。新山村历史上涌现的许多革命英烈为该村种下了“红色”的种子。近年来,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新山村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精准脱贫攻坚为契机,积极实施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红色传承“三个示范”创建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喜人的发展和变化。

    “新山村是海丰县历史文化名村和红色村,村内仍保存有农会旧址、农军训练场等革命遗址,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说起自己村庄的特色,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自豪地告诉记者,通过红色基因传承,一个革命史迹齐全、红色氛围浓厚的特色“红色村”已初步建成。

    走进新山村,映入眼帘的是风光秀美,背靠秀丽的鹿境山。该村前临丽江溪,后绕黄江河,是海丰八景之一“丽江月色”所在地。这里人文蔚然,地方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红色基因厚重,大革命时期,在彭湃的带领下,广大村民踊跃投身革命,涌现了许多革命英烈,仅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8名,吕培其一门七英烈、吕乃荣父子三烈士等壮烈事迹广为传颂。因为有厚重的红色基因,新山村把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着重放在了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上。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新山村通过去年村级换届选举,选好配强“两委”班子,积极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建设。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山村聘请了深圳龙岗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设计编制《新山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深圳龙岗区对口帮扶下,该村引进建设了600亩袁隆平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使每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流转土地800亩,每亩每年增加租金收入1200元;村集体集中扶贫资金200万元入股海丰龙岗大厦,每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2万元入股县红色旅游开发项目,村集体和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别收益10万元和1400元。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叮嘱。新山村谨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精心建设红色文化长街等,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潜在价值,着力打造集民宿、农家乐、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庄,培育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吸引更多人来这里参观旅游,接受红色基因教育。

    吕湖泳笑着说:“现在感觉干劲特别足。我们全村人都为村子‘红起来’而感到由衷地高兴。”新山村作为省定红色村,在加大红色史料普查、挖掘力度的基础上,计划投资500多万元,规划建设红色文化长街,新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广场。目前,已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农会旧址(义平社)、部分烈士故居的修缮,布展了史料简介和革命物品,吸引着县内及周边地区的群众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目前,新山村已经成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新山村以红色基因特色推动“三个示范”创建工作,阔步踏上了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山的康庄大道。如今,新山村基层组织强了、农村经济旺了、乡村面貌靓了、红色记忆醒了,广大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在不断提升。

    陆河螺洞村:绿水青山促振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万亩梅园里,一个白墙灰瓦的粤东小村点缀其间。这个位于陆河县水唇镇东部的省定贫困村螺洞村,靠着守住青山绿水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初步实现从贫困线向脱贫线冲刺。这里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被保护良好,芳草遍地,满目青翠,村庄的道路、建筑与梅园相融合,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

    很难想象,如今村容整洁、鸟语花香、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旅游的螺洞村,曾是一个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蚊子、苍蝇到处飞,面临着被淘汰、被边缘化、空心化命运的村庄。三年前,螺洞村“脏乱差”问题严重,有四百多间危旧土坯房和60%的房子没人居住,全村70%的人口已搬迁到陆河县城或到外地居住,村里留守人员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幼”,常住人口不足500人。

    “当时摆在螺洞村面前只有两条路,思变或者思迁!经通盘考虑,慎重讨论后,我们螺洞人还是选择了思变!”彭仿营如是说。他是螺洞村党员代表,也是广东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5年11月,螺洞村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村级股份公司——广东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以现金或土地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发原生态旅游业。

    穷则思变。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鼓励发展生态旅游,各项政策、人才和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螺洞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陆河县委、县政府和水唇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由全体村民参股的旅游股份公司,全村筹集了600多万元作为旅游开发的启动资金,其中发动外出乡贤出资300多万元。该村充分发挥梅园特色的旅游资源,组织和引导村民参与其中,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激发理事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内生动力,村党支部、村委会、村股份公司三驾马车齐驱并进,借助农综改革的东风,走出了一条脱贫奔康的新路。同时,动员村民以土地、青梅或现金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

    经过努力,螺洞村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汕尾市十大休闲基地等称号。而且,螺洞村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梅花连片观赏基地之一,初步建成了国家AAA旅游景区——螺洞世外梅园。如今,偏僻的小山村热闹了,村民高兴了。每到梅花盛放季节,很多外地游客就会慕名而来观光旅游。据悉,今年梅花节期间,“世外梅园”接待游客近20万人,最高峰日达2.5万人次。

    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不仅给村里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还为村民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凡具劳动力的泥水工、木匠工、装修工都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家庭主妇当起农家乐老板娘,老奶奶、老大爷在家门口卖土特产,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回乡打工创业……这些故事里,隐藏着保护生态带来的宝藏,勾勒出螺洞村脱贫奔富的清晰路径。彭仿营满脸幸福地说:“大家对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面临空心化命运到游客络绎不绝,生态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螺洞村的美丽实践,生动展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精髓。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城区召开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汕尾资讯] 万象“耕”新不负春 田间地头绘“丰”景——
[汕尾资讯] 乡贤充“植”110万元 捷胜镇筹备成立“善绿美
[汕尾资讯] 城区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拆除工作
[汕尾资讯] 林永长督导检查侨区敬老院安全管理和康养服务
[汕尾资讯] 华侨管理区将“美丽”送到家 共创美丽庭院 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