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确实是一种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疾病,但是治疗难度较大,而且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产生严重危害。不少人患感冒后经常自行用药,结果药不对症、疗效不佳,更有甚者反而导致病情加重。下面就介绍几种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感冒药的误区。
1.感冒了?赶紧吃消炎药! 不少人认为,如果感冒了,吃点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这是不对的哦。感冒分病毒和细菌感染两种,只有细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才有效,大部分由病毒引起的感冒抗生素是无效。严格来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特效药物,大多数采用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主要是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病毒达到恢复的目的,也就是坚持过了一个周期就会好了。 2.喝酒祛寒好不好 有人认为感冒后喝几杯酒,有祛除寒气的效果,对于感冒的恢复有奇效。从某些方面来看,喝酒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某些症状有暂时的缓解效果,但是感冒时喝酒如饮鸩止渴,酒力过后病情更严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感冒一般是上呼吸道炎症反应,感冒后饮酒会使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感冒后饮酒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发热就得吃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功能,虽然发热是会让身体感觉到不适,但是却有助于机体抗病能力的提高。当发热体温未超过38℃时,一般没有服用退热药的必要。这是因为,如果在短时间内连续使用或一次性使用大量退热药,极易造成体温突然下降而导致虚脱。而且相对于成年人,老年人和儿童更容易发生这种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物理退热法,例如用凉毛巾或者冰袋在患者额头冷敷,或者是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以及胸部、背部、四肢等部位涂擦浓度为20%~30%的酒精。当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时,不要盲目使用退热药掩盖症状,而是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发热原因,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在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时,还应保持患者所在的室内空气流通,并且多喝水。 来源:安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