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63|回复: 0

“疟原虫治癌症”有效吗?背后的真相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8 08: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教授团队展示了「疟原虫可以治疗癌症」研究成果的视频,引爆了朋友圈,也点燃了广大晚期癌症患者的希望。然而紧接着,多名业内专家陆续开始质疑这项研究,指出研究存在诸多不严谨之处,喧嚣尚未尘埃落定……那么,“疟原虫治愈癌症”的“重大利好消息”为何引发众多质疑?疟原虫为何能治疗癌症?疗效是否真有那么神奇?晚期癌症患者选择疟原虫作为治疗手段,收益和风险如何?本文为您一一讲解!
微信图片_20190318084727.jpg

  疟原虫是什么
    疟原虫是疟疾(一种会感染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的病原体,借由蚊子叮咬散播。
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在红细胞中繁殖,广泛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溶血、血管内凝血及全身免疫反应,从而减少脑、肾、肝、脾的血液供应,造成这些器官组织缺氧坏死。
有5种疟原虫可导致人类疟疾,其中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和间日疟原虫(P. vivax,陈小平团队使用的疟原虫)最为危险。被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寒颤、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伴随呼吸窘迫、脑型疟疾、多器官衰竭,甚至丧命。
致命疟原虫为何能治疗癌症
癌症之所以难以治疗,是因为它有很多方式来逃避免疫系统,甚至反过来抑制免疫系统,使原本负责清除癌细胞的T免疫细胞失去作用,癌细胞肆意扩散。
疟原虫抗癌的机理,就是通过疟原虫,来重新启动和增强人体自身抗肿瘤的免疫力,让免疫系统重新产生抗癌抑癌的效果。也就是说,疟原虫可以理解为一种激发人体免疫力的触发开关。
此外,疟原虫还有另一种方法能杀死癌细胞。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切断连接肿瘤的血管,从而对肿瘤断粮断营养,让癌细胞“饿死”。
目前为止,陈小平教授进行过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揭示了以上疟原虫抗癌的部分机理。他宣称,疟原虫感染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启动抗肿瘤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显著延长肺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荷瘤小鼠的寿命。
“以毒攻毒”,古已有之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想到了这不就是“以毒攻毒”吗?虽然“以毒攻毒”的想法在大众眼中很疯狂,但在医学史上,用病原体来治疗癌症或其他疾病,这种做法并不罕见。
19世纪末,美国外科医生威廉·科利,发现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高热可以有效治疗癌症,并用灭活链球菌挽救了很多癌症病人的生命,因此被很多人称为“癌症免疫学之父”。然而随着放化疗等更好技术的出现,风险较高的“科利毒素”就被历史淘汰了。
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朱利尤斯·瓦格纳·贾雷格意外发现疟原虫引起发热可以治疗神经性梅毒,并因此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但有了青霉素后,这种发热疗法就退下了历史舞台。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就力主疟原虫疗法治疗癌症和艾滋病,但由于在墨西哥进行人体试验,引起5名被试者中4人死亡而受到美国疾控中心和学术界的谴责。亨利·海姆立克也曾与陈小平教授有过合作。
病原体疗法前景良好,但并非主流
从病原体角度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这个方向的研究有着它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是简单的“以毒攻毒”。无疑,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有望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但是在实践层面,纵观医学发展史,病原体疗法并不是主流。因为这种疗法具有潜在风险,相关研究一般需要慎之又慎。病原体会在人体内引发疾病,危及生命,因此必需先进行动物实验,只有在动物实验里证明了有效而且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去向伦理委员会申请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试验。
该基础研究只进行到了小鼠,并没有进行灵长类肿瘤造模动物的实验,就直接用于肿瘤患者身上,或许可能存在严谨性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318084731.jpg
疟原虫治癌,有哪些风险和问题
1. 可能引起疟疾传播
在疟原虫治疗癌症的人体试验过程中,癌症病人会感染疟原虫,也成为疟疾的一个传染源,并且会持续一年之久。如何防止蚊虫叮咬癌症病人后再去叮咬健康人而传播疟疾,是疟原虫疗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少网友认为,在特效药青蒿素面前,疟疾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很容易被治愈,因此“试试也无妨”。但事实上,这种观点严重低估了疟疾的传染性和危险性。疟疾是世界公认的三大传染病之一,根据WHO2017年统计,全球估计有2.19亿疟疾病例,因为疟疾死亡的人数高达43.5万人,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疟疾。复杂的生活周期和蚊虫叮咬的传播方式,让疟疾有很高的传染性。疟原虫基因突变太快,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虽然我国疟疾控制成绩显著,但近几年,每年约有3000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每年都有中国公民因为疟疾而死亡。屠呦呦教授参加诺贝尔奖领奖典礼时就已经表示,东南亚各国都是疟疾疫区,而且疟疾已经在东南亚的多个地方出现抗青蒿素的毒株,这些国家跟我国云南、广西相邻,我国的防疫形势并不乐观。
2. 副作用
疟原虫本身对人体有害,是一种“毒物”,感染疟原虫的一大副作用是间歇性高热和各类症状。癌症病人本身免疫系统就脆弱,有死于感染和高热引起的多脏器衰竭的可能,死于肿瘤进展、转移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此外,疟原虫本身也是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2A类致癌物,有引起淋巴瘤的可能。如何控制疟疾不给癌症患者造成双重伤害,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3. 疗效问题
相关团队表示,在接受“疟原虫免疫疗法”的首批10位病人中,有5人治疗效果明显,其中2人可能被治愈。关于癌症治愈的定义,临床上认为至少需要经过5年的观察,患者经过检查没有出现病灶,也没有复发,才被认为是临床治愈。显然,这两例患者都达不到5年的观察期,其是否真正治愈尚待验证。
而且在实验设计上,要真正说明效果,必须要有对照并排除混杂因素影响的临床试验,需要观察到疟原虫治疗存在效果、而对照治疗没有效果的证据,那才能真正证明是疟原虫治疗有效,而不是病人此前接受的放化疗、或实验过程中使用的青蒿素后所起的抗癌作用。
临床试验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早期的试验不需要很多病例,只是确认治疗的安全性。严格来说,只有III期的临床试验,有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双盲等试验设计,才能证明这项治疗是否有效。
从临床试验的备案记录来看,目前疟原虫治疗癌症的试验,都还是早期的试验。
晚期癌症病人是否值得尝试
因参与研究者不能接受其他治疗,对于还有其他任何治疗选择的患者,都不建议放弃主流的癌症治疗而选择收益未知、风险较高的疟原虫疗法;对于没有其他选择的患者,建议充分了解并权衡利弊后谨慎做出选择。也就是说,对于传统的放疗、化疗、手术后无效的患者,建议还是先尝试目前已经研发成熟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暂时不要考虑疟原虫疗法。
疟原虫疗法是一项收益未知、风险较高的早期研究,可能会是一种好用的新疗法,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生存率,但也可能会是雪上加霜,使患者在癌症晚期还要承担疟疾的危险。医学需要创新,但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础之上。上述研究还需要更多时间和更科学、更充分的试验加以检验。
目前我国已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药审批、落实抗癌药降价措施、强化短缺药供应保障,进口抗癌药零关税,持续深入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并且已经实现了17种抗癌药入医保报销目录、PD-1抗体药获批上市,我国的晚期癌症患者会越来越多地同步接触到研发前沿的癌症新药。
来源:安安网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倒春寒”时节,这3类病需谨防!
[汕尾资讯] 老人和小孩可以喝发酵果汁吗?
[汕尾资讯] 复方甘草片不宜与这些药物服用,吃错后果很严
[汕尾资讯] 十胃九病,可能与它有关,这样做可及早发现
[汕尾资讯] 金银花保健功能佳,但食用需注意这些
[汕尾资讯] 含植物成分的染发剂比含化学成分的更安全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