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19-12-30 19:22 编辑
周末和朋友看电影《叶问4》,里面精彩纷呈的格斗场面和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每一位观众。看完后,好久沉浸在电影里的情节中,特别是甄子丹一句“够了”,总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看了《叶问4》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明白“武侠”的真谛。在《叶问4》里,叶问提到了自己的学武宗旨,看见不公之事必须站出来,那就是他的学武初心。一个“武”字,是由表示武器的“戈”和表示脚趾的“止”构成,引申为勇敢、英勇,武以止戈。制止战争,须以武勇实力作为后盾。侠字,就是路见不平 一声吼,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中国武术的真谛,也是学武人的初心。
做任何事情,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特别是在当前中美微妙的关系中,也许更让我们的国人要:居安思危,国虽大,忘战必危。
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威慑力:牢固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极强的经济竞争力,超强的国防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和文化的自信力,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看了《叶问4》,相信中国武术是能战的,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围有一席之地,完全可以与任何格斗技术相抗衡,并最终战而胜之。当然,这需要放眼世界,不能固步自封,需要“拿来主义”,把世界任何优秀的技击技术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各门派的掌门人,在迎战空手道高手的时候,几乎都是不堪一击,只有形意拳女师,还勉强挡住十招,十招过后就败北。他们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呢?就是固步自封,互相排挤,不会也不愿意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中华武术总会的万会长其功夫水平与叶问在伯仲之间,但他为什么跟洋人较量的时候,输得很惨,原因就是出在攻击力上。看他开始的时候,出招精准,招无虚发,多次击中对方,但都没有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这是因为对方体型过于威猛高大,力量雄厚,充满野性气息。在这方面,万会长都处于劣势。虽然对方说了“No Rules”,但是显然万会长还是一个很讲礼貌的人。叶问、李小龙,就不是这样,敢拚敢斗。
看了《叶问4》,中国武术需要内外兼修,既要外练硬功,更要内修功力。李小龙身材矮小,但为什么能够战败身材高大威猛的外国武士?这得益于他以太极拳、咏春拳为基础,又得益于他博采众长,善于学习揉合空手道、法国腿、跆拳道、拳击、泰拳、菲律宾棍法的优点,然后自创一派“截拳道”。看了《叶问4》中,形意拳女武师本来可以和空手道高手相抗衡的,可惜她内劲不足,内力修炼不够火候,所以最后还是败下来。
中国任何武术流派,都是内外双修,只有足够的功力才能发挥招式的威力。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传说中的武功只剩下“外功”。看看广东五大南拳,洪刘蔡李莫,强调: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根本就没有内功心法。而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也有全国武术比赛,但是已经和技击没有什么联系,成了武术套路表演竞技,注重的是观赏性。在《叶问4》中,最终叶问打败了巴顿(海军陆战队军官),攻击了对方的眼部、喉部和裆部,真正的“No Rules”。在这里,影片变相表达了对中国功夫的杀伤力的理解,中华武术本来就是杀人之术,精妙的招式是为了击中对方身体上的弱点,特别是面对体型远胜于自己的对手,这才是真正的功夫中的精髓。
在《叶问4》中,还有一个家教问题。叶问的儿子不喜欢读书,喜欢练功习武,但叶问总是反对,甚至在怒火中还赏个巴掌给孩子,还千辛万苦去美国,想给孩子找个学校,好好读书。万会长在对待孩子培养方面,也是如此。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好在最后都改变观念,还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主选择发展道路。
总之,《叶问4》是一部好的电影作品,看完给观众有很多启示作用,既能够激发我们的家国情怀,也能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好好改革以武术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启发我们的亲子教养,是一部值得观赏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