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汕尾市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地摊经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小商贩不见了,城市整洁了,如影随形,我们的城市烟火气、传统生活味儿变淡了。但是,李总理发话说:“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近日,基于疫情导致消费力下降,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空间更狭小,适当放宽流动摊贩的空间,激活城乡经济,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其实,海陆丰的地摊经济历史悠久。君不见,海丰各地的墟市,很多就是地摊经济,有的地方一三五开市,有的地方二四六到墟。君不见,曾经的红场夜市,虽说一个小小的夜市、却解决了无数个家庭的三餐温饱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君不见,最近海城的龙津走鬼夜市,日常用品,琳琅满目,民间小食,应有尽有,光顾居民,挈妇将雏,人来人往。龙津走鬼夜市的热闹,就是繁华的铜钱路早市,也无法与之比拟。
象我们汕尾地区,大工业还比较稀缺,还不能安排很多人就业,怎么办?
在全民创业的今天,地摊经济就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不但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成长出在其中摸爬滚打的商家,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很多驰骋风云的商贾大鳄,如李嘉诚,如黄光裕,就是从地摊中走出来的。
看看吧,摆地摊的商户无不笑逐颜开,喜形于色,他们一边做生意,一边歌唱共产党亲民,感谢人民政府开明。现在他们再也不怕城管了,再也不用担心“鬼子进村”了。只要合法经营,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价真货实,养家糊口绝对没问题,如果勤劳、有文化、会动脑筋、总结经验,一不留神,发财致富也是大概率的事情。不少小商贩说: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了,我们揾食艰难的日子也终于过去。
地摊是一种历史,是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历史;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文化。在这里,烟火气甚浓。贩夫走卒,你来我往,挑担支摊,你卖我买,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地摊上卖的都是一些家常物件,质量不一定好,但对于草根家庭来说,许多东西是生活的必需品,加上价廉物美,所以大家都乐意去采购。
当然,地摊虽好,但假货更容易以假乱真。因为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也因此,也容易出现鱼龙混珠的情况。由于缺乏严格管制,流动性大,一些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比比皆是。
售价成本很低廉,敢冒着风险生产的人不在少数,与此同时,不知情的摊主以为自己赚了便宜,囤了货回来卖,却不知其中的风险。比如,销售假冒“全聚德”烤鸭,连锁超市商标侵权赔偿4万多;又比如,6瓶冒牌“六神”被正主索赔24800元!
这些制假售假的厂家,侵犯了正主的知识产权,而你销售这样的假货,也会被正主揪出来,一并遭到处罚!如果不想辛辛苦苦小半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话,侵犯知识产权的假货,千万别卖。另外,小商贩不得危及消防安全、不得影响交通秩序、不得污染环境卫生、不得侵害他人利益。
所以,汕尾的地摊经济要适度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不能一哄而起,更不能成为假货的集散地。地摊商贩要遵守法律,杜绝欺诈行为,也要接受严格的检查,特别是有关部门要严把质量关,绝对不能让地推成为假货的集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