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1074|回复: 5

[论汕尾] 两袖清风谁能比 丹心报国遭污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2 10: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0-6-22 21:51 编辑

              两袖清风谁能比  丹心报国遭污名
                                 作者   周洪流       转帖  陈治赠  2020年6月22日

       陈炯明,小名“捷”、入学名“赞三”,中秀才后改名“炯明”,曾用字“月楼”入广东政法学堂后改字为“竞存”,笔名“陆安” 。清光绪三年(1878年)丁丑年一月十三日巳时生于广东省海丰县联安白町村,1898年陈炯明21岁时与马育航、林树声等同时考中秀才,没有再循着举人、进士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在家乡过了几年心满意足的婚姻生活后,1906年离开家乡来到了广州,入读政法学堂,1908年陈炯明以优异的成绩从政法学堂毕业。在广州的两年时间里,陈炯明大开眼界,接触到各种新思想,结识了同盟会员朱执信,为其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1909年回到家乡创办《海丰自治报》自任主笔,宣传自治才是救中国的唯一良方。这一年当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任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属下的编制课课长兼调度课副课长,辛亥革命胜利后广东军政府成立被推为副都督,不久成为都督。1917年被黎元洪授予其“定威将军”和粤军总司令,1920年8月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内幕部总长之职。因拒绝北伐,1922年4月被孙中山免去这三职务。“六一六”事件后,1923年1月被滇、桂、粤联军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击败,后率部退守东江。1925年革命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其所部,陈避居香港。1925年10月10日在香港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陈炯明任第一、二任总理。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身无寸铁。但作为统治一方的权势人物,死后竟无钱下葬,最后用母亲的棺材下葬,至少“廉洁”二字对陈炯明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呜呼,巨星殒落潦倒结束,如今成了茶余饭后褒贬不一的评论话题。说到陈炯明,很多人都想到了——军阀,甚至是“反动军阀”,但是他的“军阀”生涯争议非常大,有人说他坏,有人说他好,那么是好是坏我们不好分辨。他是南方阎锡山,他的悲剧在于离孙中山太近,这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阎锡山的幸运就在于他离孙中山足够的远,所以陈炯明在国民党叙事里成了“叛徒”、“野心家”和“反动军阀”。而山西的阎锡山自成了模范省长,内政达人,党内巨头。

      广东曾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中心,孙中山也曾在广州建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东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很多风云人物,比如陈炯明就是其中之一。陈炯明是辛亥革命的元勋,从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开始任广东都督。掌握广东军政大权被称为“广东王”,客观地说,陈炯明是一位悲剧性军阀,他信仰联省自治,严厉禁娼禁赌,名扬海内外。就因与孙中山理念不同而被历史否定。抛开立场,单讲陈炯明这个人,却是一个令人心生敬意的英雄人物。就连孙中山也曾经说过:“陈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简朴,我也不如。”

       陈炯明贵为广东军阀,却不蓄私财,这导致他下野后贫困交加,1933年陈炯明病逝,终年55岁。作为显赫一时的“广东王”,去世后令人唏嘘!自律的陈炯明不像那个年代的军阀那样三妻四妾,他一生只有一个夫人。这位夫人是他求学时老师的女儿,名叫黄娥。1899年,21岁的陈炯明正式迎娶了黄娥,婚后夫妻融洽,相敬如宾,陈炯明与黄娥成婚后生下5个女儿,这导致陈炯明到中年还是没有自己的儿子,那个年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且当时人们的思想还很迂腐,认为没有儿子就没有后代,很多人劝陈炯明纳妾,包括陈炯明的夫人黄娥也劝他再娶一位妻子,好为陈家传宗接代,但陈炯明却拒绝了这些人的提议,并告诉别人自己一生只认黄娥一人为妻子。过了一些日子,忠诚之下,黄娥身怀六甲,第六胎终于生下了儿子。在这之后,黄娥又连续为陈炯明生下了两个儿子,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叫:陈定夏、陈定炎,陈定炳,有儿子就有了后代,常人如此,英雄略同。但是陈炯明对夫人的忠诚是一如既往的。哪个当官的和哪个土豪,哪个军阀都是无法比拟的。

       英雄总有不同的表现,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胆略过人之处。1907年惠州知府陈太府陈召棠为官十分恶劣,办事不公,将十三、四岁的儿童问斩,草菅人命,惠州的一些绅士决定要状告陈召棠,但此时无人敢在告状上签上第一个名字,因签第一个名字的人要到广州出庭对质,如果被认为是诬告,便有杀身之祸。当时张友仁是陈炯明的好友,知陈炯明敢作敢为,便认为非陈炯明签第一个名字莫属,于是便问陈炯明签第一个名字如何?并说明签第一个名字的有杀头严重性和可得一千大洋奖金,但陈炯明却一口答应,又不知陈太府的证据如何?但是绅士们早已列举了十大罪状,并由陈炯明亲自参加调查取证,得到人证物证俱在,调查证据确凿后,陈炯明决定冒死前往。大家绅士也为他准备了一千个大洋,陈炯明知道后,拍案大声批评说:“我是惠州一份子,不是为了钱才来告陈召棠的,我是为惠州人民审冤。”随后将一千大洋捐给了惠州会馆作为建筑费,最后告倒陈太府陈召棠。一个不满三十岁的法政学生,敢于冒死为了人民抱不平,不求功利。第一个提出废除《就地正法案》。袁驾洲说:“炯明的名声因此大震,人们认为炯明有本领、有胆量、非凡” 。

      陈炯明还有教育强国之梦,为了强国陈炯明一如既往的关心教育,为了传播新思想,广推创办书院和学校,改设学校科目,其中有外语和数学,并将成绩好的学生派往国外留学,其中海丰人彭湃、陈其尤、黄鼎臣、马思聪等都是他派往外国留学的,是教育改革的典范。广州还较早兴办幼儿和女子教育,如开建启蒙学堂、启蒙养院、第一间女子学校“真光书院”,又首设体育课程,首开男女同校之先例。陈炯明首先提出:“教育为先”,“主张平民教育之权利”,“严禁鸦片”,提出“六三三之教育体制。”即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教育是民族兴旺,国家强盛之千秋大业” 。陈炯明推行课程表制、家访制度、课外活动等,教育为一切之根本,颁布振兴教育令、明确指出:中国教育的三大内容和振兴教育的二条办法:振兴教育令,中将制定了17项具体措施,用军令的方式,以广东为示范区,强制下辖各县务必全力以赴执行。有成绩者,大大奖励,对不作为者立于处分。严令军队不得占用学校一间宿舍,违令者严惩不贷。如果在广东能够成功,将在军政府的所有势力范围内进行推广,吴在民说:“以军令的形式强行推行教育法,闻所未闻,但仔细想之,却又的确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看来这位大将军是真的铁心要办教育了。”王恒岳和陈炯明认真讨论教育改革方案,结合之前黄恒岳在四川等地办教育的经验,两人决定在广东示范区内推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决定创办师范学院,学制一年。招收中等师范在校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行政”、“教育管理”等专业培训。毕业后分派到各县小学担任校长,废除修身,读经等旧内容,增加物理、化学等科目,缩短授课时间,开展课外活动,务必使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普及教育的要求也极为严厉,要求在势力范围内所属各县建立正规中小学,做到“一乡一校”,禁止私塾,为普及平民教育创办公读学校,平民夜校、商业学校、外国语学校、讲习所等。同时令王恒岳准备成立教育委员会。电邀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丶时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始人陈独秀担任教育委员长,全省财政收入十分之二用于教育之上,划定教育经费,无论何种政费不得挪用。民众无分男女,有满七周岁起皆有受六年教育之义务,另外将女子教育纳入到法律保护范围。为了更好传播新的文化思想,陈炯明在家乡还特任命张友仁为海丰县县长,创办县立中学即“海丰中学”,任命秀才周卜西为教育局长兼海丰中学校长。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反对陈旧的世俗思想体系,提倡进行新文化运动改革,先进文化新思想在海丰也得到有力的宣传和广泛的推广。

      热爱祖国、不做汉奸。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民族之危难,国之沦丧,日本人通过各种渠道收买汉奸,为他们全面侵华铺路,东北军张学良一枪不发撤到关内,而日本人除了加紧侵略的步伐,还大力拉拢中国实力派人物,曾多次联络陈炯明,企图拉拢及其致公党之人士为日本所用。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陈炯明不为所动,他对日本使者说道:“想让我做汉奸,可以,但你们先归还我东三省,不然免谈。”听完陈炯明的这番话,日本人气的脸色发青,扭头就走。后来,日本人得知陈炯明在香港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又派专人送来8万支票。陈炯明一再拒绝日本人的利诱,面对8万大洋,他不屑一顾,提笔在支票上打了个大叉,丢还给日本人。陈炯明不为金钱利禄,大义凛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愿出卖自己的祖国,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陈炯明亲拟了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情,全凭一寸赤心知”。然而“定威将军”,似乎后人对自己的评价早有预感,摆出一副完全让历史来说话架势,言语间竟然还充满了自信,实在令人有点纳闷。长期以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一提起陈炯明这三个字,便会想到反动“军阀”,“军阀”是“革命”吗?是“叛徒”吗?这样一个角色,可谓两袖清风谁能比,丹心报国遭污名,悲乎,矣哉!
                 2020年5月8日

      注:该文荣获惠州市作家协会、惠集读书会、海丰县陈炯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陈炯明印象征文活动优秀奖。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活到老学到老
[三唯论点] 退休干部举报县委书记后被捕一案续闻
[三唯论点] 天地不负民愿 古邑满园春色
[三唯论点] 海丰县城益民路“立体停车场建成”为何不开张
[三唯论点] 多形式开展课间体育活动,全方位增強中小学学
[三唯论点] 本科生为找工作“回炉”读职校现象,该喜还是

发表于 2020-6-22 1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给力
发表于 2020-6-22 12:50:2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历史自有公道在,岂以成败论英雄……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22: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村民甲 发表于 2020-6-22 12:50
历史自有公道在,岂以成败论英雄……

是的。公道在民心。
发表于 2020-6-27 04: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情,全凭一寸赤心知”一切尽在挽联中。惟英雄才知未来,才相信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惟英雄才没有对朋友下毒手,惟英雄才会有对民族对国家的一份赤子之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