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23269|回复: 0

[汕尾] 彭湃家乡的这股音乐红流,令人心潮澎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8 16: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中国农民运动,彭湃是一杆大旗,毛泽东称他“农民运动大王”。前不久,一部以彭湃为原型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红流澎湃》在广州诞生,同时为广东艺术节拉开大幕。这是南方歌舞团向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也是广东省有史以来的首部原创歌剧,而革命先驱彭湃短短的生命历程为这部戏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营养。作为一部红色题材歌剧,《红流澎湃》没有将彭湃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而是一位朝气蓬勃有理想有血性的时代青年,真实鲜活生动感人。而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恰恰是无数个像彭湃一样的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创造的。一部汹涌着红流又弥散着烟火气的大戏,看着听着令人心潮澎湃。



接地气不脸谱有烟火气的大戏

最近,不停地游走在各地看各种红色题材的原创歌剧,一部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在舞台上不断地立起来,一个个曾经影响我们生命的革命领袖在艺术空间成为了当年的他和她。在广东汕尾,九十多年前,有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就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之一的彭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彭湃就是历史书中的人物,在百度百科中的寥寥数语就可以看到他短暂而又光辉的生命轨迹——“彭湃(原名彭汉育,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之一。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但是,当彭湃出现在歌剧《红流彭湃》中,创作者近乎真实的还原了当年那个血气方刚激情四射的小青年。走路虎虎生风,说话狂放不羁,他的出场就带着极强个性特色——从教育局长宝座上裸辞回家,这让希望他光耀门庭的家族脸上无光。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和熏陶,他在心里早已与农友们成为一家人,但是因为地主少爷的身份和那身西装革履的打扮,让他和耕作在田间地垄的他们有着天然的隔阂。他把分家得来的本就不多的田契试图分给乡亲们,遭拒之后不假思索付之一炬。对于彭湃出身的阶级,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但对于吃不饱穿不暖的农人他就是一尊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带领着农友们和土豪劣绅作对,他让自己这个少爷迅速的融入革命的洪流,成为一位坚定的战士和革命的领袖。在这个舞台上,观众看不到神坛上的领袖,见到的只有一位有血有肉的极具个性的时代青年,他从文字的历史书中复活在歌剧舞台上。除了不脸谱的人物真实,剧中的生活场景、农人耕作的画面、地域色彩的风光、带有广东元素的原创音乐,都覆盖着浓郁的岭南风情和扑面而来的烟火气,真实的代入感让观众跟着人物穿越百年回到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和彭湃、蔡素屏以及他们的战友们、农友们一起去经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戏剧可以虚构但真实最打动人

看过这部戏的观众几乎都是一个感觉,好听好看感人,这是一部戏可以流传下去的基础。说到编剧游暐之,平时经常见到她是在不同的歌剧音乐剧的剧组中,她的身份不是编剧是剧评人。她是用笔评论别人的戏的人,但是这一次她是“戏中人”。事实上,作为《歌剧》杂志主编的游暐之由评论家转而当编剧时间并不长,2017年的《拉贝日记》她是词作者,2019年的《天地神农》她是编剧,而刚刚新鲜出炉的《红流澎湃》是她的第二部歌剧。用文字评论和用文字讲故事是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将文字用歌剧的方式讲故事就更是一件难事。但是,当编剧这事儿对于游暐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事情。她是一位理论家,对歌剧创作的流程了如指掌,她太知道如何讲故事以及如何把故事讲好。当激情、感动和冲动积累到一定节点上,本身就文采飞扬的她就自然而然的讲起了故事,于是就有了《天地神农》有了《红流澎湃》。游暐之是一个性情中人,经常会为某一部戏的情节或者人物感动落泪,这感动大多是源自真实,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彭湃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自然会有很多真实的故事。于是,她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翻阅了澎湃文集、回忆录等大量的文献资料,那些资料摞在一起足足有一米半的厚度。她在其中找到了很多足以打动人心的内容和线索,辞官、走近农民、烧掉自家的田契还地于民、号召十几万农民加入农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农会运动等剧情,用游暐之的话说“这部戏的事件全部是真实的,没有一件是虚构的。”既然是真事,那么还原生活中的彭湃是最直接的创作手法。所以,在舞台上我们看到的彭湃真实可信。她说:“在创作时,我不想塑造脸谱化的人物,而是遵循歌剧艺术的特征,抓住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几个核心历史事件,融入亲情、爱情和战友情,塑造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可亲可敬、有情怀且接地气的彭湃。”而这,恰恰是《红流澎湃》成功的标志,因为它真实而动人。



超越地域认同感,这很重要

去年,我在长沙看了黄定山导演的歌剧《英·雄》,那一次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观演体验就是那部戏的音乐很好听。而《红流澎湃》依旧很好听,当然原因是两部戏是同一位作曲家——杜鸣。杜鸣的音乐给人最大的感觉是他在用情感铺设五线谱,那音符之间都隐含着剧中人情绪的起伏、情愫的变化以及命运的呼吸,而这些所有源自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最终幻化出如此撩动人心的旋律。整部戏的音乐完整连贯、主题非常突出,如同洪流一般一气呵成令人大呼过瘾。他的音乐色彩明亮,充满着温暖的力量,即便到尾声彭湃和几位烈士牺牲的场景,观众在音乐中感觉不到悲壮的情绪,基调依然是昂扬的,那首咏叹调《共产党万岁》唱出了信仰信念以及明天的希望。当然,还要说上一句,民族歌剧的宣叙调是很难跨过去的坎儿,唱起来难听是常有的事情。但在杜鸣的音乐中,我们听不到那些拗口难听的宣叙调,我们听到的只有优美的歌唱。

每个地方都有极具地域色彩的民间音乐,广东就更是有着取之不竭的音乐素材。这对于作曲家而言,无疑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营养。比如剧中,彭湃和农人们的对唱充满着趣味,有着浓烈的山歌味道,好听接地气充满烟火气。田渔鼓的出场,都是手拿着渔鼓一边敲击一边演唱。相比于有些作曲家直接拿来用一下的创作方法,杜鸣却是把所采纳的地域音乐元素自然地融进自己的创作中,你听着貌似有山歌的味道但琢磨起来好像又不是,这才是高级的东西。当然,作为地域性歌剧,认同感很重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杜鸣强调:“广东的原创作品,一定要有广东音乐的元素。故事的发生地是海丰,一定要有浓烈的地域特色,首先要让那里的人有认同感,要让广东人有认同感。”让广东人认同,而外地观众也有着亲切自然的感觉,这是超越地域的一种认同感,未来这部戏必定要走起来到各地巡演,这种认同感仿佛更重要。


朴素的舞美打造最极致的舞台

当今歌剧舞台大多体现着“大歌剧”的气势,舞台被道具和布景塞得满满当当。写实主义的创作花了不少银子,却不一定起到多好的效果。这几年一直有为舞台做“减法”的呼声,《红流澎湃》的极简风让舞台和人们的眼睛变得干净充满了诗一般的意境。一开场,灯光的妙处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三束灯光将舞台分成三个空间,前区戴着镣铐的彭湃、后区担心儿子安危的母亲,而中区的演员们用肢体语言解读着这对母子的唱词。整部歌剧的灯光调度非常干净极富诗意,诸如表现主彭湃和蔡素屏爱情的浪漫的蓝,尾声一面党旗铺陈开的绚丽的红,高级的灯光是高级的语言,它让舞台变得不一样,让人物拥有撼人心魄的雕塑感。尽管是豪门大院,一方门楼、几级台阶、桌子、椅子、屏风足以展示豪华气派。我敢说这是舞台简法的范例,道具一卡车拉上就走,为未来的巡演省下大把的路费。关键是,这样的舞台并不显得空,它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这也是艺术家尊重观众的一种体现。在多媒体在歌剧舞台上大行其道的今天,这部戏只用了一次,台风肆虐洪水泛滥的场景,用的恰到好处。很想说说这部戏的舞美,无论是豪门牌楼抑或是远处的亭台廊榭,都有着钢笔画的质感。辞官之后的彭湃来到乡间,参天大树和弯曲的裘枝,黑白之间加上似有似无的浅彩,有着一股子身处世外的梦幻感。这一切的神奇效果源自画家吴天和他手中的那支神奇的钢笔。






吴天是个画痴,祖国各地四处的游走,他用他的笔记录下无数古老的自然的画面。特别是在海陆丰的采风写生过程中,他经常在四十度的烈日下,一张纸、一支笔、一方凳,一画就是一天。在剧中二幕一场“陈宗仁家客厅外景”是生活中的场景,就在吴天写生之后的第三天,那精美而古朴的老屋在一场暴雨中轰然倒塌,幸好有吴天的笔提前记录下了这一切。将钢笔画的画作直接作为舞美的呈现,这在歌剧舞台上据我所知应该是头一份儿,朴实自然而又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遇到好本子好音乐是演员的福气

好的音乐和好的本子绝对是一对搭档,尽管游暐之出身理工女,但她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剧本唱词很有文学性,诗意化的语言比比皆是。有着歌唱性的剧本语言,再加上擅长旋律抒情的作曲家杜鸣的妙笔天工,歌唱演员唱起来好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必须赞一下剧中的两位年轻歌者毋攀和刘洺君,他们将彭湃和蔡素屏这对革命伉俪浪漫的展现在舞台上,作为相爱的年轻人他们的爱纯洁干净毫不物质,作为革命者的他们身无长物心无旁骛只有为劳苦大众过上好生活的朴素理想。



青年歌剧演员毋攀此前已经在《红河谷》、《青春之歌》、《星海》等歌剧作品中塑造过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但是无疑彭湃是他最为抢眼夺目的角色,他以扎实的唱功和深厚的情感为观众奉献了“起风了”、“哭爷爷”、“长天里狂飙起”、“在我有心中有一条巨龙”等多段色彩与难度各不相同的咏叹调,高音时情绪激昂毫不费力,抒情时心心念念走心入肺,他用音乐和表演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革命者形象,在人们眼中他仿佛就是那个“湃哥”。我上一次见到刘洺君还是《英·雄》的舞台上,她扮演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那个角色演起来很过瘾,少女时的可爱、婚姻中的温柔、斗争中的坚强,角色的色彩变化很强烈。但在《红流澎湃》中,性格开朗的她扮演的“彭夫人”蔡素屏则与繆伯英完全不同,她是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温良恭俭让”占齐了,在彭湃面前她是一个安静温顺的小媳妇,在彭湃身后她是一个革命理想的默默地支持者。没有性格差异,但恰恰那份儿看似没有挑战的“静”成了这个角色最大的特点,因为只有这样才是蔡素屏。刘洺君的演唱令人惊喜,由于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没有太多给她挑战难度的空间,可通过音乐和歌声抒发直击人心的情感却更难。她原本甜美的声音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蔡素屏这个人物增加了亮点,她外表的安静和声音的恬静却反衬出一个女性革命者内心的强大和坚韧。可以说,本来就唱功不凡的两位歌唱家很幸运,遇到了优秀的编剧和带着情感写作的作曲家,他们在诗情画意中讲述故事抒发感情。



歌剧的成功是一群人的爱与付出

一部戏的音乐能够感人能够成功,作曲家似乎只完成了一半,指挥家和乐队的呈现绝对是锦上添花,青年女指挥家王燕激情挥棒珠影乐团为这部戏镇住了场子。最近,指挥家王燕可能是最忙的一位歌剧指挥了,先后指挥了新创歌剧《银杏树下》《天使日记》《红船》《红流澎湃》加上复排的《英·雄》和《与妻书》,还将接手武汉京剧院的《母亲》。对于这些主旋律题材尤其是红色题材的歌剧作品,王燕直言最早接受任务只是因为自己是一个职业指挥家,但是慢慢的自己会时常被戏里面的细节和人物所感动。为了指挥好这些戏,王燕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发现很多东西不是杜撰的,而是真实的,当年那些革命者是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一群有志青年心怀信仰执着的坚持着,谁也不知道明天怎么样,最后硬生生的将这条路给走下来了。“我被那些真的东西打动,甚至在完成作品时逐渐的树立起信心。指挥这些作品比上党史课还要生动,你必须要爱其中的每一个角色,必须被剧中的每一个鲜活生动的人所感动,更是要站在每一个人的立场上去思考。”作为一位女性指挥家,王燕的脸上经常带着一份自信的笑容,可能正是这份儿自信感染了他周边的朋友更感染了乐池里的演奏家们,将《红流澎湃》这个作品以及那些向死而生的先烈们的艺术形象扎扎实实的矗立在歌剧舞台上。


编剧游暐之真诚的说过一句话,“我自己觉得它是一部好戏,不是因为它是我写的,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一定是一个群体一群热爱艺术的艺术家集体完成的。”的确 ,完美呈现一部好戏,背后的功臣不止只有编剧、作曲家、舞美、灯光、服装这些我们能听到看到感受的艺术创作者,南方歌舞团老团长、本剧导演谢晓泳和他的团队以及每一位不知名姓的群众演员、乐池里看不到面孔的乐团演奏家们的倾力付出,都是推动《红流澎湃》一路前行的温暖而又强大的力量。目前,这部戏已经入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扶持项目”的”百年百部”创作作品,未来它无疑会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它,逐渐打造成为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舞台精品,我想这样才不会辜负艺术家的付出和观众的期待。

张学军文 照片提供 南方歌舞团(除王燕照片来自网络)

来源:今日头条老炮张学军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关于陆丰市辖区内新增严管路段的通告
[城事报料] 广汕高铁正式通车,汕尾站首批乘客出发!
[城事报料] 最新通告
[城事报料] 陈某某、高某某被判刑...
[城事报料] 汕尾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
[城事报料] 直播广东:汕尾:计划打造建设40条林分林相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