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查获涉渔“三无”船舶4638艘…

发布者: 女人花 | 发布时间: 2025-11-15 11:38| 查看数: 4903|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今年5月,汕尾陆丰螺河水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集中打击“三无”船舶专项行动。汕尾市“三长办”组织海洋综合执法、公安及镇街执法力量80余人,出动10艘执法船艇及无人机设备、20辆车,划分为5个作战单元实施“收缩式排查”,一举查获涉嫌“三无”船舶34艘。这是汕尾以科技赋能精准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汕尾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一体推进全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万名专家下基层 服务帮扶促安全”等重点行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640 (7).png

汕尾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开展渔业船舶督导检查工作。


截至11月11日,全市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967个,已完成整改958个,整改率99.07%,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

科技赋能精准打击

累计查获涉渔“三无”船舶4638艘

“我们通过前期视频监控、雷达监视及明察暗访,掌握螺河水域仍藏匿部分从事违规捕捞的‘三无’船舶。”市“三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执法艇提前驻守入海口,其余力量分两组从入海口向高螺村和螺河大桥两个方向,通过车辆沿岸排查、船艇河道巡查、空中无人机侦查的方式,对码头、岙口、渔村逐个清查。

640 (8).png



汕尾市开展全市集中清理整治“三无”船舶专项行动。“水陆空”立体执法成果显著,实现“查处一艘、震慑一片”的整治效应。数据显示,休渔以来全市已累计查获违规船舶1261艘,其中涉嫌“三无”船舶1057艘。成效背后,是汕尾创新的“三长制”治理模式。2023年,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三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构建“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县区主战、镇街发力”的组织架构,推动4个县(区)、23个镇(街)、202个村(社区)及29个市直部门形成“立体整治网络”。

640 (9).png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渔业船舶督导检查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在全省率先印发《汕尾市“三无”船舶联合认定办法(试行)》,联合农业农村、海事等8个部门组成联合认定小组,累计联合认定涉案、价值较高等类型“三无”船舶49艘。技防手段的应用让执法工作如虎添翼。依托“岸基雷达+船舶轨迹监控+港口视频监控”等综合性技防手段,24小时实时监控海上船舶动态。涉海各部门实现情报线索共享,通过夜航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精准打击,提升行动效率。三年来,汕尾市共查获“三无”船舶4638艘,销毁拆解4072艘。2025年截至10月底,查获1566艘,超全省查获数量的四分之一。“三无”船舶打击成效连续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亮剑”先进称号。

640 (10).png



汕尾市开展全市集中清理整治“三无”船舶专项行动。特别是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试点,通过建立五级网格责任体系,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班子成员包片、党员干部包船,实现了涉渔船舶安全治理从末端执法到源头防控的深刻转变。截至目前,遮浪街道累计清理“三无”船舶211艘,拆解销毁102艘,注销超龄及非传统渔民船舶资格68艘,配备救生设备5000余件,切实筑牢水上安全防线。


创新推行“三诊机制”

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面对面”交办

“风险等级一目了然,哪个区域要重点盯,看图就知道。”在汕尾市安宏危险品运输公司,停车场入口处挂着一块醒目的“一图一牌五清单”安全警示标识告知牌,不同颜色的色块把风险等级标得一清二楚,企业人员每日经过便可学习掌握风险分布。

“一图一牌五清单”安全警示标识告知牌。类似的场景也在海丰粤运汽车总站上演。候车大厅内,一块色彩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告知牌前,不少候车旅客驻足观看。“我们把风险分布图和候车厅平面图结合起来,对站内不同风险区域进行标注,并明确车辆检查、限速等具体要求,让旅客也能参与监督。”客运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直观可视化的安全警示标识告知牌,是汕尾交通运输领域创新推行“三诊机制”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构建“预诊、出诊、复诊”全链条治理体系,以“预诊”排查风险隐患,“出诊”精准治理顽疾,“复诊”推动长效提升。“‘预诊’强基,精准辨识风险,我们构建了‘一图一牌五清单’风险防控机制。”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一图”即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一牌”即风险告知牌,“五清单”包括风险信息、责任分工、防控措施、动态监控和应急处置清单。

640 (12).png



交通运输企业组织公司员工学习“一图一牌五清单”安全警示标识告知牌内容。在精准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出诊”环节展开攻坚。“我们每季度邀请专家对重点企业开展‘靶向问诊’。”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今年已组织行业专家、业务骨干指导企业(单位)762家次,立行立改一般隐患923处、重大隐患39处。同时完善规范了12份日常安全检查对照清单(指引),实行点对点指导帮扶,帮助重点企业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针对隐患治理“查而不改、改而不绝”的痛点,则以“复诊”固效。汕尾创新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面对面沟通交办制度》,实行“市级统筹立项—县级限时承办—全程跟踪问效”三级联动管理。其中,市级首次交办即明确隐患整改意见、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对未按时办结事项,视情况依次与属地县级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进行“面对面沟通交办”,并协请属地县级政府督办,确保任务精准传导。“这套机制让隐患治理周期平均缩短2天,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上述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交办一般隐患13个、重大隐患1个,有效推动了隐患治理闭环管理,推动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企业自查隐患率超50%

“知道要查消防,但不知道哪些算重大隐患。”陆丰市某五金厂的安全管理员坦言,“我们对着配电箱只能看个热闹,连绝缘层老化都分不清。”这种“本领恐慌”并非个例。在基层监管层面,建筑施工的脚手架承重、有限空间的气体检测等专业领域,同样因缺乏清晰指引而让部分监管人员感到“无从下手”。问题的症结在于隐患排查的责任链存在“断点”:一方面,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检查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企业整改不到位、部门督查不及时,使得同一处隐患反复出现。转机发生在2025年初。随着《汕尾市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方案》出台,一套全新的治理体系开始运转。变化在基层悄然发生。在海丰县某电子厂,一位参加过专业培训的电工手持检测仪器说:“现在不仅知道要查线路是否完好,还要看绝缘层有没有老化,接头是否松动,甚至能看出有没有过载痕迹。”这正是汕尾开展“关键岗位人员安全技能大培训”的成果。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的课程,让执法人员“看得准”、企业负责人“想得透”、从业人员“做得对”。

640 (2).jpg



汕尾市应急管理局组织专家到企业开展指导服务。除了系统培训,汕尾还深化“万名专家下基层”服务,创新推出“企业下单+部门接单”模式。企业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可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下单”,由部门从专家库中匹配合适人才“接单”上门。如何确保这一模式有效运转?汕尾通过整合全市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起204人的安全生产专家库,涵盖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危化品等十多个重点行业领域。截至目前,全市专家指导服务企业4477家次,帮助整改隐患7002处,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640 (3).jpg



汕尾市应急管理局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我们曾因污水处理池的有限空间隐患发愁,‘下单’后,专家当天就到现场。”某食品厂负责人回忆道,专家不仅教员工如何使用气体检测仪,还帮忙制定了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彻底解决了“不敢进、不会管”的难题。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正激发越来越多员工的参与热情。今年3月,安宏公司员工林某河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辆危运车右侧静电带接触不到地面,随即向公司上报。公司第一时间完成整改,并依规奖励其100元。4月,海丰粤运汽车总站驾驶员邱某超发现车内灭火器过期并上报,车队长立即进行更换,也获得了公司奖励。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汕尾全市企业自查重大事故隐患率达到50.59%。这种“群防群治”的模式,正推动安全生产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从创新“三长制”破解涉渔船舶监管难题,到推行“三诊机制”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从实施“企业下单+部门接单”提供精准帮扶,到企业自查、全民参与,汕尾市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让“看不见的风险”变得可查、可管、可治。

来源:南方日报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