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5430|回复: 0

[汕尾] 一场大会,多方共赢 海洋能源合作的“汕尾样本”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洋能源合作的“汕尾样本”

——2025中国—东盟海洋能源产业合作专题会暨汕尾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大会观察

南海之滨,新潮涌动。11月6日至7日,2025中国—东盟海洋能源产业合作专题会暨汕尾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汕尾召开。这是一场创新与智慧碰撞的科技盛宴。大会以“向海图强·智创未来——构建深蓝能源生态圈”为主题,通过成果推介、专题讨论、项目参访等多个环节,为中国—东盟海洋产业深度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也集中展示了汕尾在海洋经济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汕尾勾勒海洋能源产业融合新图景的“汕尾样本”提供澎湃动能。


这是汕尾海洋能源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展现的良好势头。继2024年成功承办第七届东盟+3清洁能源圆桌对话后,汕尾于今年又迎来中国—东盟海洋能源产业合作专题会。同时,“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将在汕尾正式启动,并全面开展面向东盟市场、链接欧洲先进技术的海上风电实证平台项目,对汕尾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推动汕尾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产业“攀高向新”

丰富的海洋绿色能源家底,为汕尾和东盟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汕尾拥有2.39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风光水火核储”一体化能源产业体系持续完善,配套建成了产业链最齐全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先后推动后湖海上风电场、甲子海上风电场并网投运,成功建成粤东地区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目前,汕尾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1118.75万千瓦,预计到2030年全市电力能源装机容量可达3200万千瓦。


640 (1).jpg


记者 陈茂辛 摄


向海图强,是汕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近年来,汕尾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锚定“海洋强市、融湾先行”的目标,已在海洋领域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宏阔格局——

海洋经济势头强劲。“十四五”期间海洋经济逐年增长、年均增速近10%,其中202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占 GDP 比重 20.16%(超过全省14.1%的比重);

蓝色产业蓬勃壮大。“十四五”期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000亿元,总量居粤东西北前列,42个超亿元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5.3亿元,中广核、华电、国泰等海洋牧场项目加快建设,中船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中天科技产业园等制造业项目进展迅速,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运。此外,能源产业聚势腾飞,2025年能源领域完成投资超170亿元,陆丰核电,红海湾海上风电,汕尾电厂5、6号机组,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陆河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稳步推进;


640 (2).jpg



涉海科技日新月异。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海洋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4+1”省重点实验室全面布局,红海湾实验室、南海海缆公司相关成果成为行业旗帜;链接湾区优质资源,汕尾广工大创新院、省科学院汕尾产研院、汕尾中大海洋科学院等动能澎湃;打造反向科创飞地,深圳、广州7座“创新岛”吸引210家企业与团队入驻,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汕尾转化落地,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研发在湾区、转化在汕尾”的金字招牌闪闪发光;

……

本次盛会在汕尾的举办,既是汕尾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汕尾海洋经济产业“逐高向新”的生动注脚。


开放合作

构筑协同发展新格局

当前,汕尾正加速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奋力吹响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

2025中国—东盟海洋能源产业合作专题会上,与会嘉宾们聚焦海上风电与海洋能源产业合作,围绕东盟海上风电发展需求、中国海上风电建设经验、企业合作路径、降本创新与装备制造等重点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该专题会的举办,为区域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其间举办的“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平台下的汕尾海洋综合能源实证基地项目宣介仪式,也标志着有效填补国内外海上风电产业关键空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实证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而依托汕尾海洋综合能源实证基地建设项目,汕尾将深化与东盟国家在标准共建、技术互通、人才联合培养、数据互享、成果共享等方面的务实合作,积极探索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务实合作典范。

在东盟能源中心执行主任拉齐布·达伍德看来,汕尾在海上风电与电网、制氢、农业等多领域的融合发展,而这些新技术已与所有东盟国家分享,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再者,汕尾已构建起完善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覆盖风机、结构件、海底电缆等制造环节,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实力。目前东盟国家尚未在海上风电领域部署此类技术,因此汕尾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也希望汕尾未来能与东盟成员国进一步分享相关经验。

东盟秘书处部门发展局局长坎查娜·瓦尼奇科恩表示,此次看到了汕尾整个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充分展现了汕尾支持东盟能源转型的实力,尤其是将技术解决方案推广到东盟地区,以满足东盟地区未来几年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这是合作的首个契机,她认为此举也将为汕尾带来回报,包括吸引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并让汕尾接轨东盟区域及全球的发展机遇。

在合作交流领域,汕尾持续释放平台价值,为推动海洋能源合作贡献了汕尾力量。中电建中南院新能源工程设计院市场发展部主任汪睿表示,汕尾对于能源企业,尤其是海上风电来讲,是个值得投资开发建设的好地方,举办这样的论坛,对于促进国家和东盟之间非常深刻的交流,尤其是在政府层面,以及在企业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南海海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步圣则表示,大会促进了中方企业与东盟官员之间的深度交流,尤其在技术认证、海洋装备、人才培训及本土化政策等方面达成沟通,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东盟市场的业务拓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共谋“深蓝”

探索深蓝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2025中国—东盟海洋能源产业合作专题会召开后,汕尾海洋经济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于11月7日在金町湾畔接连举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的专家学者与业界精英齐聚一堂,聚焦“蓝色新动能:产业升级与多领域融合发展”与“深蓝未来:前沿科技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共商海洋产业升级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擘画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蓝图。

大会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专项研讨的平台。在“蓝色新动能:产业升级与多领域融合发展”议题中,作为海洋能源开发的领军企业,中广核(广东)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魏浩带来了汕尾海上综合能源岛创新开发模式的实践探索。他介绍,中广核牵头的海上综合能源岛示范项目拟选址汕尾远海海域,该区域年均风速8.2m/s,年等效光照利用小时数1400,波浪能、水深条件均适宜漂浮式风电+光伏开发。项目将建设海上实验平台、绿氢化工平台、新型电网系统等七大核心工程,融合深水养殖、生态修复、文旅休闲等业态,打造技术领先、产业集聚、生态友好的示范标杆。


640 (3).jpg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林间发表见解,他认为,新质生产力与科技紧密相连,海洋高新技术是推动海洋经济升级的核心动力。他还提出,深海工程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为包括汕尾在内的沿海城市带来广阔合作空间。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石琼则聚焦基因组科技赋能海洋生物经济。他提出,广东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结合基因科技优势,可快速提升海洋生物产业的标准与价值。

在“深蓝未来:前沿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中,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马勇分享漂浮式风机一体化仿真分析方法研究及其软件国产化进展,为海上风电技术自主可控筑牢根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综合能源设计院院长王巍围绕海上风电创新与立体融合开发,提出风电与海洋产业多元融合新思路;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设计院副院长糜文杰聚焦数智驱动下海上风电开发建设与运营,凸显数字化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上25兆瓦机组研发总监廖波阐述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创新突破与可靠性提升实践,展现我国风电装备制造技术实力。

“这场专题研讨会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为大家打开了海上风电发展的新思路,对未来海上风电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汕尾海上风电产业能够取得更多创新成果,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片海,多篇文章;一场大会,多方共赢。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国际务实合作的新桥梁正稳步搭建。展望未来,汕尾也将积极贯彻海洋领域宏观政策,以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推动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通过产业融合为中国和东盟乃至全球海洋能源产业合作提供值得借鉴的“汕尾样本”。

来源|汕尾日报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一场大会,多方共赢 海洋能源合作的“汕尾样
[城事报料] 市委书记用英语推广汕尾“这片海”,“国际范
[城事报料] 一年4场活动,均超过5000万流量:汕尾城市形
[城事报料] 汕尾:活力潮流的帆船之都
[城事报料] 十五运会帆船比赛10月20日-30日在汕尾正式开
[城事报料] 十五运会帆船比赛在我市鸣笛启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