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2|回复: 0

[亲子] 凌晨三点求助电话:孩子锁门5天喊“你们只要成绩”!原来父母最大的弯路,是替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凌晨三点,一位妈妈拨通了我们24小时求助电话。
她声音颤抖着说:
女儿已经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五天了,成天说,你们要的只有成绩,根本不管我的死活!
这位妈妈在倾诉中,哭得泣不成声:
我为了孩子奔波了半辈子,说得做得都是为了孩子好,她怎么就这么不懂事?!
这一句话,道出了无数家庭的隐痛。
我们陪着孩子挑灯夜读,检查作业的严厉成了让孩子窒息的“牢笼”;
我们为孩子放进书包里保温杯的体贴、咬着牙也要报补习班、兴趣班的托举却成了爱的“紧箍咒”......
到底怎么该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振作起来理解父母的苦心?
01爱是一种智慧
我邻居聊起自己家的女儿时,曾经那可满满都是骄傲。
那个女孩考上了重点高中,成绩拔尖不说,而且唱歌跳舞样样精通,简直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了,邻居在孩子的培养上也是呕心沥血;
小到要背的单词,大到每一天的饮食起居,都据无巨细的安排好。
直到今年高二开学前,女孩突然高烧不退,一说去学校就莫名其妙的哭个不停。
经过专业检查,孩子是“躯体化障碍”。
也就是心理压力已经转化为生理疼痛。
邻居说,当心理医生问她,你最喜欢什么颜色时?
她却一脸茫然的求助向妈妈,医生强调,不用管妈妈,就选你自己最喜欢的。
她愣了很久,有些手足无措,在医生的坚持下,才犹豫着选了蓝色。
那一刻,邻居才醒悟,自己把孩子“管”坏了。
细思极恐,曾有这样一组数据显示:
中国父母平均每天对孩子说 17 次“我为你好”,却很少问 "你觉得好吗"。
这样的爱,已经越了界。
孩子从没有做自己的机会;
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编织好的“童话世界”里。
所以,当他们长大后,当他们发现真相后,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躺平、叛逆、怨恨父母......
楚门即便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童年阴影,也要走到世界尽头去探寻自由;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的禁锢了孩子。
02看到孩子的力量
改变,从来不是否定爱,而是让爱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为你好”背后的焦虑是怕孩子走错路的忐忑、是想把最好的都捧给孩子的迫切。
每一句唠叨都是饱含着心酸的关怀。
而不知不觉中,却让孩子的眼里少了属于自己的星光。
心理学中一个词叫“自我同一性”,其实就是让孩子找到“我是谁”的过程。
就像树苗需要舒展枝叶才能知道自己能长多高、小鱼回到了大海才知道世界多么广阔。
我们的孩子也需要在"选蓝色还是绿色""学钢琴还是画画"的尝试里,一点点拼出属于自己人生的模样。
记得孩子第一次自己去上学时,我心惊胆战的悄悄跟了一路;
他第一次和同学闹了矛盾,我恨不得上手替他揍回来。
那些看似“越界”的举动,藏着我们难以启齿的牵挂。
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
爱,需要呼吸的空间。
龙应台说,父母和孩子的缘分,是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
曾经连先吃饭还是先喝汤都要听话的孩子,如今已经成为了自己真正的主人。
长大让爱有了更广阔的模样。
就像松开绳索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我们,依然抬头笑着仰望。
教育并非雕刻,而是陪伴着独一无二的花朵慢慢绽放。
相信孩子永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勇敢、更坚定。
03该怎么做
记得在一次线下咨询中,一位妈妈哭着说:
“我怕孩子走弯路,没想到自己才是孩子最大的弯路......”
这句话戳中了无数父母的心声。
我们都带着未被愈合的童年创伤,用错误的方式爱着孩子。
但请相信,改变永远不嫌晚。
当我们开始蹲下来听孩子说话、当学会对自己的焦虑说暂停、当第一次尊重了孩子的“不完美选择”,就会发现孩子的眼中开始有了光。
从今天起,把"为你好"换成"你觉得呢",把"我都是为了你"改成"我相信你"。
毕竟,孩子的每一次“试错”都是在解锁人生新的天地。
所以啊,其实成绩下滑并不那么要紧;
受了委屈也不用哭天喊地;
我们要做的,是及时给孩子一个拥抱,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在逆境中不断前行。
有位教授说:
孩子眼里的光,不会因为暂时的”错“而熄灭,反而会因为父母的包容,点亮前所未有的勇气。
爱,是孩子在我们的目光里,看见自己的星辰大海。
来源网络,侵删


楼主热帖
[休闲生活] 凌晨三点求助电话:孩子锁门5天喊“你们只要
[城事报料] 人事任免
[热点资讯] 儿童电话手表成“社交硬通货”?家长陷两难
[热点资讯] 网信办通报涉退役军人违法违规账号处置典型案
[休闲生活] 家长注意了 这种呼吸道病毒专盯小宝宝
[城事报料] 超强台风级!“凤凰”路径有变,汕尾天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