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待渡山(大胆山)揽胜怀古

发布者: 云讯 | 发布时间: 2025-7-4 15:18| 查看数: 20974|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待渡山,又名大胆山,古称石壁山,座落于陆丰市甲子镇东南端,濒临瀛江,扼守“薪火蓝湾”景观带。待渡山因宋端宗皇帝景炎元(公元1276)年曾此驻军,承奉郎范良臣犒军三日,义烈侯郑复翁率五百义军勤王抗元,次年在伶仃洋与元军交战中全军覆没的故事而闻名海内;又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登临待渡山留下仙踪,吸引了历代多少文人雅客吟诵泼墨、开馆课徒。文脉的延续至明清以来,距今已九百余年。甲子文风之盛,“科举”之多,成绩之高,不仅冠于陆丰,而且高出邻县。有清嘉庆广东道台吴俊为甲秀书院题对联为证:“甲子为陆丰文艺薮,秀才是天下担当人”。待渡山,是甲子所金灿灿的名片,在中国革命史上甲子港待渡山脚还是一条非常隐蔽的红色革命交通运输线。

踩着70多级曲折的于1958年由时任甲子镇长薛孝奇先生率众修建的石阶,登临山巔,抬头一望,甲秀楼高耸入云,塔尖文笔直指蓝天,片片白云临空飞越,仿如大笔书天。登上甲秀楼,顿生览眺之情。俯视山坡,林烟树色,满目青翠,飞鸟喧鸦,夏蝉鸣唱;远眺港口,巨浪滔滔,海天一色。左抱麒麟山,右拥海甲莲峰,背靠三清岭,水环绕岛,实乃风水宝地,览胜佳景。有清乾隆辛卯科甲子举人张凤锵之诗为证:“待渡山头秀气钟,层楼高架耸文峰。栏外极目穷千里,阶上腾身近九重。翠色常教青霭合,嵐光未许白云封。游人选胜频来此,景致如斯不易逢。”

        摩崖石刻

据《登瀛范氏族谱》石帆纪略记载,原甲子待渡山顶建有登瀛坊,后被飓风摧毁。宋嘉定甲申年(1224),甲子所望族乡绅范良臣,为追慕苏东坡之风貌,纪念坡仙曾登临甲子待渡山,故在待渡山的东北面巨石壁上镌刻“登瀛”两字。高1.4米,宽3米。隶书,字径1.35米,古朴端庄,距今已近800年。石刻虽然经水浸、日晒、风蚀,但“登瀛”两字清晰可见,涂上红丹更是引人注目。

        查阅《甲子乘》清邑庠李学山记载:“瀛山东麓近水,水傍有石十八,相传东坡公过此曾名其石曰:'登瀛’,后邑人范良臣因刻二字于石上。惠邑清康熙庚戌科进士张经有诗云:’不论江滨与石邻,高人到处便仙津。千年姓字公家物,赤壁鹤峰总一身’。”李学山先生还在其诗“瀛岛归云”中作序:“三千世界,胜纪神洲。十八溪磻,灵钟甲海。登瀛两字,肇自坡仙。景炎二年,曾留帝子。”

        登瀛石下石洞有一处摩崖石刻,洞内靠山的崖壁上镌刻呈行书字体结构的诗文,每字约8公分见方,由于时间久远,经风吹日晒水蚀,剥落严重,文字所剩无几。约三米长一米高的篇幅中能辨识的繁体文字有“学士山头”“苏公栏外”“五马秋风“淳化”等,具体内容无法查考,实在遗憾!

        据原汕尾诗词学会叶良方先生2016年登在《甲子》秋季号上的“海陆丰最早诗词摩崖石刻于甲子”一文中记述:“清《学海堂笔记》载:’汉文帝时曾遣陆(贾)大夫使越,使将校巡海至甲子门。三国时孙权曾派卫温将军进军闽海琉球,遇风船飘至甲子门。’因此,甲子镇的建置年代是海陆丰最早的地区之一,其诗词文化发展亦相应地要早于汕尾市其他地方。”、“在(登瀛石下)临近地面的石壁上,笔者惊喜地发现一处悬崖上,镌刻着几幅古代摩崖石刻,零零落落地留有不少诗词文字残迹。有的文字随着岁月的剥蚀已经漫漶不清,但仍隐隐约约地露出刻画的痕迹。这些文字痕迹,明显是带有诗词韵味的字迹。”、“出自明嘉靖二十六年的郭春震《潮州府志》,其中记载曰:登瀛石,在甲子门,去县六十里,有石屹立。宋苏轼过此,大书‘登瀛’二字于石,海中又有五石俗乎五马渡江。”、“由此推论:这处石刻是北宋至南宋时期海陆丰最早的(不可移动)诗词遗迹。”、“笔者认为:诗词文化的发端,是与这个地方的经济、人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普及等密切相关的。两宋时间,甲子镇待渡山这处摩崖诗词石刻不应该被历史的风尘遮盖,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到甲子门待渡山的历史足迹,亦不应该被人们忽视而遭淹没。”

        进食亭

        据《陆丰县志》载:甲子待渡山进食亭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由驻碣石水寨惠潮海防参将张万纪、惠潮守备胡文烜(在原范良臣所勒端宗帝像前)所建,以记甲子所乡绅范良臣向驻扎待渡山的宋端宗君臣进食、郑复翁率五百义士勤王抗元的惨烈故事。亭前立有石牌坊,上镌“进食亭”三个大字。牌坊一对联曰:“饷食矢孤忠,苔藓祗今余碧血;维盘留旧迹,山亭终古挹芳型。”亭内有二对柱联,其一上联:“江亭旧勒端临像,”下联:“山月长明忠耿心。”其二上联:“瀛石由来存古迹,”下联:“芜蒌以后见斯亭。”其中二联下联:“芜蒌以后见斯亭”,典出汉光武刘秀起兵争天下,为挽回时间进京,日夜兼程,饥饿至极,幸途中遇一穷汉,取芜蒌煮饭以充饥。后刘秀夺得天下,史称“光武中兴”,忽一日想起芜蒌饭之事,遂令大臣建亭纪念。可以说,此是纪念为皇帝进食而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亭,而甲子待渡山进食亭,可称为第二亭。旧亭毁于1967年文革期间,新亭是由甲子镇人民政府主持,当地和外出乡贤捐资在旧址重建,2004年夏动工,2005年秋竣工。

        清康熙十四年(1685)秋,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番禺屈大钧避难于甲子,写下了《登瀛太子亭志》。现立碑于进食亭右侧,其志云:甲子门,距海丰二百五十里,为甲子港口。有石六十,应甲子之数。又有奇石十八,屹立如人。宋承奉郞范良臣,常刻“登瀛”二字于石,取十八学士之义。宋景炎元年(1276),端宗航海而至,良臣给军食三日,留帝像登瀛石上。今石中像端然临者,帝也;跪而进食者,良臣也。予铭其上云:“天留一石,以作天家。君臣遗影,苔蚀如霞。芜蒌之饭,化作琼沙。衔珠青鸟,以瘗重华。”

        另据《登瀛范氏族谱》石帆纪略记载:宋景炎元年冬十二月,端宗航海驻跸甲子门,良臣公给军三日,留帝游待渡山之登瀛坊,始镌“君恩如海”四字于二帆石上,并镌帝像于坊左之石,以示不朽。

        又据《陆丰县志》及有关史料记载:郑复翁父子仨率甲子门五百义军,正月十五日“椎牛誓众”夜袭元军,夺战船二十多艘。击退元军港口的包围,取得勤王抗元首,令宋军心大振。端宗封复翁为水军都统。其后元军重新组织战船港口设围,复翁父子与五百义军乘船首冲港口,护送少帝(端宗)出海,扈从崖门,与元军(在零丁洋)交战二昼夜,后遇飓风而全溺亡。幼帝得闻噩耗,哀悼之余,追封郑复翁为“义烈侯”。翌年,噩耗传至甲子门,乡亲们悲痛欲绝。郑复翁夫人林氏携俩儿媳以及众乡亲在待渡山上设坛遥祭,哭声震天动地。元军闻讯前来驱赶殴打民众,义军亲属不愿屈服于元军淫威而相继蹈海殉难。有清代陆丰竹枝词为证:“待渡山前仰大风,谁知渔父即英雄。当年义烈同文烈,千载何人吊复翁。”又有归善县(今广东惠州)人,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进士吴高《甲子门怀古》诗一首为证:“烟浪云涛不尽头,夕阳残垒总生愁。英雄一走成今古,忠义千年贯斗牛。枫叶芦花秋瑟瑟,龙船凤舰水悠悠。今逢海宇清宁日,都把兴亡付白鸥。”

        历经沧桑,数百年来待渡山进食亭游客络绎不绝,文人骚客寻仙踪圣迹、登高览胜、怀古抒情、凭吊英烈的文章浩如烟海。圣像前香案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祈福纳吉,希望后代平步青云、宏图大展许愿为皇帝公作契孙者不计其数,且有逐年増加的趋势。

        番仔坟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于倭寇猖獗,屡犯沿海各地,造成民不聊生,朝廷派广东总兵俞大猷来潮惠剿灭倭寇。据甲子清道光丙午科举人张光栋《学海堂笔记》载:(嘉靖四十三年)俞大猷曾在甲子待渡山誓师,以所俘三名倭寇作为牺牲以祭旗。尸葬山之东巔,照其所求东望倭乡。籍此情景,俞总兵以诗言志,挥笔写下《试剑石》诗:“名剑渊沉谁得知,无端自跃欲何为?祗从贼子斩顽石,莫若终沉在水时。”
   
        该墓对研究明代日本倭寇侵略广东粤东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甲秀楼

        据《甲子乘》中清乾隆辛卯科举人张凤锵“甲秀楼记”载:“嘉庆十年(1805)春,臬宪吴(俊)公缉匪至甲,选胜来游,步山椒而登焉,周旋流览。谓:山居甲之巽位,巽为文峰,宜增高以培地脈。随命工结构,匝两月而层楼以成。公又谓:天盖钟秀,于是錫以嘉名颜其上曰:甲秀楼。”

        甲秀楼为二层泥塔,用三合土夯成。塔形挺拔,结构精巧,高约十五米,呈六角形。塔刹为宝葫芦刹顶,塔尖直指蓝天。甲秀楼横匾由臬宪(广东道台)吴俊操管亲书:“甲秀楼”(嘉庆乙丑闰六月,吴俊题并书)。第一层门口对联由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举人张光栋撰并书:上联:书云大手笔,下联:障海小神山。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2006年重修甲秀楼时请现代书法家李守诚书之。第二层门口对联,上联:文笔干霄汉,下联:锋针插海山。门额:天柱高。据有关人士考证:待渡山甲秀楼是我国岭南沿海用灰、沙、土“三合土”在山顶夯构的三座塔中唯一现存的一座泥塔。甲秀楼一直以来系着三甲人民的乡关情结,又是航海的重要标志。如今,甲子待渡山甲秀楼(塔)已被陈泽泓编著的《中国古塔全谱》一书收录。


IMG_20250704_132415.jpg
IMG_20250704_132353.jpg
IMG_20250704_132325.jpg
IMG_20250704_132231.jpg
IMG_20250703_133231.jpg
IMG_20250704_132026.jpg
IMG_20250704_132001.jpg
IMG_20250704_131921.jpg
IMG_20250704_131835.jpg
IMG_20250704_131820.jp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