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点亮涯乡”实践团到城区开展活动 打造美育课堂 “三美”浸润童心

发布者: 汕尾资信 | 发布时间: 2025-7-28 09:18| 查看数: 2662|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汕尾日报讯 (记者 林卓鑫 通讯员 周甜安 邵文昊 胡李佳 文/图) 连日来,华南师范大学“点亮涯乡”实践团走进城区新港街道,开展为期6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以“非遗传承+榜样引领+生态实践”为载体,以“社会之美、自然之美、自我之美”为三维框架设计特色课程,为当地儿童打造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与成长性的美育课堂,探索出一条“文化浸润+实践创新+心理支持”的美育路径。

微信截图_20250728091718.png

图为小学生向伴学师了解“海洋污染防治密码”。


在“汕拓印形”课堂上,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传统拓印技艺的学习中。从刷白芨水、鬃刷敲打至颜料拓印,学生们反复实践,逐渐掌握了“墨色浅而匀”的诀窍。学生们还用塑料袋自制拓包,在汕尾地图卡上尽情创作,“紫花绽放的家乡”“蓝色海洋里的渔船”,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跃然纸上。“渔歌新韵”课程则以另一种方式传承非遗文化。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唱《织网谣》,并根据课堂所学尝试改编创作属于自己的渔歌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谣。

在“贝壳冰箱贴”制作环节,学生们通过观察与探究,了解到贝壳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角色——既是天然的海水过滤器,也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一环。他们将对海洋保护的思考融入创作,用贝壳拼贴出独特的冰箱贴作品。这些凝聚心意的手作,成为传递“守护海洋”理念的微型宣言,让环保意识通过艺术形式自然流淌。在“绿色童行游园会”上,垃圾分类挑战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掌握垃圾正确分类方法,将资源循环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习惯。废旧布料拼贴画活动则激发了创意表达,学生们用闲置布料拼贴出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将抽象的“地球笑脸”转化为具象的指尖行动。

同时,该实践团助学政策下乡行项目组还走进新港街道居民区,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走访宣传活动。志愿者手持宣传手册,以“拉家常”式的亲切互动,详细讲解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学段资助政策,重点解读奖助学金申请条件、助学贷款办理流程、学费减免标准等关键信息。该活动通过“入户走访+课堂互动”的立体模式,让教育资助政策真正走进社区、贴近民心,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种子。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