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传德,书道载情

发布者: 陆海奔潮 | 发布时间: 2025-9-7 11:26| 查看数: 2753|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书法家黄蔼芝老先生说: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社会群体认同的精神基因!因此,在9月3日,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汕尾红海湾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时候,黄老先生不顾秋阳高照、以耄耋之年欣然接受邀请并出席大会。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还亲自创作“养德泽福”“崇德尚贤”两幅作品,送给大会。
黄蔼芝26.png
我们知道,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笔墨为媒,传递着千年的精神气韵。这两幅书法作品“养德泽福”与“崇德尚贤”,围繞民俗文化这种精神基因出发,在浓墨淡彩间,尽显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文化内涵的厚重。
黄蔼芝27.png
先看“养德泽福”。四个大字笔势流畅,线条灵动又不失沉稳。“养”字起笔舒展,似在娓娓道来修养德行的过程,要如春雨润物般,于日常中悉心培育;“德”字结构严谨,笔画间的呼应,恰如德行的养成需内外兼修、相互支撑;“泽”字笔画婉转,仿佛德行的润泽之力,缓缓流淌;“福”字饱满厚重,寓意着德行深厚之人,自然能福泽绵长。旁侧的小字,或记创作背景,或为落款,与主字相得益彰,既丰富了画面层次,又增添了文化韵味,让观者感受到,“养德”是因,“泽福”为果,这是对传统“厚德载物”思想的生动诠释。
黄蔼芝25.png
再观“崇德尚贤”。字体风格刚劲有力,笔画如刀刻斧凿,透着一股庄重肃穆之感。“崇”字高耸,彰显对“德”的尊崇,仿佛要将德行捧至心间最高处;“德”字再次呈现,却因整体风格的不同,有了新的意趣,更显方正刚直,似在强调德行的端正与不可动摇;“尚”字进取向上,传递出对贤能之人与贤良品质的推崇、向往;“贤”字笔画繁复却井然有序,体现出贤能者需具备的丰富素养与严谨品行。旁边的小字,同样起到了补充与点缀的作用,让作品更具文化底蕴,也让“崇德尚贤”这一理念,如金石之声,叩击着观者的心灵,唤起人们对高尚德行与贤能之士的敬仰与追求。
黄蔼芝28.png
从书法艺术本身而言,二者在字体运用、笔墨把控上各有千秋,却都展现出黄老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与对汉字形体、神韵的精准把握。而从文化内涵来看,它们又都紧扣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以书法为载体,将“德”的重要性与美好期许传递出来,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可谓是墨香与德馨交融,书道与人文共生,尽显中国书法艺术承载文化、涵养精神的独特价值。

黄蔼芝29.png
黄蔼芝30.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