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以载道,书以传情

发布者: 知人者智 | 发布时间: 2025-9-14 20:24| 查看数: 1644|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5-9-14 21:15 编辑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近日,汕尾市著名书法家黄蔼芝老先生宝刀不老,挥毫创作了《墨韵传德,书道载情》的书法作品,不少朋友认为,这幅作品便是书法艺术中“艺以载道、书以传情”文化内涵的生动诠释。
黄蔼芝32.png
“墨韵传德”,聚焦于书法笔墨韵味与道德精神的紧密联结。观其笔墨,线条或浓或淡、或疾或徐,在纸间晕染出独特的韵律。那浓墨如深邃的哲思,厚重而沉稳,似在诉说着为人处世需有的踏实与厚重;淡墨若灵动的思绪,轻盈且飘逸,又像隐喻着待人接物时的灵活与通达。而这墨韵之中,蕴含的道德精神,恰是书法艺术超越技艺层面的核心价值体现。
黄蔼芝33.png
从历史维度看,古代文人墨客以书法为载体,传递着诸如“仁义礼智信”等品德修养。如颜真卿的书法,笔力雄健、气势恢宏,其字里行间彰显出刚正不阿、忠君爱国的品德,观其书,如见其人之德行。在这幅作品里,“墨韵传德”的理念,让我们于笔墨的流转中,感受到书写者对品德修养的尊崇与追求,也启示着观者,书法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心灵品德的映照。
黄蔼芝36.png
“书道载情”,则点明书法之道对情感的承载功能。书法的“道”,既包含书写的技法规律,更涵盖着书写者的艺术追求与内心感悟。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书写者运笔的每一个动作,都绝非简单的技艺重复,而是情感的抒发。
黄蔼芝35.png
当笔锋凌厉处,或许是书写者内心激昂情绪的外化;当线条婉转时,可能又饱含着书写者细腻温柔的情思。同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能将书写者的内心情感传递给观者。就像我们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天下第一行书”的笔墨间,流淌着文人雅士相聚时的欢愉,也暗藏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千百年后,仍能让观者共情。这幅作品里的“书道载情”,让我们明白,书法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它是书写者与观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黄蔼芝37.png
整体而言,“墨韵传德,书道载情”,将书法艺术的技艺、道德与情感完美融合。它不再是单纯的笔墨游戏,而是成为了“艺以载道、书以传情”的文化载体。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书法作品,更能让我们慢下脚步,于墨香与笔韵中,体悟品德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共鸣,领略书法艺术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黄蔼芝34.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