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粤北省委老隆交通站一蓝训材

发布者: 无脚蛇 | 发布时间: 2025-9-14 21:05| 查看数: 1869|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25-9-14 21:32 编辑

微信图片_2025-08-07_201600_382.jpg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的南门红色文化街,正通过“红色热土,英雄人民”主题专栏,静静讲述着海丰人民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立后那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

微信图片_20250914211734_1264_15.jpg

“抗日战争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护送何香凝、柳亚子史料馆”里清晰记载:那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中,从香港、惠州、澳门到海丰、龙川老隆再至韶关,处处可见海丰革命者、交通员、爱国商人与革命群众奔波的身影。他们以大义凛然的担当与奉献,用血肉之躯诠释了民族危亡时刻的赤子之心。

史料馆内,抗日老战士的回忆实录与抗日战争红色故事缓缓铺陈,将海丰人民在营救香港文化名人过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娓娓道来。


微信图片_2025-08-11_091302_400.jpg

抗日战争红色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914205356_1257_15.jpg


披荆斩棘,粤北省委老隆交通站一蓝训材

在广东省东北部山区,老龙川县老隆镇城郊水贝村的“黄氏大宗祠”,看似平静古朴,却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这里曾是中共龙川中心县委和后东江特委工作活动的核心,更是粤北省委驻龙川交通情报总站,作为交通情报枢纽,统筹着龙川、和平、连平等多地的情报组织工作,而守护这座“红色堡垒”的,正是交通站站长蓝训材。

微信图片_20250914205358_1259_15.jpg

蓝训材,海丰人,1926 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大革命时期起,他的人生便与革命事业紧紧相连。参加海陆丰三次工农起义,担任工农红军部连、营党代表,出任海陆惠紫交通站长,他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积累下丰富的斗争经验。即便在大革命失败,党组织和革命武装活动被迫停止的艰难时期,蓝训材也未曾放弃。1935 年,他在海城南湖畔蓝氏书房,召集五、六位海陆丰老党员和革命者,毅然决定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一面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一面深入海陆丰各地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理念,为恢复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914205357_1258_15.jpg

1940 年,蓝训材带着妻子陈惠良以及大儿子、三儿子来到老隆水贝村,以染织坊为掩护,扎根黄氏大宗祠开展工作。这座染织坊,名为“星光染织厂”,实则是中共粤北省委驻龙川交通总站及活动据点。染织坊由中共秘密党员、国民党老隆区区长黄用舒出面创办。蓝训材夫妇凭借专业的染织技术,将染织坊经营得有声有色,凭借高质量的产品赢得良好口碑,生意十分火爆。然而,这些收入几乎全部都化作了粤北省委、蓝训材开展工作的活动经费,以及接待源源不断往来同志的费用。陈惠良不仅是技艺精湛的染织师傅,更是身负重任的交通员,日夜操劳奔波。在生活上,他们一家却过得极为清贫,可蓝训材夫妇只有默默奉献,毫无怨言。
1941 年底,香港沦陷,众多文化名人及爱国民主人士被困。党中央紧急下达指示,开展营救行动,蓝训材接到组织任务,与连贯并肩作战。连贯坐镇老隆潮州会馆,负责接应抵达老隆的文人及民主人士,安排他们的落脚之处,规划撤离路线与运输方案;而蓝训材则承担起更为艰巨危险的任务——负责布置从海丰甚至从惠州往老隆沿途的接应工作,与抗日武装、地下党组织及各交通站紧密配合。在这场生死大营救中,无数文人及民主人士在抗日武装的保护和地下党组织的接力接应下,通过水路或陆路运输,历经艰难险阻,陆续安全转移。

微信图片_20250914205401_1262_15.jpg

其中,何香凝、柳亚子作为党中央营救的重点人物,周恩来同志尤为关心。何香凝年老体弱,无法跟随众人快速行动,组织安排谢一超亲自护送她先到海丰,而后途经揭阳、五华、龙川、兴宁等地前往韶关。1942 年 1 月中旬,何香凝、柳亚子等人在谢一超等同志的护送下,从香港渡海抵达海丰。何香凝因国民党中央委员的身份,在海丰红草新村隐居一段时间,公开身份后,由海丰国民党当局及部队护送到后方。但柳亚子的处境却极为凶险,他是全国闻名的反蒋爱国民主人士,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一旦被发现便会被格杀勿论,同时也是日伪汉奸追杀的对象。抵达海丰后,柳亚子不得不埋名隐姓,辗转于红草新村、联安下许村、九龙洞、公平墟等地隐蔽。

微信图片_20250914205400_1261_15.jpg

蓝训材在妥善完成护送何香凝的任务后,深知柳亚子先生身处险境,从海丰到粤北各地,一路皆是山区,不仅有凶残的地主恶霸武装,还有土匪肆意出没,杀人越货事件频发。尽管谢一超胆识过人,有丰富的江湖经验,但对沿途情况并不熟悉。出于对革命事业高度责任感,蓝训材毅然决定与谢一超一同护送柳亚子及女儿柳无垢脱离险境,并通知袁复筹备路费,共同踏上护送征程。2 月底,蓝训材赶到钟娘永家,与谢一超、袁复汇合,带着柳亚子父女从公平旧墟出发。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躲避敌人的搜查,历经十余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龙川老隆。

微信图片_20250914205359_1260_15.jpg

然而,此时“粤北事件”爆发,敌特四处搜捕革命同志,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蓝训材既要与梁威林同志一起紧急应对特委和各县地下党组织的应急安排,确保党组织的安全,又要继续完成护送柳亚子等文化名人、民主人士的任务。1942 年 3 月,韶关发生“粤北事件”,我党省委遭到敌特破坏,为避免更大损失,广东各级地下党组织被迫暂停活动,地下党员纷纷撤离或隐蔽。谢一超、袁复及柳亚子一行到达老隆后,老隆地下党组织已经撤退,无法完成交接。蓝训材经过多方努力、几经周折,终于确定将护送任务转交兴宁地下党组织。随后,谢一超、袁复、柳亚子父女一行乘车前往兴宁,而蓝训材及安排在兴宁接应文化名人的海丰联络员黎约伦早以在车站等候。经过重重惊险曲折,终于与兴宁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顺利将柳亚子父女护送上由党组织联系的汽车,北上韶关,圆满完成护送任务。

微信图片_20250914211838_1266_15.jpg

护送任务完成后,谢一超、袁复、黎约伦等人按照党组织指示,返回老隆冠华旅店设立临时联络点,继续接待陆续从老隆前往韶关转移的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由于连贯等原本负责运输及隐蔽住宿的负责人被迫撤离老隆,运输问题成为难题。后来通过兴宁的海丰爱国商人马拱先生,联系到六部运盐汽车。谢一超、袁复护送邓文钊等几十人乘坐运盐汽车前往韶关,却在路口遭遇国民党兵设卡严查,无奈只能折返老隆。蓝训材得知消息后,立即通过国民党老隆区区长、中共地下党员黄用舒同志,派人前往疏通打点,最终盐车得以顺利通过,成功将众人护送至安全地带。至此,海丰革命者完美完成党组织交给的护送文化名人及爱国人士的任务。但谢一超却因长时间奔波劳累,病困交加,在归途路上病倒。蓝训材闻讯后,不顾自身安危,急忙将他护回海丰。令人痛心的是,谢一超在日寇投降前夕,因病重不幸逝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微信图片_20250914211809_1265_15.jpg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蓝训材日夜奔波处理“粤北事件”相关事宜、全力完成营救文化名人的任务时,无暇顾及家人。陈惠良在临产前仍坚持超负荷工作,直到肚子突然绞痛,未走到隔壁住处,在院井中破了羊水,幸好有房东黄阿婆帮忙,才顺利诞下第四个儿子。即便如此,陈惠良也毫无怨言,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与他一同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

在“粤北事件”的阴霾下,中共广东党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党员被迫分散隐蔽。但蓝训材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履行抢救文化名人的使命,同时竭尽全力安排同志隐蔽。在多次危急时刻,他与黄用舒同志沉着冷静,凭借智慧和勇气一一化解危机。直到接到党组织下达的撤离通知,蓝训材才带着妻儿返回海丰,继续投身到新的革命斗争中。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