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年轻人,别让忧思成了困住人生的茧

发布者: 外挺拔 | 发布时间: 2025-10-12 19:35| 查看数: 13632|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二十岁出头的那几年,我总觉得自己是个被命运格外垂青的“忧郁王子”——不是浪漫的诗意,是被琐事缠得喘不过气的拧巴。会为一句没说妥当的话反复复盘到后半夜,猜对方是不是生了嫌隙;会为一份还没到截止日期的方案坐立难安,设想十几种可能出错的场景;甚至会因为明天可能下雨,提前焦虑出门要不要带伞,带了伞会不会又用不上。
跋涉1.png
那时的我,笃信“夙兴夜寐”是对事情负责的态度,把“日思夜想”当成解决问题的前奏。可后来才发现,那些翻来覆去的忧心,从来不是铺路的砖,而是裹住脚的泥。为一句话焦虑的深夜,没有让人际关系更融洽,反而让第二天的工作因为缺觉频频出错;为方案辗转的日子,没有想出更好的思路,反而把原本清晰的逻辑搅得一团乱。有次因为担心项目汇报出纰漏,连续三天只睡四个小时,结果站在会议室里脑子一片空白,连准备好的内容都忘了大半——原来过度忧思不仅消耗心神、浪费时间,真的会悄悄拉低人的智力,让本该有的能力也打了折扣。
跋涉2.png
更可笑的是,那些曾让我辗转反侧的“大事”,后来回头看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担心的那句话,对方早忘了;焦虑的方案,最后顺利通过;纠结的雨伞,第二天根本没下雨。就像小时候弄丢了一块心爱的橡皮,以为天要塌了,长大后才明白,那不过是人生抽屉里无关紧要的小物件。我们总以为忧思是“未雨绸缪”,却忘了大多数时候,它只是“杞人忧天”——问题不会因为我们的焦虑变少,反而会因为我们被焦虑占据了精力,失去了直面它的勇气和能力。
毕业2.png
后来我慢慢学会了和“忧思”和解:遇到不愉快的事,先问自己“这件事三个月后还重要吗”,答案多半是否定的;碰到解决不了的困难,不再盯着“万一搞砸了怎么办”,而是想想“现在能做的第一步是什么”。就像有次赶高铁差点迟到,换作以前早该手忙脚乱地抱怨,那天却只是攥着票一路小跑,最后刚好在关门前一秒上车。气喘吁吁坐在座位上时突然发现,笑着跑比慌着愁,离终点更近。
登山.png
人生哪有那么多“必须完美”的时刻,大多是我们把忧思当成了主角,让快乐成了背景板。与其做困在忧思里的“王子”,不如当笑着闯的“旅人”——毕竟困难不会因为你的愁眉苦脸就绕道,却会因为你的坦然从容,变得没那么难。
登山1.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