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聚集发展、率先崛起”,为城区新一轮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推进城区“扩容提质”是城区党政工作首要战略部署和任务,怎么“扩容”、怎么“提质”?已成为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近段时间以来,城区委宣传部联合市电视台《有话直讲》栏目组采访城区籍部分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些代表、政协委员从“行政体制”、“发展定位”、“教育医疗”、“经济发展”、“城市意识”五个方面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城区政协委员林伟强是一位基层干部。他认为,目前,城区机构设置中存在政府职能不全,行政运行机制不顺,财政体制不合理,财权和事权不对等问题,使得该区对“扩容提质”缺乏足够的管理权与自主权,从而无法实现对城市的有效管理。如在市场管理上,该区没有工商、城管、质监、医监、食品卫生等管理部门,导致在市场重要领域中没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只有按照责权的原则,从体制上理顺好与市的关系,解决好体制制约地级市城区发展的弊端问题,赋予城区相应的责任和行政权力,才能有利于城市的品位建设,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更好推进“扩容提质”的深入开展。
省政协委员林义鸿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指出,城区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薄弱,缺乏特色产业和知名度,未形成产业群和集约化,是全省经济实力最弱的地级市城区之一。在“扩容提质”工作中,要针对该区经济状况,立足实际,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传统型的小中型企业,特别是发展商贸、服务、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优先规划建设大型商贸中心(广场)、步行街商业中心、会展度假中心、高星级酒店、餐饮中心、沙滩休闲酒吧文化中心等服务产业,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形象;突出城区水产品资源、饮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汕尾观光,品尝海鲜和特色小吃,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做大做强汕尾水产品市场经济。
“科学地定位发展,找准发展路径,才能推进城区高端产业创新区、宜居城市后起新秀的建设。”市政协委员陈粤海认为,城区党政把该区分为四个功能片区和交通网络的发展规划很科学,切合该区实际。以此同时,他还建议,该区要充分发挥海洋优势资源,做好海文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巩固义务教育,并通过政府投入、上级扶持和社会筹资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提高中小学的软硬环境建设,此外,还要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省人大代表陈小青是城区新港中心小学校长,她认为,“推进‘教育兴区’和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应是城区在进行‘扩容提质’中高度重视的一项重点工作。”
市人大代表余健儿是城区逸挥基金医院院长。他建议,城区在推进“扩容提质”中,要加快“医疗中心”建设,满足群众就近求医的需求。市、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作用,促进市人民医院和逸挥基金医院的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以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中心的三级预防医疗机制,为群众提供方便、安全、价廉的卫生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治病难”问题,使人民群众在扩容提质中受惠受益。
在采访中,不少委员认为,城市意识是城市的灵魂,能折射出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道德素质的高低。城区政协委员王声效认为,目前,市民城市意识淡薄,不文明、不卫生、不礼貌的现象普遍存在,损害了城市的形象。该区要在“扩容提质”中,多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和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推进“法治城区”建设,使城市环境越来越优美,让城市生活更有品位,从而彰显出城区的宜居魅力。
当前,城区各级党群正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全力推进“高端产业创新区、宜居城市后起新秀”的建设。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汕尾——这座美丽滨海新城随着“扩容提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变得更加亮丽光彩、魅力四射。(陈 辚)
--汕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