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市貌是一座城市的“门面”,是城市文明形象、综合实力的直观表现。连日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市区的楼房墙体、电线杆、树木、公交站台等屡见被任意涂鸦、张贴,“城市牛皮癣”布满各个角落,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市民们呼吁,要加大清理力度,并健全监管体系,标本兼治,让城市更加靓丽。
3月30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市区汕尾大道、通港路、城内路、二马路、等路段以及凤山妈祖广场、慈云山玉台公园等人群密集地带,发现“城市牛皮癣”确实无处不在,五花八门的各类小广告令人眼花缭乱。
疯长的“牛皮癣”
“在市区转一转,车站、楼道、墙壁、电线杆,甚至于马路上、台阶上到处都是或粘贴或涂写的小广告,‘城市牛皮癣’泛滥成灾!”市民苏阿姨说,“每当看到这些小广告,气就不打一处来。”她还声讨说,新修的楼房还没投入使用,这些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小广告就抢先“进驻”,贴满房门贴楼道,贴满楼道贴楼梯,哪儿都是。
“不仅城市,现在小广告已经开始‘上山下乡’了,一些城乡结合部的情况同样严重,性病、办假证、迷药广告到处都是。”市民焦先生说,“比如我们梧桐村,就一直被这些小广告困扰着,刚粉刷干净的墙面,第二天就又贴上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十分难看。”
在市区五马路一居民小区的李先生向记者反映,墙体已被密密麻麻的各种“开锁换锁”、“管道疏通”之类的小广告覆盖,一些号码被人涂抹后,又很快印上了新的号码,墙壁被涂得一片狼藉,变成了“白、红、黑”相间的大花脸。
“如果确有房屋要出售、出租,可以到便民信息栏进行张贴嘛,就这样这里贴一张,那里贴一片,太不雅观了!”市民郑先生指着一处张贴在电线杆上的“房屋急售”广告表示,随意张贴的小广告,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还市民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对症下药治标本
记者调查,市区“城市牛皮癣”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人图省事和节省广告审批、发布费用;二是有些广告内容违法,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发布,只能主要依托临街建筑立面、房门、电杆、岗亭等做“平台”;三是为追求繁华地段的宣传效果;四是市区缺乏便民的信息发布公共平台,广告发布者找不到物美价廉的发布渠道。对于这些不良现象的整治和清理,市城管等部门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但制造“牛皮癣”的人,常常和有关管理部门玩游击战术。这边管理部门刚刚清除掉,随后它又死灰复燃,老疤添新伤惨不忍睹。
市民罗先生希望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把治理“城市牛皮癣”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城管、公安、工商、宣传、卫生、市政、街道社区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责任包干,发现一个打击一个,直至端出窝点,对情节严重者应绳之以法,从重处罚。
还有市民建议,要广泛宣传“城市牛皮癣”的社会危害,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想方设法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形成全民动员,群防群治的监督氛围,打一场清除“城市牛皮癣”的人民战争,不断净化市容市貌。
郝大哥认为,市区缺乏信息发布的公共平台,街头小广告自然成了满足民众某种信息需求的渠道,可以考虑在社区和其它公共场所增设便民信息发布栏、广告信息张贴栏和设立分类信息网站,引导房屋租赁、招工等合法广告信息的规范张贴,解决信息“发布难”问题。
孙先生则建议,积极推行“城市牛皮癣”清理保洁的市场化运作方案,把临街公共设施非法小广告清理工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引入中介公司。清洁公司按合同约定承包清理委托方公共设施上的非法小广告;经费根据“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促成临街公共设施单位出资与清洁公司签订清理非法小广告的责任协议;城管部门负责对临街公共设施单位和清洁公司的清理工作进行监督,达到既节约市政管理经费和人力、物力,又保证清理工作成效的目的。 ①市区通港路一处居民楼两侧墙壁都被贴满了小广告 ②市区汕尾大道与二马路交汇处乱贴乱涂的情景。 ③一名青年男子在张贴小广告。 汕尾日报记者 邓帼梅 摄 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施辰亮 实习记者 杨时德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