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对口帮扶陆丰市八万镇新葫村一年来,按照“增强‘两委’班子能力、完善生产生活设施、落实民生保障政策、打牢扶贫工作基础”的思路,为新葫村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使新葫村的村民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截止2014年6月,深圳科创委已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分别投向新葫村的村道建设、村集体产业、科技帮扶项目、村文化广场建设、村民住房改建等多个项目。
科技致富产业脱贫
新葫村位于陆丰市八万镇西南部,有村民376户,人口2388人。其中,贫困户46户,贫困人口224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远离陆丰市中心,村人均耕地面积少,经济收入途径单一,又因自然制约因素较多,导致该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落后。
陈晓青是深圳科创委派驻该村的干部,在驻村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新葫村种植的菠萝肉色金黄、香味浓郁、甜酸适口,但因没有固定销售渠道,导致菠萝卖不到好价格,农民种植没有积极性。深圳科创委得知这些情况后,认为产业帮扶就要因地制宜,决定帮助新葫村扩大菠萝种植面积使之形成产业规模。他们在新葫村建设菠萝种植基地和新型品种育种示范基地。并向农民提供种苗、肥料,培训种植技术。现已建成第一期育种示范基地200多亩,计划至2015年使新葫村菠萝种植规模达到2000亩。
该委还积极为新葫村的菠萝销售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一是通过向科技企业推荐的方式,2013年帮助销售了10万斤菠萝,2014、2015年计划每年帮助销售30万斤,每斤以保底价3元收购;二是对接农业龙头销售企业,2014年6月13日新葫村与深圳源兴果品公司签订了长期的保价收购协议;三是在创维集团的“酷开商城”、“淘宝网”等互联网平台上销售新葫菠萝,拓宽销售渠道。
创新经营模式
为发展新葫村菠萝主导产业,深圳科创委创新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由农业合作社负责统筹外出打工的村民利用自有土地参与村发展主导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村现有劳动力进行种植,每年种植销售所得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提供土地的村民,剩余的归负责种植的村民,这样既调动了村现有劳动力进行规模化种植的积极性,也能将外出务工村民荒废的土地加以利用。同时农业合作社通过统筹菠萝种植、统一收购、包装运输、协调销售等手段,赚取一定的销售利润作为农业合作社的经营费用及村集体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科技智造美丽乡村
范大爷是村里一位长者,见记者到来,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贫穷落后,也不知道科技是什么,现在可明白了,深圳的干部给我们家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科技!”说着便要拉记者到他家的天台参观他的太阳能热水器。
据陈晓青介绍,深圳科创委在帮助该村整治农村环境的过程中,注重实施科技创新的示范与推广,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科技创新的应用示范工作。主要包括:投入50万元,为50户贫困村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投入30万元安装LED照明路灯;投入20万元为每户村民安装村村通卫星接收天线;投入20万元建设生态环保公厕;投入30万元建设推广农产品种植微润先进灌溉技术;建设村委太阳能无线传输监控设施及LED屏,加强村委安全和宣传工作;帮助70户村民建设了新房。如今,不少村民家里有了太阳能和电视机,夜晚的村道灯火通明,治安问题改善,生活环境逐渐整洁,村民们普遍感叹科技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完善交通教育设施
为改善新葫村交通环境,方便群众出行,该委多渠道筹集资金206万元,计划把新葫村内4条道路共4.8公里进行硬底化,目前已有2.5公里村道完成硬底化。该委还充分利用村现有资源,筹集了43万元,在陂各自然村建设一个小型活动广场。同时,计划再修建一个大型活动广场“新葫广场”,配置一定的健身器材,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此外,结合八万镇创建“教育强镇”的行动,深圳科创委投入20万元,帮助新葫小学配备电脑、电教软件、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施,实现教育信息化;更换学生座椅、黑板等教学设备,配置体育教学器材;对学校课室、围墙、操场等进行翻修,创建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陈晓青表示,帮扶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镇、村两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能真正让新葫村充分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让科技服务于村民,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早日脱贫致富,奔上小康之路!(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陈景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