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走进陆丰市陂洋镇陂沟村,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远远望去,一条溪流从村中穿过,一座高大的桥梁把两岸相连,摇曳的绿树,萋萋的芳草,两三个老人在河边垂钓,呈现一派祥和的气氛。
据深圳纪委驻村干部黄华洲介绍,深圳纪委到该村开展“双到”工作之前,村内环境脏、乱、差,由于常年受洪水侵扰,村内的大利桥又塌了,其中几个自然村因交通不便断了联系。陂沟村位于陆丰市东北部的山区,是陂洋镇所在地,共8个村小组,6785人口,1276户,其中贫困户355户、贫困人口2166人、特别贫困90户,长期居住在破旧泥砖房265户。村民主要靠耕种水稻、蔬菜、瓜果,盛产菠萝、荔枝、龙眼、油柑、香蕉等水果为生。
帮扶组认为,该村贫困原因主要有地理位置偏僻;人多地少;该村地处丘陵低洼地带,洪水灾害频发。要帮陂沟村村民走出贫穷,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村内村外的基础设施。通往革命根据地碗窑自然村的“大利桥”因多次经历洪灾被冲毁,许多小学生上学要淌水经过长满青苔的“新寮坡”拦河坝,汛期更是险象环生,群众复建桥梁呼声较高。经深圳纪委研究决定,以高标准重建大利桥,大桥建设得到了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华强基金出资100万元。如今大桥已经建成,村民老刘回忆当时情景时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建桥的,超大型的打桩机在河床上钻了好久,那时,家家户户都出来看了,场面可壮观了。”黄华洲说,大桥建成后还可盘活闲置的“碗窑厂”土地,提高租金价格,预计可为村集体每年增加3万元的收入,还将为群众过河种植5000亩果林提供便利,使荒废的2000亩果林得以开发。
通往革命老区陂沟村碗窑村村民小组的道路,雨季一来就会泥泞不堪,寸步难行。深圳纪委积极与陂洋镇、陆丰市交通局沟通协调,了解行业资金申请程序,并投入引导资金近25万元,由深圳专业施工队伍路桥集团进行施工,利用清明节后近两周的无雨天气组织大规模抢修,现已经全面完成近1.5公里道路硬底化工程。作为路面硬底化附属工程,该委还投入近5万元资金,完成了有百年历史的沉水石桥的复建工程。
为进一步改善治安环境,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村民素质,推进扶贫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深圳纪委投入5万元在村委会办公楼、各主要交通路口和人口密集地安装电子视频监控、广播系统建设;为进一步改善村委办公条件,深圳纪委还投入4.7万元购置电脑、桌椅、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投入8万元在村委会办公楼门前修建宣传栏和村委门前地面进行硬底化改造,以便及时有效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展示“双到”工作成效,公开村务信息。
开展“双到”工作之前,村内脏、乱、差问题还普遍存在,白色污染严重,有的垃圾难以及时清运,村道两侧还能见到暴露垃圾,河道、沟渠、水塘坡面还有积存垃圾或杂物堆放。2013年底,深圳纪委投入5万元,购置2台三轮摩托垃圾车、50个垃圾桶,并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初步营造了建设美丽农村的浓厚氛围。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深圳纪委领导认为产业扶贫才是帮助贫困村脱贫的关键,经调研,决定引进有生产经验的企业利用现有连片土地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有机蔬菜。在随后逐户上门调查过程中,得知有近85%农户表示有参加机蔬菜基地的意愿。今年5月20日,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第一期拟拿出200-300亩土地与企业合作。
陂沟村农贸交易活跃,一直都有“三六九”圩日。随着经济发展,原来的圩市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深圳纪委领导多次与陆丰市、镇、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农贸市场建设的可行性,并征询具有农贸市场运作、开发经验企业意见,建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贸市场,带动陂洋镇、陂沟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预计项目落成后,以40个摊位计算,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10万元收益。
在“天兔”台风袭击该村后,深圳纪委领导逐户慰问“天兔”台风受灾困难群众,了解受灾情况,向11户危房户每户发放2000元慰问金。此外,深圳纪委还协调深圳市财政委、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为陂沟小学捐赠了课桌椅、电脑、黑板等;协调深圳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建二局三公司落实帮扶经费,捐赠书籍,为陂沟小学82名贫困学生提供每人每年500元的资助,为全校507名学生更换了课桌椅。还联系中建二局三公司华南分公司出资10万元,深圳纪委投入6万余元,重建陂沟小学危房、公厕。
在深圳纪委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帮扶下,过去交通不畅、脏乱不堪的陂沟村,如今已换上新妆,笔直整洁的村道,成片碧绿的农田,清澈见底的河水,孩童在村内嬉戏打闹……俨然一幅文明祥和的新农村画卷。(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陈景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