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宜居宜业,为什么比较广东2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汕尾的排名会靠后呢?面对这个由来已久的“汕尾之问”,履新不久的市委书记石奇珠有着自己的见解:用政务环境的提升来破题。 政务环境好了,就能改变汕尾的排名吗?或许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毕竟和省内排名靠前的兄弟城市相比,汕尾的底子薄,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政策倾斜。这些都是客观现实,但书记看中的政务环境确实指出了主观努力方向,抓住了促进发展的牛鼻子。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就目前的区域竞争而言,优惠政策趋同是大势,可操作空间近乎没有,形成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唯有在政务环境提升上做文章。可以说,形成区域竞争力,政务环境是根本性的隐性优势所在,也是可以自主掌握、主动改变的一环。紧抓汕尾的政务环境,正是以长补短的务实之举。
谈起政务环境,汕尾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过去的负面因素无须重复。汕尾目前正在铁腕正风肃纪,开展政务整治一个月以来,查处了22起,处理了28人,这就是在消除具体的隐患,用石奇珠书记的话来说,就是“ 谁损害了我市的形象,我们就抓他不放”这里不妨再重复石书记一再强调的250定律:每一个人背后的社交网络是250个人,赢得一个人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250人的好感,反之引发一个人的恶感,那么同样需要加上250人。28个隐患点被查处,看似数量不多,但是如果乘以250人,那就是一个大数字。
或许还有人会说,只要不卡不要,工作态度懈怠一点算不了什么,脸难看一点也是个人行为。这无疑是不负责任的推辞。就政务环境而言,普通人接触的就是具体的办事人员,可以说每一张具体的脸都代表着汕尾的政务环境。不妨说说斯坦福大学的创办历史,正是因为哈佛大学从秘书到校长的不用心,错误判断,使得巨额捐款外流,成就了日后的斯坦福。这里还不妨说说前几年广为流传的故事,有德国商人有意投资,接待人员大喜过望,然而挥霍无度的吃喝作派却让外商敬而远之。细节决定成败,政务环境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政务环境上的努力不能不提。正如 汕尾市副市长、深汕特别合作区区区长何学文所言,深汕特区的发展要靠深圳元素,而当中的关键一条就是政务环境要看齐深圳标准。说白了,进入大建设阶段的深汕特区此前是一张白纸,硬件优势并不明显,愿景蓝图可以打动企业,但留住人心还得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
招商引资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深汕特区在招商引资方面斩获颇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等世界500强纷纷表示合作意愿;由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主办、深汕特区协办的一场深商联谊会上,十多个企业家更是主动前来与深汕特区联系,寻求合作机会。这些企业为何“相中”深汕特区?蓝图固然点燃激情,但看齐深圳标准的政务环境为信心加码,因为不仅可以减少不确定的经营风险,更让企业拥有可预期的发展未来。
来源:深圳新闻网 ----各区新闻---深汕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