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16|回复: 0

[黎明书院] 黄旭华院士追思会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家乡田墘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25-7-26 22:51 编辑

黄旭华院士追思会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家乡田墘举行
  国士忠魂归故里,浩气长存万古传。6月2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的追思会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其家乡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举行。
照片1.jpg

照片0.png
  由中央有关部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护送组,全程护送黄旭华院士骨灰自湖北武汉返粤,并移交家乡安葬。家乡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的追思会暨骨灰安放仪式,亲属代表有夫人李世英、大女儿黄燕妮、二女儿黄海鹰、小女儿黄峻及子女参加,亲属陈小薇等20余人自海丰县城赶来参加仪式。参加的领导、嘉宾有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汕尾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代表;家乡师生、干部群众及黄旭华院士生前同事、好友约300人到现场送别。
照片2.png

照片3.png

照片4.png
  上午9时,黄旭华院士追思会正式开始。追思会在黄旭华院士少年时代求学成长的红楼前举行。田墘红楼前,人们默默肃立,守候一位游子魂归故里。现场,黄旭华院士的遗像摆放在红楼大门前,黄旭华院士家人和生前同事、好友以及家乡干部群众、师生代表凝望着遗像,深情回顾了这位“深潜”一生的科学家。黄旭华院士的大女儿黄燕妮深情追思父亲。她说:“父亲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想回老家看看,今天父亲终于‘回来了’,‘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上,实现了父亲生前想回家的心愿。”
  “终于‘回到’老家了,他也放心了,他每一次回来就很随和。”黄旭华院士的侄子黄德睿在追思仪式上红了眼眶,说黄老为人很和蔼,对谁都是笑呵呵的,“会经常叮嘱我要做一个正直有用的人。”随后,大家一起进入红楼参观纪念黄旭华院士生平事迹展,深情缅怀这位德高望重、隐姓埋名三十年的科学家。
  黄旭华院士的骨灰盒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在亲属、有关领导的护送下,前往不远处的红海湾区田墘抗日合作军烈士陵园旁安葬。
照片10.png
   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街道抗日合作军烈士陵园右侧三角梅簇拥着黄旭华院士墓,墓地四周松柏苍劲挺拔。墓碑后面的长方形大石块上,镌刻着黄旭华院士毕生的信念:“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墓碑左右两侧也静静摆放着两块石头,一块镌刻着黄旭华院士亲自参加核潜艇深潜试验成功后亲笔题写的诗句,另一块镌刻着黄旭华院士的生平简介。它们不仅刻录着黄旭华院士为国深潜、科研报国的壮丽人生,更如同一座精神灯塔,永远指引着后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中勇毅前行。
  黄旭华院士的骨灰盒护送到达抗日合作军烈士陵园后,长女黄燕妮等子女手捧遗像、骨灰盒缓步来到院士墓地。骨灰盒先放在墓前的方桌上,遗像放在墓碑下方。这时,陵园里响起了歌曲《送别》,黄旭华院士的女儿们手牵着手用深情的歌声诉说着离别,用这首父亲先前喜欢的歌曲为自己的父亲作最后送别。
   照片5.png
照片6.png

照片7.png
       上午10时,黄旭华院士骨灰安放仪式在肃穆的氛围中正式举行。亲属代表长女黄燕妮轻拭墓碑,随后在礼宾引导下,将黄旭华院士的骨灰郑重安放。众人肃立,向黄旭华院士的墓碑深深行三鞠躬礼,并献上寄托哀思的鲜花。这场简约而深沉的仪式,承载着众人对这位英雄的敬意与不舍。当天,汕尾不少父老乡亲们纷纷自发到陵园排起长队手捧鲜花,眼噙泪水送别黄旭华院士。
照片8.png

照片11.jpg

照片12.jpg

照片9.png
  此时此刻,红海湾这片红色热土张开双臂拥抱这位德高望重的赤子魂归故里,院士与故土相融,与父母长伴,这是对“叶落归根”乡愁最深的慰藉。就在葬礼即将完成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落下瓢泼大雨,仿佛天地同泣,与这位赤子作最后的告别。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黄旭华院士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成为汕尾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海陆丰儿女矢志忠诚、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黄硕炫写于7月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黄旭华院士追思会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家乡田墘举
[城事报料] 2025年汕尾市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在市林伟华中
[文化天地] 初夏游龟龄岛
[城事报料] 《妈祖情缘》文集首发式在汕尾凤山祖庙举行
[城事报料] 慎终追远,缅怀先祖
[文化天地] 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