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750|回复: 0

[国内] 卖飞机还债,杨国强露面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8 11: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cb847ed7e8a4f3390f066f4d9402428.jpeg

10月11日,久未露面的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出现在离碧桂园总部1公里左右的楼盘工地,并被拍成了20秒的视频放在官微上,被众多员工转发。

视频中的杨老板,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白衬衣,外披深色外套,脚踩黑色鞋子。在和员工交谈时,他还会敲打几下墙体,俨然一副“农民工”形象。

7633311375124e6a941ace29a664f23c.jpeg

乍看起来,这位千亿富豪和身旁的民工在一起,毫无违和感。但这次略显朴素的露面,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这是他今年3月份“退休交棒”后的第一次对外亮相。

熟悉杨国强的人都知道,对于碧桂园的内部事务,杨老板一向是低调行事。3月至今,碧桂园历经几度风波,杨国强始终未曾公开露面。

但现在,一个人的意外翻车,让杨老板低调不起来了。不久前,中国前首富许家印被抓的事儿,给所有房企实控人上了一堂课。各大地产巨头迅速表现出了积极的还债意愿,“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园,同样不例外。

高调露面的当天,碧桂园还释放了杨国强出售飞机的消息,同时杨老板还自掏腰包,借给上市公司3亿美元的无息借款。

虽然以上措施筹措的资金,不足以填补碧桂园目前的债务。但在当下时刻,它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态度:杨国强家族是愿意积极解决问题的。而在这背后,那个曾在中国房地产界叱咤风云的地产公司,正在急切地寻找各种可能的自救方案。

自掏腰包救公司
10月9日,碧桂园召开了一次高管会议,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透露出了许多信息。他先是谈到了自己的工资,称自己的工资没有外界传的那么高,年薪只有300万,其他都拿去买股票了。

同时莫斌还透露,杨国强的私人飞机已出售。据财联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已卖掉一架一直未曾使用过的新飞机,另一架在使用的飞机也已经挂出了。”

当日,杨氏家族还向公司提供了3亿美元的无息贷款。算上此前不含抵押和利息的66亿港元借款,杨氏家族共向碧桂园提供了近90亿港元的无息贷款。

高调露面、卖飞机、披露高管薪资、无息借款,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在释放一个信号:碧桂园仍在积极还债。而作为多年富豪榜的常客,杨氏家族手中还有多少筹码可以救碧桂园呢?

据Wind统计,从2007年上市至2022年期间,碧桂园累计分红约709亿元,其中,于2018年至2020年连续进行百亿分红。由于杨氏家族常年持有碧桂园接近60%股权,累计分红约420亿。相比许氏夫妇累计分红503亿,低了近80亿元。

0b4e97ce3e194b04acc0635fb6773793.png
▲(碧桂园历年分红.数据来源/Wind)

而近年来,不愿躺平的房企老板们自掏腰包救企业,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常规操作。比如,孙宏斌去年以无息股东贷款的名义,为公司提供过一笔4.5亿美元的贷款;富力的两位掌舵人李思廉、张力也在2021年,把卖掉物业的百亿资金拿出来给公司“输血”。

在偿债态度上,碧桂园并不缺积极措施。为了度过行业艰难时刻,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曾在企业危难时期积极增持股票。据媒体统计,2021年3月至11月,杨惠妍增持累计29次,平均每12天就有一次增持,增持总量达3.2亿股,累计耗资约31.3亿港元。

而到了2022年,面对一笔即将到期的美元债,碧桂园还提前进行了现金回购,其中约4.1亿美元由投资人申请赎回,余下部分在到期时也进行了积极的偿付。

然而,到了今年7月份,碧桂园突然陷入股债大跌的漩涡中,偿债压力接踵而至。而在缺钱的危机关头,杨惠妍的一起慈善捐赠,引发了广泛的议论。

7月30日,杨惠妍将20%的碧桂园服务股份,捐赠给了国强公益基金会,合计人民币64亿元。然而,这家新的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成立才一个多月,创始人为杨惠妍的妹妹、杨国强的三女儿——杨子莹。

也就是说,杨惠妍把所持的碧桂园服务20%股份,捐献给了自己家的慈善基金会。近期碧桂园内部会议上,莫斌第一次解释了这次基金捐献。

他说,向公益基金会捐赠股份是从去年就开始策划的了,目的是为了教育等公益事业有所保障,只不过时间点选得不好。

时间点确实选得不好,因为就在第二天,碧桂园发布了公司业绩预告,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从同期的净利润19亿元,转为净亏损。

一周后的8月7日,碧桂园没有支付两笔美元债的2250万美元利息。这一天,他们首次公开承认,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遇到最大债务危机
曾在碧桂园工作了8年之久的区域高管刘凯没有预料到,被称为“三四线市场之王”的碧桂园,也会有转不动的时候。

“万科是最早在行业内做标准化的,但碧桂园把它做到了极致。”刘凯说道。碧桂园长期积累下来的营销模式,离不开其高周转基因。

按照以往的模式,每次开工前,刘凯都会做好所有拿地前的准备和研判工作:一边调研市场竞品,另一边紧急储备销售团队。

这之后,最令人紧张的阶段才真正开始。“拿地当天,挖掘机立马进场,围挡开始施工,真正做到拿地就开工,”刘凯表示,“整个一套流程下来,感觉像是脱了一层皮似的”。

曾经,在充满“996”、“007”的凤厂(碧桂园的公司logo为一只凤凰,故公司也被称为凤厂)内部,狼性的高周转大棒,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威力。因此,“生不进恒大,死不进万达,生死不进碧桂园”,成为业内广为流传的段子。

27165b10a3704d2f9324371a769bf654.jpeg

在高周转的发动机下,没有人能轻易停下来。论辛勤程度,杨国强本人就是个“工作狂”。刘凯还记得,很多重要的营销节点,杨老板会亲力亲为,召集一线区域高管人员开会。

“杨老板的开会风格还是很务实,每一次和区域管理人员开会,都会要求我们要会算账,尊重市场,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刘凯表示。

直到2021年下半年之后,碧桂园识别出了危险信号。“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后,碧桂园开始在全国多个城市大幅降低拿地速度,并加速调整布局结构。

后来,房地产行业历经两年调控期,许多民营房企都在调控风暴中倒下了。相比之下,碧桂园挺住了很长时间。直到2023年下半年以前,碧桂园还被视为房企中的“优等生”,是资本市场偏爱的对象。

但随着销售的不断疲软,碧桂园最终也扭不过形势。8月7日,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美元债的票息,正式公开宣告违约。像许多危机中的行业和公司一样,为了降本增效,碧桂园也进行了一场裁员。

碧桂园内部在职员工江华对「市界」透露道,“目前总部的裁员还在不断持续,不过好在员工们整体对裁员赔偿上还算满意,但凡被裁的基本都会有赔偿金。”

而从最新的半年报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员工人数从69932名减至58140名,一下子少了近1.18万名员工。

此后,碧桂园多次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截至目前,碧桂园共9笔境内公司债券本金共计约147亿元的展期方案已获得相关债券持有人的必要同意,在一个月内全部成功展期,到期时间整体延长3年。

而刚解决完境内债务,10月10日早间,碧桂园又快速启动了境外债的重整工作。如重组成功,碧桂园可以大大减轻债务压力,节省现金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碧桂园处于存续期的公开美元债共有15支,存续本金约93亿美元,2023年内,公司主要面临美元票据利息兑付,没有美元票据本金到期。

保交楼的难题
眼下,一心一意保交楼,尽心尽力消解债务,是摆在杨国强面前的必然选择。但债务正式爆雷后,碧桂园面对的难题却不小。

在碧桂园某项目从事工程方面的员工老陈没有料到,项目的预售资金监管会变得如此之严,条件会如此苛刻。

“以前三四线城市的预售条件基本上主体部分盖完两三层就能取(预售)证,现在必须达到主体二分之一”,老陈透露。这也意味着,原本能被推到市场上的项目,要更晚才能入市了。

“比如说,我们有项目一栋楼本来已经拿了预售证,但是因为后来预售条件变了,原来说主体工程出地面就可拿证,现在不行了,合同后来就被当地锁了网签。”老陈说道。

不仅如此,受碧桂园爆雷因素影响,监管资金进一步收紧成了三四线市场的普遍现象。老陈说道,“现在不单单碧桂园的监管资金很难解封,所有地产公司都一样,而且预售条件都提高了。”

不过,“宇宙第一房企”自有其独特性。众所周知,碧桂园横跨整个地产全产业链布局,各类业务合作纷繁复杂。碧桂园长期以来的施工方,便是碧桂园旗下的广东腾越建筑公司有限公司(下称广东腾越)。

多年来,广东腾越在碧桂园这棵大树的庇佑下,一路茁壮成长,成为国内建筑工程领域顶尖的公司。

45e0d85cfd214626a949b9bd007331ee.jpeg

2021年巅峰时,广东腾越591亿元的营业额中,与碧桂园的关联交易占到了90%以上。但是,现如今碧桂园自身泥菩萨过河,广东腾越的业务势必也受到影响。
而另一方面,由于碧桂园和广东腾越的关系,让地方政府对于资金流向有所担忧。

据「市界」了解,由于碧桂园一些项目的总包单位是其关联公司,一些当地政府担心有资金被私自挪走的风险,提出要求碧桂园更换总包单位。

一位曾接触过碧桂园的建筑行业人士对「市界」表示,因为碧桂园不少施工方是它的关联公司,而监管资金又是付给施工单位的,所以地方也会担心资金的流向问题。

一方面,预售监管资金的提取越发困难,另一方面,市场不断下行中,碧桂园的销售也持续疲软。

正如碧桂园此前公告所言,市场下行的深度、烈度和持续度,以及三四线城市等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让碧桂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已获取权益可售资源约9555亿元,但这其中三四线城市占比61%。

不过,巧合的是,碧桂园爆雷的时间点,恰好也赶上了政策的集中发力期。从7月下旬开始,政府就开始出台一连串楼市松绑政策:“认房不认贷”、存量房贷降低利率、放开限购等。

然而,目前政策惠及面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而碧桂园的布局以三四线城市为主。根据碧桂园未经审计的经营数据,2023年前9月其权益销售金额约1549.8亿元,同比下降43.9%。

而据碧桂园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碧桂园前三季度累计交付房屋约42万套。根据此前公告,碧桂园曾对外表示,今年计划交付房屋70万套左右,另有四五十万套会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完成。

“现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销售问题,因为销售这一块儿国家是不给兜底的。如果说销售情况不好,就收不回来足够的资金,用于下一期的楼盘施工,最终还是会烂尾。”上述建筑行业人士认为。

为此,碧桂园进一步表态称,在行业销售环境未明显得到改善的形势下,集团面临资产处置出售的重大不确定性,预计集团的流动性在中短期内仍将持续紧张。
债务展期和重组若能顺利推进,碧桂园整体经营资金压力有望得到缓解,杨国强也将获得喘息机会。但这只能缓解“燃眉之急”,想要进入良性的债务清偿和发展循环中,杨氏家族还要作出更多努力。
来源:搜狐
作者 | 李 逗

楼主热帖
[热点资讯] 69岁“资本千万”男子吃低保住廉租房?官方:
[热点资讯] “红领巾系法变更”传闻引热议 全国少工委回
[城事报料] 陆丰皮影戏《盛世藏行》:台前幕后 皆有闪光
[热点资讯] 贵州知名景区福寿螺泛滥,当地首次引入100只
[热点资讯] 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去世 享年
[城事报料] 汕尾街头这些学生被拦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