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30651|回复: 0

[汕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文化 探访革命先驱郑志云烈士的家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1 16: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角洲岭村,一个有着20多位烈士的没落村庄,位于广东省海丰县赤坑镇南部,羊牯岭山脉北鹿,原属船坞大队管辖,现隶属下围村委管辖。角洲岭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全村总人口约800多人,经济是纯农收入,常年靠天吃饭,靠天下雨种田为生。


  角洲岭村是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郑志云烈士出生地,又是抗战时期党的领导人,被誉为"小彭湃"的郑重同志祖居之地,拥有近30位青壮年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和革命者,更是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烧杀的革命老区。
  郑志云,原名郑仲虞,于1901年出生于海丰县赤坑镇角洲岭村,其父亲郑伯社,字俊标,青年时期获中武秀才,懂得医学,由于家乡角洲岭村生活困难,郑志云3岁时,迁往海城龙津溪畔的"宫后郑"(即"七圣宫"后)居住,父亲与其兄俊璜开始经营医药业,济和堂治病救人。
  郑志云在海丰读书毕业后曾去过广州任教,任过陈潮学校校长,1921年参加彭湃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丰陆丰地委书记,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是彭湃同志开展农运的骨干力量。
  革命期间,郑志云多次回到家乡角州岭,发动、组织乡亲邻里几十位青壮年,在祠堂或老学堂学习开会。传达中共党中央的任务,后发展到船坞乡至屿领乡一带共有200多人,在角洲岭村老学堂内集中开会,成立了青坑角洲岭片区的农会,后改编为赤卫队,村老学堂设为农会会址、赤卫队活动中心,经常在这里革命活动。


  国民党反动派发觉并派人秘密跟踪,于1928年初,郑志云的故居连接祠堂至老学堂(会会址、赤卫队活动中心)等处近2000平方的建筑物,被国民党放火烧毁,人被掠走,后被杀害,整座祠堂至老学堂被烧得目不忍睹,全被烧光,还烧掉十多家民屋。
  会址被烧掉后,角洲岭村还有二十多位青年跟着郑志云继续搞革命活动工作。被烧毁的建筑物,1980年初,角洲岭村民筹钱简单修建后排正厅一间,前厅大门一间,私人修建一间民屋,其他的没能力修复。
  解放战争时期“六区支部”、“天雷队”等组织长期在角洲岭村驻扎,开展革命工作,当时移居汕尾镇区居住的郑重同志经常回故乡角洲岭自家中,多与乡亲们秘密研讨革命工作。在郑重同志的带领中,近四十位青年参加革命工作,加入激击队、参加东江纵队、解放军,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怕流血牺牲。


  解放后,政府授予角洲岭村为“革命老红区”、“抗日游击区”等光荣称号,村所有显眼的墙壁、祠堂残破的前面墙、老学堂的残壁都刷成红色,并在红色墙壁上写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等字幅。
  1996年10月间,郑重同志怀着浓烈的乡土之情,返回故乡角洲岭村探望,慰问了烈属家庭,并嘱咐乡亲们要发扬老区的革命精神,努力工作。
  郑重来到故居,踏进祠堂时情感激动、心情沉重,回想起当年在角洲岭搞革命的情景。看到革命遗址是一大片废墟,流出了激动的眼泪,随即亲笔挥毫题词:“怀乡土深情,望老区致富”、“角洲岭宗亲万岁”等多幅字画。
  角洲岭村昔日金碧辉煌的祠堂(革命故居)和诗声朗朗、雄壮有力的口号声回荡的老学堂(农会会址、赤卫队活动中心遗址),如今已是残破不堪的废墟。
  角洲岭村也曾是游击战争的战场,1943年间,捷胜龟龄岛的海盗,去青坑溪角山村抢一家有钱人家(号“南农"),在返回时路经角洲岭村前时,被埋伏在角州岭村前围墙内和后山的游游队员截击,展开了激烈的枪战,当时海盗也有几十人,但没有地方隐蔽、也没准备,所以敌不过游击队,死伤较多,其他存下的彻退逃走,游击队缴获了一批物资。
  据悉,角洲岭村成立了“红色文化筹备工作小组”,整理郑志云烈士、郑重先驱等人的材料,已经向政府提出申请,对郑志示烈士的故居、郑重同志的祖屋(旧居)、革命活动遗址,农会会址(遗址)、赤卫队活动中心(遗扯)等进行修建,纪念革命前辈,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推进革命遗址、革命烈士故居修缮和开发,打造“红色文化村”精品工程。(作者 黄京 通讯员 郑流奕)​​​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汕尾市吉仁康家政产业园暨孵化基地揭牌 聚焦
[城事报料] 大湾区残疾人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启动“惠善博爱
[城事报料] 大湾区残疾人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携手爱心企业助
[城事报料] 汕尾海丰县残联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 用心服务
[城事报料] 汕尾市城区共青团联合区爱心公益协会开展关爱
[城事报料] 粤港澳大湾区善美助残品牌计划启动 深度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